第42章 終得顯真相
書名: 北川寺傳奇作者名: 巴列查七本章字數: 3073字更新時間: 2021-08-09 13:14:00
三日后,大理寺那邊傳出消息,敬云郡王遇刺身亡的事情是他的岳父楊禱正和其家奴所為。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柏逐昔在皇寺里看了安和祝策下棋,看得她百無聊賴,只想睡過去。這消息傳來正好讓她解解乏,聽來人徐徐說著事情始末。
敬云郡王癡迷佛法,常年住在佛寺不歸家,便是不住在佛寺,也是三天兩頭往那邊跑。楊禱正把女兒嫁給他之前就知道他有這習慣,但想著他到底給了自己女兒那么盛大的婚禮,又一向愛重她,便也沒有過多在意這件事。
郡王妃自小長在深閨中,出嫁后自然以丈夫為重,心中常念著他,便時時去寺中陪伴。
那年春天下了場大雪,敬云郡王聽聞城外霞光寺來了一位云游高僧,不顧春節應是闔家歡樂之時,跑去霞光寺找這位高僧論道。
說他癡,倒也真是癡,只是隨后發生的事叫人聽了無不唏噓。
這樣的日子,郡王妃哪里愿意自己一個人在家中,便也顧不得自己身子不便,硬是隨他一塊去霞光寺。這種天氣,山路險滑,敬云郡王也沒想著讓人抬轎,非說走上去才是真的誠心。那郡王妃也是個癡傻的,沒想著自己身子不適,硬是信了丈夫的話,陪他一步步往那山上去。
郡王妃摔了一跤,可憐當時她已有五月身孕,這一跤摔下去,孩子便沒了。
沒了孩子,郡王妃心中哀痛,神思憂慮。偏偏這種時候敬云郡王沒有任何表示,仍是每天念佛,還不解了府中吃齋的令。郡王妃的身子沒能很好的補回來,大不如前,整個人也因著孩子沒了的緣故精神氣短。
這種時候,敬云郡王竟還硬帶著她去山上拜佛,郡王妃本就因著去拜佛害自己丟了孩子而難過,敬云郡王不安慰她便罷了,還拉著她去佛前說什么懺悔。
走這一遭讓郡王妃受了寒,大病一場,很快便去了。
事情到此,敬云郡王本該留在都城為郡王妃守靈,卻為了躲避朝堂斗爭而遠走江夏,對郡王妃的死毫無悔意。
楊禱正在知道女兒死因之后不止一次去找過他,并非要他償命,只是希望他能夠將葬禮辦得體面些,該守的喪期守了,也不枉自己女兒同他夫妻一場。
只是敬云郡王說什么也不肯,還上書皇帝以年關時京中負責皇家喪葬的官員不在為由,找了一群和尚去念經超度。其實以他郡王的身份,那些人即便不在京中,也能很快被召回來。
他不是不能讓妻子體面的走,只是不愿,因著他明白在郡王妃的葬禮上耗費太多時間,他便不容易離開都城。
楊禱正雖然恨,但他只是一個普通官員,背后沒有可以倚靠的人,他沒有辦法對敬云郡王做什么。
然而他也是一個父親,沒有哪個做父母的可以無視自己女兒的死亡。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已經計劃尋找機會殺了敬云郡王為女兒報仇。
他對佛法深惡痛絕,雖知此事并不是佛法的錯,卻也因著敬云郡王一向用佛法來做借口而怨憤。
在敬云郡王離開都城之后,他也以夫人受刺激為由回了老家,實則是派出自己的親信跟著敬云郡王去往江夏,敬云郡王在江夏的所作所為他都知道。
他甚至派人去和矣栗族的首領交涉過,聯系江湖人的方法也是他給出去的,但矣栗族首領深知自己一族人的性命在上人眼中比不得一位郡王,所以他百般忍耐,沒有對敬云郡王下手。
楊禱正多方籌謀,終于等來了萬佛會,明心寺住持本該前來都城。出發之前楊禱正讓人在他飯食重下了藥,住持無法動身前來,同時江夏官員為了緩和和矣栗族的關系,說動住持,讓敬云郡王暫離江夏,所以敬云郡王成了此次明心寺參加萬佛會的代表。
這樣仔細的籌謀,柏逐昔都忍不住佩服楊禱正,他能忍,也能謀劃,這樣的人在辭官之前僅僅是一個金紫光祿大夫,可見他隱藏很深。
“你祖父還真是錯過了一個人才。”她開口調侃了安,趁了安看她的時候很快將棋盤上的棋子取下來一顆。
了安眼睛都未曾從她臉上移開過一瞬,卻還是從她袖口中拿出了那顆棋子,擺回原位:“你又怎知他不是衛都侯手下的人。”說著又落下一顆棋子,一局終了,將祝策堵得無路可走。
祝策垂下頭嚎了兩聲,頗有些埋怨地瞧著柏逐昔:“你這手也不夠快啊。”
柏逐昔翻了個白眼:“怨我有什么用,還想著你能贏他一局,分我點呢。”
他們下了這許久,祝策堅持要玩錢,卻把身上的銀錢都輸了出去。這才打起了作弊的心思,想著讓柏逐昔換換子,贏了跟她四六分,誰知了安這個人別的不知如何讓評價,眼神倒是極好。
聽見她說錢,了安將放在身旁的錢袋子拿起來塞到她手中:“你要錢,都給你就是了,何必去幫著旁人來坑我。”
一句話,撩得柏逐昔雙頰通紅,喜不自勝般笑得燦爛。
祝策實在聽不進去這兩人如此肉麻,也不想看他拿從自己這贏過去的錢哄姑娘,忙站起身來出去找了幸玩,了幸多好啊,年紀小又好誆騙,還不會跟著姑娘來灑狗糧。
她拋了拋錢袋,沉甸甸的:“以后你要是被趕出北川寺了,就去天橋底下擺個棋局跟人賭,一定能成一代賭神。”
“不賭也能養活你,”了安伸手捏了捏她的臉,“如今這事也了了,你可以安心回武陵了吧。”
她收好錢袋,側身躺在他腿上:“我等你。”
了安沒回話,只輕輕嘆了口氣,手搭在她腰上有一搭沒一搭的撫著,像哄貓一樣。
“你說敬云郡王是真的癡迷佛法嗎?”柏逐昔突然抬起頭來問他。
她不信敬云郡王對郡王妃所謂的真心與愛護,那樣一個人,滿心都是自己,每走一步路都算得滿滿當當。不管是妻子還是什么人,對他來說或許都只是保命的棋子。但他那樣癡迷佛法,柏逐昔又覺得或許他對滿殿神佛總還是有幾分真心在的。
了安沉思了一會兒:“許是騙人騙久了,自己也信了吧。”
真正誠心禮佛的人,不是非得去寺里,也不強迫身邊的人都信拜,敬云郡王一開始只是把佛法當成一個幌子來蒙騙旁人,時間久了自己也分不清真假。或者說他打一開始久沒弄明白,所謂佛法到底是為什么而存在,大家又是為了什么而信仰。
“那你呢,跟我在一起到底還是背棄佛法不是嗎?”
“當然不是,”了安眼神篤定,彎下身在她側臉印下一吻,“我的佛,在我心中。”
世人如何看的不重要,他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便好,他沒有背棄他的佛,佛自然也不會背棄他。他要離開的,只是塵世間的一扇門。
這件事說起來到底還是敬云郡王自己的問題,即便皇帝有心偏袒,也堵不住外面悠悠眾口,所以只下令秘密處決楊禱正和動手殺人的齊巳。至于楊禱正的夫人,已經瘋了,便放她在楊府,由老管家照看,不進行處罰。
“你去見湘兒一面吧。”了安勸她。
柏逐昔卻是一臉漠然:“沒必要。”
說完便進了屋去睡覺,門也不開。了安也無奈,他知道柏逐昔不是個殘忍的人,但她又從來不把話說清楚。即便是面對他,她也總有那么多心思,不肯將心中所想原原本本講出來。
她心中煩悶,畢竟是自己引楊府入甕,齊巳因此而亡,湘兒失去了自己心中所愛。她自覺對不住湘兒,所以不敢見她。
齊巳在見到那枚玉佩時大概就已經知道了她的目的,但那日她引齊巳去小院,用那兩個拜佛的人來引出齊巳心中的恐慌。在那個院子里,齊巳是有機會對她下手的,即便殺不了她,但齊巳最終還是沒有動手,順從地離開了都城回到楊家。
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她想不清楚。她一向只會用自己的觀念去揣度人心,但這世上有那么多人,哪能個個都被她猜透。
另一邊,因為徐甫朗一直拖著大理寺的人,護住了矣栗族,最終等來真相大白之時。矣栗族和江夏府衙關系緩和,矣栗族首領對此表示非常感謝,并希望通過徐甫朗見上柏逐昔一面,他自然知道矣栗族能擺脫嫌疑是柏逐昔在其中幫忙。
徐甫朗這件事情辦得不錯,皇帝很是高興,賞了許多東西過去,他仕途可謂一片大好。
只是這樣一位前程似錦的官員,也有自己煩惱的事,他往都城傳信,打聽柏逐昔,特意說明此案是她在其中助力。收到的回應卻是這個案子能破是因為鎮軍大將軍和大理寺卿通力合作,才查到了楊府頭上破了案。
至于柏逐昔,都城中根本沒有這號人。徐甫朗不死心,但幫他的人甚至將各府后宅的名單給了他,的的確確沒有柏逐昔的名字。
他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只是做了一場夢,夢中有個人在驛站幫他解了圍,告訴他拖著大理寺的人,等真相浮于水面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