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推薦序
- 山海情(黃軒主演)
- 王三毛等編著 庹政改編
- 1429字
- 2021-06-10 09:01:14
尹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開展了“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作為其中的重點劇目,《山海情》不僅得到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的爭相報道,更形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山海情現象”。
2020年以來,扶貧題材成為一個新的創作熱點,但如何真正地貼近現實、貼近生活、真實反映和藝術呈現這一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重大事件,對于大多數此類作品都是巨大的挑戰和考驗。《山海情》以具有生活質感的人物形象塑造、樸素的現實主義風格、斑駁逼真的場景和故事呈現,在表現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的同時,顯示出美學的追求和感染力,實現了主題表達與審美呈現的統一。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策劃推出以《山海情》為底本創作的小說,不僅可以讓我們重溫劇集中感人至深的片段和溫暖人心的瞬間,而且可以讓我們在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故事中感受一個地區的社會發展歷程,感受在社會嬗變過程中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掙扎與奮斗。
脫貧攻堅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民生工程,不僅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就,也為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社會實現“一個也不能少”的公平目標做出了中國貢獻。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好,而且也要講好。《山海情》正是深度挖掘脫貧攻堅事業中的中國故事的成功實踐。小說沿襲電視劇緊扣時代脈搏、關注時代洪流中人民的喜怒哀樂的主題立意,書寫了福建與寧夏之間二十多年山海連心、東西協作對口扶貧的時代史詩,詮釋了閩寧兩地干部群眾在苦難面前不屈服,不放棄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堅韌向上的精神力量。書中的故事從1991年延及當下的中國,從涌泉村到金灘村到閩寧村再到閩寧鎮,一路衍變對應著我國近30年來扶貧攻堅的艱辛歷程。其中的題材幾乎可以涵蓋中國脫貧攻堅道路的全部內容:東西協作、移民搬遷、生態建設、發展生產、養殖種植、勞務輸出、技術引進、科技扶貧、教育扶貧等。讓扶貧故事不再是模式化的扶貧干部帶來新理念、新技術,而是實實在在的困難與克服困難,我們也更能體會扶貧工作中的不易與艱辛。
這部作品不僅把曾經的親歷者,也把無數富足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帶回歷史現場,去見證了一段苦盡甘來、創造未來的奮斗史。西海固那段真實的人間奇跡,呈現的是時代的紋理,傳遞的是時代的聲音。整部作品沒有為時代加“濾鏡”,也沒有流于表面的歌功頌德,更沒有回避移民扶貧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和普遍個體的復雜心態,而是通過基層普通小人物切入,以扶貧干部馬得福為主角,串聯起上級部門領導、基層扶貧干部、貧困群眾、科技扶貧專家等人物群像。從蹣跚前行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些人物每一天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每一天都走得那么艱難卻那么堅定。從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扶貧工作真實的難,也可以看到西海固村民們為了美好生活所進行的奮斗。閩寧兩地干部群眾在多年對口幫扶中建立起的如親人般親切的深厚情感,感染和打動著所有人,也啟發著我們去思考我們是如何走到這個時代的。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部記錄時代變遷、展現歷史風貌的“史詩性”作品,不僅成為一段特定的歷史進程的記錄,而且體現了現實主義的美學魅力。相比電視劇,小說具有更豐富的生活呈現、更深刻的人性描寫和更開放的意義表達,不僅是對電視劇影像的文字改寫,更是一種新的藝術表達。小說閱讀所產生的那種意義的深厚感和意蘊感,無疑是對電視劇觀看的直觀性、流動性的巨大的補充。希望無論是電視劇的觀眾還是小說的讀者,能夠喜歡這種“觀看”與“閱讀”互補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