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二郎故里話今昔
  • 嵇道鑫 袁鑫編著
  • 2739字
  • 2021-06-18 11:08:41

編者的話

一部神魔小說《西游記》問世四百年以來,讓世界知道了西游文化,讓孫悟空與二郎神神話人物聲名赫赫,幾乎沒有幾人不知道孫悟空的故鄉在花果山。然而,提起二郎神的故鄉卻沒有幾人知道,各位看官請看《西游記》對二郎神出場的描述: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靈圣,顯化無邊號二郎。

這首詩既概括了其外貌特征、身世經歷,也點明了他家鄉住址在灌江。元雜劇《灌口二郎斬健蛟》《灌口二郎初顯圣》都點出二郎神故鄉在灌口,民國縣志記載:數遍九州大地,“灌”字號的地名只有漣水與灌云境內流淌著黃淮下游的一處灌口,這就是我們的家鄉灌南所在地。灌南的古今鄉土歷史流淌著一種神話文化。

或許有人會問,神話文化有什么意義呢?如果將其僅僅看成是一種很普通的神鬼圖騰文化的話,可以說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維度的神鬼形象解讀,但我們若從考究“二郎神”的傳說在灌南流傳已久的原因出發,則賦予這種神鬼文化另外一種文脈的詮釋——任何神話文學作品都是以深厚的地方史蘊素材為支撐的。據有關專家考證,二郎文化的產生與本地自然災害有密切關系。古代灌南人民面對自然災害時,希望有一位水神能夠幫助人民消災,“二郎神”就是人民心目中塑造的戰勝大自然的水神。更有專家認為,“二郎神”就是古代幫助人民戰勝自然災害的漁民化身,“二郎神”的兵器就是漁民捕撈的魚叉,“二郎神”的傳說與灌南地區的風土人情相結合,凸顯了強烈的地域特色。事實上古代灌南有兩大文化——鹽文化和二郎文化,而連云港市博物館館長李洪甫說:“灌南的鹽河跟淮鹽文化是緊密相關的,因為水神也是管鹽,水不順哪來的鹽,特別是在海邊灘涂地區,所以鹽民也敬仰水神,也希望水神給他帶來方便,帶來好處?!庇纱丝梢姡}文化也屬于二郎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就會領略到另外一種文化的意義,欣賞到古今灌南不一樣的文化風景的機會。

解讀到另外一種意義,就會驚訝地發現二郎文化還為西游文化提供一些營養成分?!段饔斡洝分械摹岸ザ纷儭薄ⅰ案疑皆饶福园翚w神住灌江”

等故事佐證了吳承恩曾深受灌南二郎文化的影響,吳承恩撰文的《明故劉公偕配孫氏合葬之墓》于1979年出土于新安鎮(今灌南縣城) 南3公里的碩湖鄉劉園村;北陳集鎮有孫姓的旗桿村、縣城南與漣水搭界地方有楊姓旗桿村等事實存在都使這些故事更加有籍可查……這些無不證明二郎文化已經滲入灌南地方文化中,同時也賦予地方文化更深厚的底蘊。

與絢爛多彩的二郎文化一樣,古代灌南歷史文明同樣也是多姿多彩的。早在新石器時代,灌南境內就有人類活動;戰國時期灌南先后屬魯國、楚國;秦朝實行郡縣制,灌南全境屬朐縣;漢時境內先屬朐縣,后設海西縣,隸廣陵郡。據《漢書》記載,西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劉徹曾下詔封李廣利為“海西侯”,置海西候國。灌南全境為其領地,食邑8000戶。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廣利降匈奴廢侯,遂改置海西縣,此為灌南境內最早的建縣記載。灌南的一些文人雅士在吟詩作畫題書落款時,喜自稱為古海西人,當源出于此。

灌南,這個民風淳樸、物產豐盈的地方,是我們的家鄉。曾經,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了幾千年;二郎文化的精髓也傳承了幾千年,二郎神又稱二郎真君,就是真君子也。家鄉一直流傳二郎神傳奇,其實就是弘揚二郎文化——正直勇義、孝母仁身、舍身忘我、愛國愛民、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勇往直前、精于謀略、無私無畏等精神,這是高中生成長的必備素質,家鄉的鄉土資源完全可以成為歷史校本教育的重要載體。二郎文化豐實了地方歷史,地方歷史澆灌了二郎文化,兩者緊密相聯、水乳交融?,F在,我們年輕的一代正需要秉承著他們的勤勞智慧,開創著美好的未來歷史。對這片土地,我們心中充滿了深深的愛!基于這份感情,作為灌南人的我們,應該多了解家鄉的歷史,更應該為建設和諧的灌南做出應有的努力。這便是我們組織開發高中歷史校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歷史是已消失殆盡的過去,而現實又是正在活動著的歷史。在編寫高中歷史校本課程教材的過程中,要努力在書中體現時代精神,讓其貼近社會、貼近學生、貼近時代,以發揮史學的借鑒與陶冶功能。

另外我們還應該把研究性學習的觸角伸向政治、經濟、文化、民俗、人口、資源、環境、家庭等各個方面。懷著這樣的理念,我們在教材的內容安排上有意地選取了能夠反映灌南歷史的諸多方面來加以介紹。第一專題介紹海西的地名文化與政區概況,第二專題介紹海西的古代遺址與碑坊石刻,第三專題介紹海西先賢與灌河兒女風采,第四專題介紹海西鹽業興衰與漁業經濟,第五專題介紹海西洼地崛起與知名企業,第六專題介紹海西鄉土年俗與淮揚名吃,第七專題介紹海西地方神曲與根雕藝術,最后一個專題介紹灌南的文化名片和旅游休閑。

最后,援引海子的一首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愿我們面朝大海,看到另外一種文化的底蘊,聽到另外一種文化吶喊,想到另外一種文化意義,創造另外一種文化愿景——我們已經學會傳承二郎神文化。

《二郎故里話今昔》是在原《海西史話》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接受了開過課的任課教師與學生、學校校本教材專家評估組的老師的建議進行修訂,對原來的編寫體例進行調整,增加了灌南特色文化的鹽文化、二郎文化、地方神曲、淮揚小吃、根雕藝術,具體用一條主線、三條分軸線構成了課程的基本框架,即一條主線:二郎文化滋潤了灌南大地上輝煌燦爛的文明,傳承二郎文化精神,培養我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樸素情感;三條分軸線:歷史政治篇、發展經濟篇、習俗文化篇;全書分為八個章節,每個章節重新由專人負責,具體分工如下:嵇道鑫負責專題一、汪偉建負責專題二、袁鑫負責專題三,嵇道鑫負責專題四、尹來成負責專題五、孫海濤負責專題六、袁鑫負責專題七,嵇道鑫負責專題八,另外嵇道鑫、汪偉建、袁鑫三位老師為審稿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組在編寫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照了山東高密實驗中學的校本教材《夷安史話》的部分體例和相似的內容,另外特別要感謝卜星光老人,校本教材大量引用他編寫的《灌南文化史鑒》的史料。毋庸諱言,由于時間倉促、資料不足等客觀因素,加之我們能力有限,本教材難免會存在錯誤或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萝北县| 石阡县| 吉林省| 尖扎县| 视频| 陕西省| 昭觉县| 江西省| 南宫市| 大邑县| 周口市| 平泉县| 曲靖市| 长葛市| 玛纳斯县| 嘉峪关市| 汉寿县| 望都县| 汤原县| 绥德县| 东台市| 赫章县| 嘉义县| 启东市| 阿克苏市| 怀集县| 积石山| 南京市| 雷山县| 延庆县| 古交市| 休宁县| 原阳县| 措勤县| 连平县| 莲花县| 宜黄县| 南阳市| 阳城县|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