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崛起
- 五代往事
- 柯氏為主吉
- 967字
- 2021-08-05 17:49:23
石敬瑭從小性格沉穩,不茍言笑,喜歡研究兵法,李嗣源做代州刺史時,發自內心的非常器重石敬瑭,所以把女兒嫁給了石敬瑭(因妻以愛女)。
石敬瑭輔佐后唐滅掉了后梁,成就了李克用一統天下的局面,也促成了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績,滅掉后梁石敬瑭與李從珂的功勞最大,李存勖上臺時石敬瑭的官位并不顯赫,是因為石敬瑭不喜歡自我炫耀的原因,但李嗣源的心里是明白的。所以李嗣源去世時,石敬瑭就像死了父母一樣傷心難過(長慟若喪考妣)。
石敬瑭本人也比較儉樸,不喜歡吃喝玩樂,每天下班回家,一定會召集幕僚們討論民間利害和刑律政治上的得失,很多事情都由石敬瑭親自裁決。
曾經有一個婦人與士兵打官司,婦人說:“我在門口曬的米,被他的馬吃掉了。”然而那士兵申辯說沒有,卻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石敬瑭對審問的官吏說“:兩人的訟詞不能分辨,怎么裁決?可以殺掉馬剖開馬腸,看看里面有沒有米,如果有,則誅殺士兵,如果沒有,則處死婦人。”
于是立刻殺馬剖腸,但馬腸里面沒有米,因此殺了那個誣告的婦人。百姓都肅然起敬,沒有誰再敢欺騙坑人了。
沒過多久,石敬瑭調任鎮守常山,被他治理的地方,都以孝道為先,看到民間有父母在世而兄弟分居的人,必依法處死。石敬瑭也很勤快的處理政事,所以官衙沒有滯留的案子。
常山的屬地九門,有人把土地賣給了分居的兄長,但價格沒有談好,于是立刻轉賣給了他人。那人要他的兄長幫忙訂立契約,但兄長堅持壓低土地價格,于是鬧到了縣令那里,縣令認為兄弟都不仁義,于是把他們送到了府衙。
石敬瑭正好督察此案說“:人們不仁義,是因為州里長官剛到,教化還沒有達到,我很慚愧啊。如果從大道理上講,兄長要良田,弟弟要好價,順應弟弟的要求是正確的,阻止弟弟是錯誤的。兄長因此更不仁義了,應該重重地鞭笞他,用高價買田的人應該得到那塊土地。”官吏百姓聽完都佩服石敬瑭的明察秋毫。
由于李從珂對石敬瑭一直有猜忌,石敬瑭萬般無奈之下就和契丹交好了,遼太宗直接封石敬瑭為晉王。石敬瑭為了更好的抱大腿,直接認了比自己小的遼太宗當爹,并且愿以雁門以北到幽州的地盤“孝敬”給契丹王,而且答應每年送絲帛三十萬匹給契丹,送上門來的好處誰會拒絕,契丹王直接笑納了。
在干兒子石敬瑭的糖衣炮彈之下,契丹火速出兵,幫著石敬瑭滅了后唐,后唐完蛋了,契丹直接封干兒子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契丹王更是直接脫下自己的衣冠送給了石敬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