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連老地兒

老大連人熟知的地方

六十年代初,大連還是一個規(guī)模不大的城市,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的幾個終點站差不多就是城市的邊緣了。寺兒溝、老虎灘、黑石礁、馬欄子、周水子圍合出了市內(nèi)四區(qū),印象里大連也就這么大,“走不多遠就到郊區(qū)了”,什么凌水、七賢嶺、小平島、泡崖子、南關(guān)嶺、革鎮(zhèn)堡、姚家、灣家,這個溝那個村的,遠到遙不可及,全都只聽過沒去過。市區(qū)內(nèi)也不乏農(nóng)田果樹、荒山野嶺,哪里像現(xiàn)在,有點兒空地就被高樓大廈占據(jù)了。

那會兒的大連,天很藍,樹很綠,山清水秀,晴朗開闊,街道非常整潔,路上沒有多少行人,到處都很寂靜,整個城區(qū)處于靜謐從容的狀態(tài)。

老大連人對那些地標性的建筑、公園、街道都非常熟悉,現(xiàn)如今那些老地方,有的依然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市民,有的已經(jīng)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它們的影子定格于歷史的某一刻,留存在影像里,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

站前花園廣場

現(xiàn)在的勝利廣場前身是站前廣場,這一大片區(qū)域是天津街與青泥洼橋的紐帶,也是人們穿梭于火車站和在這周圍停靠的各公交站點的必經(jīng)之路。這里四通八達人來人往,有街心花園、飯店、旅館、公交車始發(fā)站,絕對算是市中心的中心。

尤其是站前街心花園,十幾條甬道向四面八方輻射出去,會聚并分散著人流,人們或步履匆匆地趕路,或悠閑自得地溜達;在天津街和青泥洼橋逛街逛累的人,還可以在這兒找個木椅石凳坐下歇會兒,看會兒報紙,看著街景和來往行人;老人在樹蔭底下玩兒牌、下棋、打盹兒;孩子們圍著花壇和樹叢盡情地奔跑嬉鬧,玩游戲。在繁華熱鬧、人流最為集中的市中心能有這樣一個開闊的綠色緩沖地帶,讓人頓覺清爽敞亮,心曠神怡。

街心花園里種植的都是很普通的北方常見植物,不是松樹就是柏樹、冬青樹,間或有幾株柳樹、槐樹等,沒什么名貴的樹木,但是有這么一片綠地已經(jīng)很不錯了呢。灌木叢那矮矮的樹冠被園林工人修剪得挺整齊;被刷上天藍色油漆的鐵質(zhì)籬笆環(huán)繞四周;水泥、砂石砌的花壇在過年過節(jié)時被種上些花草,月季或迎春花什么的,一簇一簇的,增添節(jié)日氣氛。

在街心花園的東南角,有幾株稀缺的芙蓉樹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一到短暫的花期,粉紅色的芙蓉花開滿枝頭,一片朦朦朧朧,煞是好看。那時的植物不像現(xiàn)在的色彩紛呈、種類繁多,而是顏色很少、品種單一,再加上人們對花花草草侍弄得不那么上心,所以植物長得也不那么茂盛,因而這些芙蓉花看起來格外粉嫩亮眼,給稍顯單調(diào)稀疏的街心花園增添一抹嬌媚的顏色。

站前旅社

火車站對面的一大片建筑由幾幢相鄰的三四層樓房組成,樓上是旅社,住著南來北往的旅客;樓下有飯館、商店、郵局什么的。不算很寬的人行道上總是熙熙攘攘,廣場周圍也有許多飯店、旅館及賣五金交電和各種器材的商店,還有派出所、汽車站。

西南角的海味館是大連當時非常有名的飯館,不管能不能吃得起,大連人都知道它,連我們這些不曾下館子的小孩子都久聞它的大名;而且它名聲在外,很多外地人來連,都沖著它的大名而去,品嘗一下大連的地道海鮮。飯館總能飄出糖醋魚或炸魚味兒,那味道老饞人了,直往人們的鼻子里鉆,每次路過,孩子們都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多吸幾下?lián)浔嵌鴣淼孽r香味兒。

長途汽車站

長途汽車站在婦女門市對面、交通公司大樓的樓前。長途汽車開往周邊的縣城、鄉(xiāng)下,如開往旅順、金縣(金州)、復縣(普蘭店)、新金縣(瓦房店)、莊河的客車都停在這里。車站面積很小,只能容納七八輛車的樣子。開往一個縣只有一輛車等在始發(fā)點,得等好長時間才能發(fā)車。

車子灰頭土臉、破牙漏風的,估計農(nóng)村的道路坑坑洼洼,把長途汽車的車門車窗都給震散架了。稀稀拉拉為數(shù)不多的乘客等在很小的候車室里,或許因為那會兒城鄉(xiāng)之間人員很少流動,這么小的長途汽車站居然也夠用。

來交通公司辦事兒的人倒是蠻多的,走廊里、樓梯間人流不斷:來開工資的,來找領(lǐng)導請示、匯報工作的,互相大咧咧地打著招呼。各辦公室的門常年敞開,經(jīng)理室書記室也不例外,那會兒上下級之間的關(guān)系很簡單,基層工作人員抬腿就進去了。感覺那時的大人們都很爽朗健談,整日樂呵呵的,尤其愛逗弄小孩子,“伙友們”之間互相關(guān)心,熱情融洽而且熟悉彼此。

火車站

大連火車站這一造型獨特的標志性建筑,在東北甚至全國都是非常有名的。便利的出行條件、絕佳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市民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感情,每當人們走過都禁不住多看幾眼,瞅一瞅上邊的大時鐘,看看“大連”兩個大字,仿佛時時提醒著你人在大連,身處家鄉(xiāng),此時的你心里格外踏實。車站兩側(cè)的引橋像巨大的臂彎,將人們擁入親切溫暖的懷抱。

住在火車站周圍的孩子們一有空兒就跑過去,“走,上火車站玩兒”,一聲招呼,浩浩蕩蕩的一隊孩子開進了火車站。那時的孩子即使很小也很少有大人帶著出去玩兒,當媽的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家照顧一眾兄弟姐妹,而且有干不完的活兒,“哪有那個閑工夫”,因而都是大的帶著小的、年齡參差不齊的孩子們在外“瘋跑”,那時的社會治安很好,家長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火車站里的叔叔阿姨們都相當和善,不會因為孩子們吵吵鬧鬧而往外驅(qū)趕他們,只要孩子們不鬧出“花兒花兒”來,就不太管他們。檢票口結(jié)實粗壯的鐵灰色欄桿空隙很大,孩子們可以在其間鉆進去再鉆出來,有調(diào)皮的孩子趁檢票的不注意,隨著旅客人流溜到站臺再大搖大擺地走出來。

夕陽下的大連火車站披著金色的余暉,沉穩(wěn)安詳?shù)貋辛⒅?,此時這里完全變成了孩子們的天下。

孩子們可以隨便地玩耍,在樓上樓下亂跑亂竄,捉迷藏、踢毽子、打倒立、玩兒牌、玩兒木頭人兒,此時空曠的候車室給孩子們提供了寬闊的玩樂空間。

候車室外,孩子們更喜歡在通往二樓的兩座引橋上玩兒,膽子大的直接在厚厚的圍墻上面走,向小伙伴兒們展示自己的勇敢。

六十年代初的火車站,白天旅客就不太多,到了晚上,火車站已經(jīng)完全被夜色所籠罩,進出車站的旅客更少了,前面的小廣場與候車室也漸漸沉寂下來。

玩兒累了的孩子們來到候車室,那里的圓形木椅是最好的休息地兒,恣意地躺在上面仰望屋頂,有著一圈兒圈兒環(huán)形圖案的高高屋頂在空蕩蕩的候車室里顯得很遙遠、很神秘,盯得時間長了使人眩暈,整個身子好像隨時要被吸附上去。

大連火車站不但外觀獨特,里面的設施裝飾也有特點,一人多高的圍墻由凹凸不平的淺褐色方塊兒的墻磚砌成,看起來很結(jié)實;圍繞著大圓柱子的木質(zhì)寬條座椅,讓旅客非常放松;地磚、木門、欄桿,每項用材都很有質(zhì)感。

大連人出門愛拿個寫有“旅大”字樣的旅行包,因為非常輕便且能裝東西,許多大連人家里都有這種墨綠色的帆布包。

六十年代中后期,這里的平靜突然被打破,變得忙碌凌亂起來,廣場上每天召開各種大會,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紅旗獵獵,人聲鼎沸。青年學生坐上火車到北京天安門開會,到全國各地串聯(lián)。傳達指示的、支工支教的、當兵入伍的、老三屆上山下鄉(xiāng)的,全要通過火車站出行,人們“一頭一頭”地跑進跑出,急匆匆的身影充斥在火車站的各個角落,看不到以前那樣不慌不忙的從容場景了,大人們緊張兮兮地叮囑“?。▌e)去火車站了,那里人太多太亂了”,孩子們自然不敢再去玩兒了。

碼頭

百分之七十是山東人后裔的大連人,大部分都有回“海南家”(山東)走親戚的經(jīng)歷,而坐船幾乎是去山東家的唯一途徑,所以碼頭對大連人有著特殊的意義。

跟大連火車站一樣,大連碼頭是又一個別具一格的地標性建筑,業(yè)務繁忙的碼頭每天不知運載了多少旅客。

每當越過港灣橋,走近圓形候船廳,邁上高高的扇形臺階,一種莫名的緊張、忐忑涌上心頭,就要上大船了,要回山東家串親戚、盡情地在田野里玩兒了!——但能不能上得了船???

看看候船廳里嘈雜的情景,便明白這種擔心不是多余的。盡管出發(fā)去碼頭的時間總是很早,天沒亮就趕過去了,但候船廳里早已擁擠不堪,煙霧騰騰,長長的等船隊伍已經(jīng)繞了好幾個圈兒;坐夜晚的船也一樣,拖家?guī)Э诘娜藗儾幌觼y糟,放下大鋪小蓋,橫七豎八地就地躺著或坐著。

那時要帶的物品不像現(xiàn)在這樣用整齊的行李箱裝,男人們不是肩扛手提鋪蓋卷兒帆布袋,就是扁擔上挑著的倆大筐,女人們胳膊上?著小簍兒或包袱,人們似乎有許多東西往山東家拿,捎給鄉(xiāng)親們的可全是在大連整來的好東西啊。

候船廳被封閉得很嚴實,需要找到極好的位置,伸著脖子,踮起腳,透過幾塊兒破碎的玻璃,才能看得到大船:近在眼前的大船高聳如龐大的巨人,巋然不動,靜靜地佇立在港口里。

看過了大船,再回頭找到家人是很困難的事兒,到處是人,上哪兒找去?大廳里常可聽到喊爹喊媽、找兒找女的呼喚聲。

不知為什么,那會兒上船都得擠著才有可能上得去,開始檢票時,原先排好的隊早已亂了,大人們緊張地拖著大包小卷兒,拉著兒女重新排隊,檢了票還沒完,還需繼續(xù)往里沖,孩子緊跟著奔跑的大人后面,一步不敢落下,否則一不小心會被人流沖散,那個紛亂場面簡直跟逃荒一般令人惶恐。幼年的坐船經(jīng)歷一直給我留下這樣的印象:必須早起,必須奔跑,必須穿過擁擠的人群,必須闖過亂糟糟的場面,必須爭先恐后,才有可能上得了船。

出了候船廳,終于可以看到大船全貌,巨大的船只靜靜地停泊在港口里,絲毫不為人們對它的瘋狂所動。

上了船還沒等坐穩(wěn),小孩兒們開始興奮地亂竄,從艙底到甲板,再從甲板到各等級艙位,挨個轉(zhuǎn)悠,曲折復雜的通道像迷宮一樣,刺激有趣,正好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探尋心理?;氐降着?,大部分人已經(jīng)睡覺了,經(jīng)過上船過程的“奮戰(zhàn)”,人們疲憊了,大人們好像永遠犯困、疲累,撂哪兒都愛睡覺,摸著個地方就能躺下。

五等艙在艙底,床位叫通鋪,巨大的房間鋪了很多草席子,人們就在草席子打的地鋪上睡,上百張地鋪睡著幾百號人,那空氣能好嗎?而且五等艙在吃水線以下,看不到圓形舷窗,悶熱難耐,空氣污濁。回到自己的鋪位得小心翼翼地穿過頭挨著腳、腳碰著頭的或坐或臥的旅客,不然不是被絆倒就是踩著人家的腳。孩子們哪管這些,船上有那么多光景可看,哪里還睡得著,他們蹦跳著在人群中穿行,出來進去一時不得閑,直到深夜才安靜下來。

清晨四點多,天邊兒剛剛露出一絲曙光,到處霧蒙蒙的,還沒睡醒的人們懵懵懂懂地下了船,一想到還要趕路,便強打起精神,繼續(xù)一路狂奔趕往汽車站,一輛輛滿載著“海南丟”的汽車,奔向了齊魯大地上的各個角落。

機場

當年人們對坐飛機根本沒有奢望,能看見天上的飛機已經(jīng)很新奇、很興奮了,每回看到藍天上幾道白色的痕跡,孩子們就會歡呼起來:小燕兒飛機!小燕兒飛機拉線了!——仰著脖目送小小的飛機變成一個小黑點兒,直到看不見為止,看得脖子都酸了;執(zhí)著的孩子們還要再跟著跑兩步,意識到自己不可能追得上飛機才罷休?,F(xiàn)在人們出行,坐飛機已是家常便飯,而那時候,哪個孩子會想到自己也有這么一天,可以坐飛機到處飛呢?

隱約地知道周水子機場是個軍用機場,在很遠的地方,但沒機會去那里,直到有一次跟著媽媽去機場附近買了一回冬菜,才真真切切地知道飛機場到底是什么樣兒。那時因為蔬菜、水果奇缺,菜場很難買到菜,當聽工友說機場那兒或許能買到雪里蕻,媽媽便不顧路遠,領(lǐng)著孩子們一路輾轉(zhuǎn)趕往位于郊區(qū)的周水子機場。

機場果然很遠,那時黃河路、春柳、劉家橋周圍到機場的道路沒有貫通,交通很不方便。不記得轉(zhuǎn)了幾次車,拐了幾個彎,又沿著一條不寬的、兩旁種了一些稀稀拉拉樹木的道路走了很遠,才來到一個由鐵絲網(wǎng)、磚墻圍著的很開闊很荒涼的場地,幾個小“趴趴房”在邊兒上杵著,里面空空蕩蕩,一覽無余。只有一兩個人像交警一樣在催著路過的人快走。原來機場就這個樣兒啊,不就是一個放大的場院嘛,一點兒都不氣派,說是機場,連個飛機的影子都沒看見。

從鐵絲網(wǎng)的一個豁口鉆進去,穿過跑道走到對面,來到了現(xiàn)在大約泡崖的位置,這里有著零星的農(nóng)房和大片的農(nóng)田,秋后的田野顯得非常荒涼冷清,幾掛馬車上堆著大蔥、雪里蕻等,社員正在吆喝著把菜賣給聞訊前來的“城里人”——這菜也是限量的,每人只能買一點兒——一行人趕緊撲過去,幾人合買一大捆。扛著新鮮的帶有清香味兒的雪里蕻,興沖沖地再從機場的跑道穿過,按原路返回,一路倒換幾次車、曲曲折折地到了家。大人、孩子們今天都很開心,慶幸大老遠沒有撲空,不但長了見識看到了機場,還買到了雪里蕻。雪里蕻用鹽腌一下,就著餅子吃,特別咸香脆爽。有了它,可以調(diào)劑一下單調(diào)的伙食,不然這一冬天只有蘿卜白菜吃,太沒滋沒味兒了。

勞動公園

除了夏天去海灘,大連市內(nèi)其他可玩兒的地方不是很多,公園也就幾個。勞動公園屬于規(guī)模最大、功能最多、設施最完善的公園,幾乎算是大連人唯一的游園場所,它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玩兒的游樂園、家庭歡聚的首選地、集體活動的理想場所、市里重大節(jié)日的游園大會舉辦地,所以每個大連人都對它相當熟悉。

公園里沒有繁復的修飾,沒有過多假山的堆砌,用木頭、鐵和石頭做的景觀,休憩設施樸拙原始,造型簡潔。芳香的泥土、恣意生長的花草、遠處綠色的山巒,一切都很自然質(zhì)樸。

每到“五一”“十一”等節(jié)假日,天氣都很晴朗,市民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公園里人潮涌動,仿佛全體市民都到這兒過節(jié)來了,被裝飾一新的勞動公園到處紅旗飄飄、氣球飛舞、彩燈搖曳,一片歡聲笑語。

正門、側(cè)門和花房、露天劇場、火車頭體育場、小樹林、山坡、獅子廣場,哪兒哪兒都是人,有一點兒表演和光景,都被圍得水泄不通??椿ㄙp景,看體育比賽,玩游戲,在放大的棋盤上看下棋,更主要的還是看人。盡管游園活動多年重復,一成不變,但人們還是愿往這里跑,感受這里的節(jié)日氣氛。

最熱鬧的地方當屬荷花池,人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圍在水池邊兒,觀看位于湖中央小亭子里的文藝表演,雖然距離太遠不大看得清演些什么,但也個個兒伸長了脖子豎起了耳朵,一定要看個究竟聽個仔細。那些保留曲目無非是二胡阮琴揚琴,京劇評劇清唱,相聲快板兒數(shù)來寶……人們一如既往地興致盎然。

就這么個公園,每個大連人不知去過多少趟,可謂去了再去,逛了又逛,哪里有什么景點兒都記得門兒清,這里坐坐那里看看,似乎百看不厭,臨走還要說“咱等下次還來”,也是,不去這里還能去哪兒呢。

對孩子們來說,勞動公園有著甜蜜的回憶:平常日子,市場上的糖塊兒是限量供應的,而在節(jié)假日,公園為了“慶祝五一勞動節(jié)”或“舉國歡度國慶節(jié)”,特別安排少量“不要票”的糖果出售。買糖的隊伍排得很長,一次只能買一毛錢的十小粒黑褐色的古巴糖,孩子們這時表現(xiàn)出了異乎尋常的耐心,買完一次回頭再排一次隊。待買到了兩毛錢、三毛錢的糖,那個興奮勁兒別提了,這可是來游園的最大收獲啊?,F(xiàn)在可以說,古巴糖是最難吃的糖,有點兒苦,又有點兒奇怪的味道,可那會兒覺得這糖好甜啊,比寶塔糖好吃,而且能在嘴里咂巴很久,為了幾粒糖,看把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饞成啥樣兒了。

平日里公園很安靜,荷花映日,小橋流水,綠葉微微擺動,柳枝輕撫水面,草木之間花舞蝶飛,鳥叫蟲鳴,更顯公園的安恬。

雖然荷花池里荷花荷葉不是很多,甚至漂浮著殘枝落葉,但蕩漾的水面、曲折的小橋、雅致的湖心亭所構(gòu)成的圖景還是有點兒江南韻味的,在粗獷的北方,能有這樣的景致已經(jīng)很難得了。

公園中心的小廣場有一對大石獅子,孩子們最喜歡在大獅子四肢間的空當兒里鉆來鉆去、爬進爬出,這對石獅子已經(jīng)被磨得光滑細潤,一點兒都沒有普通石頭冰冷堅硬的感覺,皮膚接觸它們時非常爽滑舒服。在一旁排隊等候的孩子們羨慕地看著別的小朋友玩兒,很急切地要爬上去,而一旦輪到自己玩兒時便磨磨蹭蹭,怎么也不肯下來,哪個不想痛痛快快玩兒個夠???

高坡上的花架子藤蔓纏繞,形成兩個陰涼幽靜的綠色長棚,炎熱的夏天,坐在棚子下清涼的石凳上,吹著風,向北遠眺大連美景,非常愜意。

很硬的長長的毛豆莢高高地垂掛在架子上,引逗得小孩子尖叫跳躍。孩子們試圖拽下個豆莢玩兒,可是眼睜睜地看它們在上面晃蕩,卻怎么也夠不著,只好撿起掉在地上的一兩個破豆莢。手里握著堅硬得像個小棒槌的豆莢,跟小朋友互相追趕,打鬧著,也能玩兒上半天呢。

玻璃花房被打理得很精心,是公園里最賞心悅目的花卉世界。這里枝繁葉茂花舞蝶飛,香氣芬芳濃郁,和煦的陽光從大玻璃窗灑下來,只見滿園的綠意盎然。窗外的清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在那時候能有這樣一個很有情調(diào)的小天地,給勞動人民提供一個閑情逸致的小場所,實在太可貴了。

附近學校的孩子們一放學就到公園東北角的游樂場玩兒,“打悠氣”(蕩秋千)、坐滑梯、坐蹺蹺板、鉆大鐵架子、玩兒大轉(zhuǎn)盤。那些游樂器材不是用鐵管就是用大厚木頭做的,材料簡陋陳舊,鐵皮生了銹,木頭缺邊兒掉漆,玩兒起來搖搖晃晃吱吱嘎嘎的,但是一點兒也不影響孩子們玩樂的心情,依舊百玩不厭。

露天劇場

在勞動公園最值得回憶的是位于綠山腳下的露天劇場。

從公園正門右拐,走一小段路再左拐,路過一個燈光球場,穿過一片小樹林,再沿著小徑一直向公園深處走去,便到了僻靜的露天劇場。

露天劇場是很典雅的歐式建筑,很有點兒古羅馬角斗場的影子,大門為圓形拱門,上部帶有中式格調(diào)的屋檐,白色圍墻依照山體的自然起伏而建,起伏舒緩。

舞臺上面的拱頂是半圓形的,觀眾席呈放射狀向外擴展,一層一層水泥磨石的座位形成臺階式的坡度。奇妙的是,即使冬天,坐在石板座位上也不涼,夏天也沒有因為燙腚而難以坐下。這種座位雖然經(jīng)過人們多年的踩踏,卻少有破損。

墻外的高大樹冠遮掩著劇場,近在眼前的綠山滿目蒼翠,劇場內(nèi)外風清鳥鳴,幽靜安詳,好一處清雅的世外桃源。

這樣一處優(yōu)雅的、藝術(shù)氛圍濃厚的劇場,卻不記得有沒有什么正式的文藝演出,反倒是經(jīng)常來開會。那時學校活動多、開會多,動不動就往這個露天劇場跑,來這里參加的全是鬧哄哄的慶祝會、批判批斗會、文藝會演、開學典禮之類。

幾十年后,曾特意去露天劇場的原址看了一下,那里只剩下一個普通的建筑和一個停車場,其境況怎么都不能跟原來的劇場聯(lián)系在一起。那一片郁郁蔥蔥呢?那風格獨特的建筑呢?那群情激奮的場面呢?都哪里去了?

如今,大連許多這樣別具一格的園林建筑已經(jīng)不見了,說起來令人扼腕嘆息。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不懂欣賞文化古跡,等明白它們的歷史價值、知道應該珍惜的時候,它們卻消失不見了,露天劇場那樣的奇妙景觀只能在夢里、記憶里找找吧。

在勞動公園的獅子廣場旁邊還有一個劇場,也是露天的,只不過是圓形的,更小一些,一排一排水泥砌成的座位環(huán)繞著中間紅檻綠頂?shù)男⊥ぷ樱@里經(jīng)常有不定期的各種演出。小劇場周圍沒有圍欄沒有門,人們游園累了,便可以隨便溜達進來,觀賞表演,更多的時候人們在石階上三三兩兩地坐著,閑談、休息,這也是一個很讓人放松的好地方呢。

動物園

大連動物園與繁華的街市只有一墻之隔,是都市中的一片綠色樂園。

動物園位于中山路、大公街、長江路之間,原先被稱為魯迅公園,魯迅銅像被移到現(xiàn)今的植物園后,這里就改為動物園了。

動物園不是很大,但在鬧市區(qū)的青泥洼橋有一片這樣花香鳥鳴、綠樹成蔭的園林,確實能起到難得的調(diào)劑作用,它把車水馬龍擋在外面,給人們帶來一個歡愉的空間。

還未走進動物園,就能看見正門不遠處高大細密的鳥籠子,各種珍禽飛鳥棲息在此,密密麻麻地占據(jù)假山、水洼和樹杈,野鴨、大雁、天鵝和仙鶴悠然地劃水或低飛,黃鸝、畫眉和云雀嘰嘰喳喳歡快地跳躍,受到驚擾時,嘎嘎嘎、咕咕咕的叫聲響成一片。

人們一進大門,先奔向右側(cè)最讓人感興趣的猴園,這個地方總是歡聲笑語。頑皮的猴子們被分散在幾個籠子里的假山上,這些精靈淘氣的動物永不消停地時而在山上攀爬、追打、互相抓癢,時而玩兒秋千、蕩樹藤、吃著香蕉蘋果,模樣好笑地給人們敬禮、轉(zhuǎn)圈兒、伸手要吃的,討到一點兒花生瓜子時,便機警地竄到一邊吃獨食,引來眾人陣陣笑聲。

前面不遠處是小游園和海豹池,想要看到海豹海獅是要考驗耐心和眼力的,因為不知它們啥時才能從水面冒出光滑的小腦袋來。當它們將笨拙肥胖的身軀挪到岸上時,完全想象不出它們在水中會那樣游弋自如、快速靈活;當飼養(yǎng)員將小魚小蝦扔進池里,它們立刻跳躍搶食,不大的池子瞬間翻騰起來,水花四濺。池子的旁邊還有一個旋轉(zhuǎn)木馬,這可能是當時大連唯一一處有旋轉(zhuǎn)木馬的地方。

老虎獅子被單個兒關(guān)在半山坡上的籠子里,它們有的瞇著眼睛慵懶地曬著太陽,自在得很;有的一成不變地來回踱步,因為籠子太小,剛走幾步就不得不轉(zhuǎn)回身子。看它們形單影只、瘦骨嶙峋的樣子,一點兒不像威風凜凜的大王??偪粗鼈冊诨\子里一成不變地走來走去非常無趣,所以掐算好喂食時間再來看老虎獅子是非常必要的。飼養(yǎng)員剛一露面,它們便開始躁動起來,待扔下食物,饑餓難耐的老虎獅子就瘋狂地撲上去,撕咬大塊兒的豬肉和骨頭,它們身上尚余的兇猛獸性在這一刻才顯露出來?;@曾喂養(yǎng)過一個英雄虎媽媽,它因為一次生下了五個虎娃,成了媒體爭相報道的轟動全城的大新聞。

動物園也辦過大象展,記得大象第一次來大連,廣播報紙連篇介紹這個龐然大物是怎么被馴養(yǎng)、怎么被捆綁、怎么被裝上車、怎么被運來的,引得人們爭相前往觀看,圍欄前被擠得水泄不通,能瞥上一眼大象和小象崽們已是非常幸運。

有一種皮毛鮮艷、肥肥胖胖、叫荷蘭豬的小家伙兒,人們總也搞不清它們到底是豬還是鼠。不管你什么時候看見這些小家伙兒,它們那小三角嘴都在嚅動著,啃著滿地的胡蘿卜、菜葉子和蘋果。狐貍的圍欄前味道不大好,人們不得不捂著鼻子繞道而過。大黑熊背負著“一巴掌能把人打死,舔一下能要人命”的惡名被人躲得遠遠地觀看。

能看到孔雀開屏是難得的,在人們的一片呼叫聲中,驕傲的孔雀偶爾會張開鮮艷的長長的尾羽,展示自己的美麗。據(jù)說看見有人穿得漂亮,它就要炫耀地展開尾羽跟人比試比試,所以一看見孔雀開屏了,孩子們就四下“撒目”(看),看看是誰穿了漂亮衣服,吸引了孔雀的目光。

靠近更新街一側(cè)的一排柵欄里,駱駝羚羊斑馬麋鹿不是在打瞌睡就是在咀嚼干草,黃牛牦牛嘴巴不停地反芻著,此處是動物園里最安靜的地方,到了這里時光也仿佛跟著慢下來。困難時期能閑養(yǎng)著這么多動物,已經(jīng)很不容易很不簡單了。

大連少兒圖書館也在動物園里,手持圖書證的孩子可以驕傲地把圖書證朝門衛(wèi)一晃,就進了動物園,根本用不著買票。進門向左拐,順著長長的綠蔭小路往里走,便來到一幢作為少兒圖書館的歐式小洋樓。館里閱覽室不大,沒有提供太多的桌椅,但這里的氛圍很有書香氣,稀疏的樹影映照在窗玻璃上,木樓梯咯吱咯吱地響,不遠處傳來鳥啼獸吼,更顯這里的靜謐、安恬,是一個適合讀書的好去處。看完書借了書的孩子們出來到動物園里轉(zhuǎn)一圈兒,順道再看看動物們,自然又多了幾分歡樂。

自然博物館

走過勝利橋,遠遠就能看到一座獨特的建筑——大連自然博物館?!按筮B自然博物館”幾個大字遒勁有力,是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題寫的。

小時候常去這個自然博物館,展館里的人總是寥寥無幾,陳列的展品也多年不變,每次看都是那些物件,擺放的位置也基本固定,看來看去都是遠古時代猿人或早年使用的石頭針、麻布衣被、陶盆瓦罐、不知名的石器工具和罐子里用福爾馬林泡著的各種動物標本。

自然博物館一向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玻璃柜子和櫥窗陳列的古物、盤旋的樓梯、厚重的門窗、昏暗的展室和幽深的走廊,無不叫人忐忑。

即使有些害怕,即使展品一成不變,人們也愿意一遍遍地進去看看。跟外面的喧鬧比起來,它可以給人不一樣的體驗,來這里感受一下清靜也好啊。

能記住的展館里的東西不多,還有點兒印象的是剛進展館所看到的遠古時期古人類的生活場景模型:男人在荒野上打獵,在架起的火堆上烤肉;女人用最原始的器皿煮飯,用毛皮樹皮縫制衣服;猿人從爬行到站立的進化史圖片;各時期人們所使用的生活器物和生產(chǎn)工具。

要是覺著凈去看那些石頭瓦罐、矛啊劍啊、皮呀毛呀等等的古代器具太無趣,可以到大型展室去看大鯨魚。大連在1959年捕獲了一頭幾十噸重的大鯨魚,那是轟動一時的大事件,能捕到它有多不容易啊,成千上萬的人歡呼雀躍,到碼頭爭相目睹這個龐然大物。

后來自然博物館把它制成標本,專門設置一個大廳來展示,巨大的標本幾乎占據(jù)了整個大廳,人一進去立刻顯得很渺小。屋頂掛著一面鏡子,映照出當時打中鯨魚脊背的炮口。這個展品一展就是許多年,落上了一層灰,但參觀的人每次去都要再看一遍,感慨一番。

展品還跟政治動向掛鉤,不是狠抓階級斗爭的偉大戰(zhàn)績,就是抓革命促生產(chǎn)的累累碩果。非常及時地把工業(yè)農(nóng)業(yè)新奇的、突出的成績展現(xiàn)給大家,哪里收獲了多大的地瓜,哪里產(chǎn)了多少稻子,哪個廠生產(chǎn)的什么鋼、什么紡織品……反正都是攻克了多少難關(guān)、經(jīng)過了多少試驗才取得的偉大成就。

另一個印象較深的展品是新金縣養(yǎng)出的一頭大肥豬標本,能飼養(yǎng)出上千斤的肥豬可跟畝產(chǎn)萬斤糧食的成就有一拼,同樣是了不起的成果,自然成為大連地方新聞的頭條,也是展館多年保留的展品。

1998年,自然博物館搬遷到新址——大連市沙河口區(qū)黑石礁西村街40號。原址于1997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筑。

展覽館

大連展覽館非常小,小到人們幾乎忘記它曾經(jīng)存在過。這個展覽館位于鐵路醫(yī)院側(cè)面,大約在原渤海大酒店的位置。記得展覽館是平房,一個小院子周圍有十幾間展廳,蒼松翠柏,很是清靜。

這里可以說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另一個課堂,一到掀起哪個活動高潮,如關(guān)于階級斗爭、憶苦思甜、學習英雄事跡等各種活動,學校就會組織學生來這里參觀。墻面上的文字說明加上幾幅圖片基本就是展覽館的展品,為了讓受教育者更形象地接受教育,會用木頭、黃泥再做幾個模型器具。

圖書館

當年的公共文化設施太少,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都是市里唯一的,別無他處。

大連圖書館是大連為數(shù)不多的透著文化氣息的地方,它坐落在延安路一個幽靜的并不是很大的院落里,高大的樹木將這幢紅磚色、外表不起眼兒的歐式小樓掩映其中。

門前有十幾級石頭臺階。在進門處先要翻看小抽屜里的目錄,按照科目從字母a到z查找,卡片上寥寥的一兩行字看不出書的內(nèi)容是什么,只能大概猜測里面的內(nèi)容。在里面一通扒拉后,把想借的書寫在紙條兒上,到樓上讓館員進書庫里找。

館里可看可借的圖書少得可憐,只有些戰(zhàn)爭題材的圖書,早期國外的革命詩歌或革命家的傳記、蘇聯(lián)乃至東歐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國家的文學作品。中國的小說作品少之又少,西歐國家的書籍更是稀缺,再就有些木工鉗工水電工等方面的技術(shù)書或科學種田、家禽喂養(yǎng)之類的書。

閱覽室清一色的木頭長桌和木頭椅子,厚重沉穩(wěn),半圓形的深棕色大臺子是圖書借閱處。

圖書全都用牛皮紙包著皮,外面寫上書名,只有幾排,擺在外面架子上。不像現(xiàn)在的敞開式書架可以隨便翻隨便借,那會兒借本書很費勁兒,得拿著寫好編號、書名的紙條兒給館員,請她們到書庫里找,進去要找個好半天。找到了,感激她們?yōu)樽x者做了件好事兒;沒找到,也不敢再麻煩人家,人家高興了會給你再找一次,不高興的話,拿到什么就是什么,將就著看。館里就那幾個館員,一天來回得走多少趟啊,讀者得體諒人家啊。

別看這么個圖書館可借的書少,可書證還不好搞哩,每個單位辦證有名額限制,過一段時間發(fā)幾張,要不然就得認識文化系統(tǒng)的人才能辦得了書證。那個時候,“認識人”的好處在哪里都能體現(xiàn)出來。

書少,書證少,來看書的人也少,是那個時候圖書館特有的現(xiàn)象。

體育場館

大連是個特別重視體育的城市,體育活動很活躍,雖然城市面積不大,但在家門口就有能運動、能比賽的幾處運動場所,方便群眾體育鍛煉,豐富了群眾業(yè)余生活。市體育場、火車頭體育場、燈光球場和體育館都留下了職工們和學生們奔跑、跳躍的身影。

這幾個著名的體育場館,使用率很高,不是開運動會就是有運動員在里面訓練,沒有空閑的時候。

市體育場是大連人心目中獨一無二的運動場所,也是大連運動健將的搖籃。因其運動場地大、觀眾席座位多,所以市里所有的大型體育活動都在這兒舉辦。住在周圍的孩子們常來這里練球、踢球、跑步、跳高,體育細胞自然比別的地方的孩子多,也更容易出體育苗子,賽出好成績。

火車頭體育場在解放路道邊兒,地理位置優(yōu)越,場地大小正合適,學校、單位都愛在這里舉辦運動會。

勞動公園里的一個僻靜的地方,有一個燈光球場,很少開放,聽說是打羽毛球或網(wǎng)球的地方。

體育館在勞動公園北,大連商場斜對面,里面經(jīng)常有區(qū)隊或廠隊的排球、籃球比賽,但是想要進去觀看卻非常困難。為了看個球賽,為了能進入球場,都快要被擠死了,提前多早到門口都沒用,還是擠不進去,那些人哪,“海海的”(很多),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后怕,那些人怎么那么抗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可怎么辦。

大連人對體育事業(yè)就是這么熱衷,什么比賽都愛看,誰和誰打比賽似乎不那么重要,只要能讓咱進去。為了弄到票,提前也不知下了多少功夫。

這些體育場館也不都是歡呼雀躍、生龍活虎的熱烈場面,全市規(guī)模的或單位、學校的各種大會也在這些地方尤其是市體育場召開,批斗會誓師會動員大會之類的嚴肅氣氛讓人神經(jīng)緊繃。

中山廣場

大連改變比較小的地方當屬中山廣場,除了廣場中間的花園有些微變化,廣場的整體格局沒有太大變動,周圍各種歐式建筑基本保持了原貌。

凹凸不平的小塊兒石頭砌成的噴水池位于廣場中央,池子里只有孩子們?nèi)拥氖觾杭埿肌⒐温涞臉渲淙~鋪滿了池底。池里很少有水,偶爾有點兒雨水積水也是臟兮兮的,沒人管沒人收拾,更別提噴水了。

廣場周圍形態(tài)各異的歐式建筑高大寬闊、結(jié)實威嚴,用作賓館、銀行、郵局、機關(guān)單位或文化俱樂部等,在孩子們的眼里,中山廣場就是一整圈兒尖頂或圓頂?shù)耐鈬髽恰?/p>

大連賓館總是很神秘,總有黑色轎車靜悄悄地出入,住在里面的一定都是外國人或大人物,這樣高檔的地方讓人敬畏不敢靠近,路過都得繞著走。

有的建筑很親民,例如文化俱樂部,經(jīng)常有本市最高水平的文化演出。文化俱樂部前常常聚滿了人,人們來了先不著急進去,都愛在門口逗留,抽煙啦,等人啦,跟人打招呼啦,聊天兒啦,倒騰票啦,熱鬧非凡。

那些有大柱子、有臺階的樓房看起來高大肅穆,但無疑都是捉迷藏的好地方:躲在大圓柱子后面或轉(zhuǎn)著圈兒地找人,樂趣無窮。看了蘇聯(lián)電影《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后,游戲升級了,模仿蘇聯(lián)紅軍在克里姆林宮里的激戰(zhàn),在大柱子間一邊跑一邊高喊“讓列寧同志先走”“不要管我,快去救列寧”“瓦西里同志”,一邊還用手比畫著,叭叭地朝“敵人”開槍。

也有的房子建造得跟現(xiàn)在的不同,房子四周的地面有幾個鐵架子做的護欄,下面是該建筑地下室的窗戶,小孩子專愛走在上面,“越是艱險越向前”,雖然不小心會踩空崴腳,或小腳掉進鐵桿兒之間,但是這個游戲很刺激,需要找到平衡才能走到頭兒,順利地走到另一頭兒是件很值得驕傲的事兒。這樣的歐式建筑那時很常見,孩子們能透過鐵質(zhì)天窗看見下面的地下室窗戶。

曾經(jīng)在晚上跟著大人在位于中山廣場的單位里值班,白天有人辦公的時候還好說,到了傍晚人走樓空,一下子靜下來,整幢大樓里只剩一大一小兩個人,想想都害怕,那可是古老的歐式建筑啊,走一圈兒要好長時間呢。長長的走廊曲折灰暗,樓道的木地板走上去咚咚地響,厚重的深褐色房門悄沒聲兒的,高高的木質(zhì)護墻板,高大寂靜的辦公室,跟看過的外國電影一樣神秘莫測,置身這樣的大樓里怎不叫人心生畏懼。壯著膽子跟在大人后面把門窗樓道都檢查巡視一番后才回到門口的值班室,然后趕緊從里面鎖好門,至今想不明白大樓里除了桌子凳子、鐵柜子里的文件,有什么可看守防護的。

中山廣場那會兒很是熱鬧,是遛彎兒的好去處,周圍居民吃過晚飯就往那里跑,對那些歐式建筑看得那么習慣,那么熟悉。

中山廣場不但本地人愛去,那會兒也是咱大連人的驕傲,有外地親戚來連便領(lǐng)著轉(zhuǎn)一圈兒,他們對中山廣場也是心向往之,點名要來看看這個著名的歐式廣場,怎么也得在廣場前照相留影,雖然照相很貴,也舍得花這個錢。大連本地人也一樣,誰沒有張在中山廣場的照片呢。

勝利橋北

過了勝利橋就叫橋北,橋北雖然與繁華的天津街只一橋之隔,距離很近,但在那時覺著隔著一個世界一樣,那邊兒街面冷清,一般沒啥事兒人們不會去那里。

很小的時候不大過去的另一個原因是聽說橋北的孩子打仗很野,和我們不一樣,不能輕易招惹——聽起來像在講另一族類。

稍微大了點兒,感覺沒那么可怕了,膽大的孩子就領(lǐng)著一幫人勇闖橋北。

往自然博物館的方向走,一路有許多俄式建筑,形狀各異。整齊的民居,不大的菜場,小學校舍……像大連其他地方一樣,都很安靜,這里大白天也沒幾個人,更不要說碰見傳說中的打群仗的“野孩子”了。

冒險地從另一條大道往更遠的地方走,道路一側(cè)有大大的空地,由圍墻圍著,里面放著成堆的貨物,另一側(cè)有一個個小矮房,其中有幾個水產(chǎn)加工廠。

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在這里干扒蝦頭的活兒。婦女們坐在凳子上,給滿地的大對蝦分類,按個頭兒大小扔進不同的筐里,滿屋子都是鮮蝦的味道,聞著都讓人饞得慌,這么大這么新鮮的大對蝦見都沒見過,更別提吃了。聽說這些蝦都是出口用來換外匯的,出口到哪兒,外匯是啥,聽得一頭霧水,就知道這樣的大對蝦咱是吃不上的。

過足了眼癮,繼續(xù)往北面“探險”,據(jù)說再往前能走到黑嘴子海邊兒,一路上人跡寥寥,總也走不到頭兒,有點兒膽虛虛的“探險隊”只好往回返了。

看著當時那樣荒涼的大道和空地,哪里想象得到未來的某一天,會變成現(xiàn)在的大菜市這樣繁華喧鬧車水馬龍的景象呢。

東關(guān)街和北崗橋

東關(guān)街在解放前是中國人的居住區(qū),低矮的中式樓房非常密集,一個大院能住好多家;它也是西崗一帶最熱鬧的商業(yè)區(qū),據(jù)說在舊社會,三教九流混跡于此,是一個社會的大染缸。

解放后的東關(guān)街一帶依然熱鬧,因為西崗市場仍在這里,周圍也有許多小商店,只不過全變成了公家買賣,這個最平民化的市場里外總是熙熙攘攘。

那會兒大大小小每個市場賣著幾乎一樣的東西,只有品種樣式的區(qū)別。市場價格已經(jīng)定好了,水壺暖瓶臉盆毛巾在哪兒買都分毫不差,這樣給人的唯一好處是不用傷腦筋去比較,需要什么買就是了。如果嫌樣式太單調(diào)了,人們不得不多走走,多轉(zhuǎn)轉(zhuǎn),這個市場沒買到,或許去另一個市場能發(fā)現(xiàn)“這里有貨”。

北崗橋與東關(guān)街只隔著一個橋洞,一過橋洞立刻冷清了許多,即使在白天,東關(guān)街北面也總是冷冷清清的,這一帶只有一些倉庫、木場和各種貨物堆放場,馬車和人力車拉著貨物不急不忙地走在路上,馬蹄嘚嘚的響聲和車夫啪啪甩鞭子的聲音聽起來格外清脆響亮。

大同街和北京街

這里是大連又一處民俗濃郁的龐雜區(qū)域,最能體現(xiàn)民眾生活的地方之一,和桃源街體育場一帶一樣,基本是老大連人的居住區(qū),但人員更密集一些。

五一廣場到大同街再到北京街的電車站之間有個大下坡,一到這里,電車咣當咣當?shù)嘏軅€痛快,車身左右搖晃,兩邊兒的中式樓房快速地閃到身后。

大同街車站并不特別,下車后,穿過一條夾在兩幢樓之間只能容納一兩人側(cè)身而過的狹窄小道,便瞬間豁然開朗,熱鬧非凡的景象立刻呈現(xiàn)眼前。

整個街區(qū)有各種“土氣”的雜貨店、小飯館,也有當街修爐子、制煙囪、彈棉花、鋦鍋鋦碗、賣卡片鞭炮、賣頭繩襪子鞋墊兒、捏糖人攤煎餅的,整個街面叮叮當當,煞是熱鬧,原來這里深藏著一個不易被外人所知的繁華鬧市。

著名的大眾電影院和大眾市場、回民飯店也置身其中。大眾市場的建筑格局與大連市場,修竹、桃源、西崗、寺兒溝的市場相似,都是可以轉(zhuǎn)圈兒逛的“回”形賣場,賣場面積很大,雖然可買的東西不是很多,但無論如何,吃的穿的用的該有的都有。

嶺前果樹農(nóng)場

提起嶺前的華僑果樹農(nóng)場,那時的孩子們應該都有記憶,它不但是學校的學農(nóng)基地,也是大連人的果園子。

農(nóng)場處在秀月街和小龍街附近的山坡上,現(xiàn)在的景山小區(qū)一帶,學校響應“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號召,經(jīng)常組織學生到這些小山包上義務勞動,挖坑種樹,修整梯田,澆水撿坷垃。剛開始去的時候同學們挺興奮,以為能吃個蘋果梨啥的。但因為只有春天才來干活兒,所以只見過果樹從來沒見過結(jié)成的果子,也沒見過田里長出的莊稼——誰叫來得不是時候呢。

山上的石頭多于泥土,土壤貧瘠,同學們一邊在梯田上撿坷垃,一邊嘀咕“這里不像能長出莊稼的樣子”。挖坑,栽樹苗,壓樹枝,澆水,至于后來它們到底長成什么樣兒,咱就不知道了。

同學們很喜歡來農(nóng)場勞動——不用呆坐在教室里上課,順帶著玩耍、看光景,權(quán)當春游了。晌午,每人找塊兒石頭坐下,開始吃午飯,雖然從家里帶來的飯菜跟光禿禿的梯田一樣寒磣,但是一點兒不影響同學們春天里的愉悅心情。

在南山坡上,遠遠望見大片的山林和人跡罕至、尚未開發(fā)的荒地,山腳下的房子排列有序,除了電車開過的聲響,晴朗的天空下一切都很寂靜,耳邊兒只聽風聲瑟瑟,偶爾聽見的幾聲鳥鳴,更突顯了山間的寧靜。

向北極目望去,大大小小的丘陵連綿起伏,看不到頭兒,近處的果樹剛剛吐綠,遠處滿山的松柏蒼翠深沉,要是不到這山嶺上,還不知道咱大連有這么多的山丘呢。

老虎灘通往三八廣場的道路旁有一溜兒窄窄的稻田,這些地方也有同學們學農(nóng)的足跡,幾十人或上百人光著腳丫擠在幾分地上拔草,既怕站在泥濘的稻田里,又怕會有螞蟥咬——在下田前已經(jīng)互相嚇唬過了,所以早就心慌意亂,苗草不分地亂拔一通后,急忙忙地回到田埂。也是因為沒機會參加秋收,所以未曾見過收割稻子的場面。

嶺前原來的農(nóng)田山坡,如今已經(jīng)完全變成一個密集的居住區(qū)了,居民樓一幢接一幢。想不到當年的小山包上會蓋出那么多的房子、住著那么多人,原先的山嶺果樹梯田石砬子,一點兒影子都沒有了,還有遠處的那些山嶺呢,還剩下了多少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山| 资中县| 天等县| 临江市| 新宁县| 台江县| 红桥区| 淄博市| 丰顺县| 满城县| 尚志市| 汪清县| 太保市| 珲春市| 山西省| 香港 | 青海省| 古田县| 怀安县| 礼泉县| 三穗县| 杭锦旗| 阿拉尔市| 锦州市| 历史| 株洲市| 诸城市| 芦山县| 克什克腾旗| 施甸县| 兴国县| 绥德县| 景德镇市| 西乌珠穆沁旗| 宜昌市| 萨嘎县| 沈丘县| 大方县| 商河县| 宿迁市|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