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車輛能量轉換與回收技術(第2版)
- 李永 宋健
- 786字
- 2021-06-11 19:17:29
第2版 前言
作為電動車輛能量轉換與回收領域的學術專著,本書自第1版問世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從業者、學者和高校師生的喜愛與歡迎,并廣泛應用于研發、教學、職業教育和應用人才培訓等。廣大讀者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積極評價和熱烈反響,認為其出版恰逢其時,緊扣時代脈搏,有助于推動我國正在蓬勃發展的電動車輛能量回收和節能事業。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鋰離子電池領域的3位科學家,使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隨著電動車輛能量回收、電池、電制動、電驅動、電轉向與電控等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動車輛的推廣與普及率得到顯著提升。為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設計、新應用的發展需求,本書第2版主要增加與更新內容如下:
① 增加了制動能量回收和再生能量的新技術、新設計、新思維。
② 補充了能量回收系統和再生能量新系統與產業化新應用的論述。
③ 更新了能量回收部分章節的電動智能技術。
④ 更新了引人入勝的動力蓄電池(本書稱為動力電池)新技術與新方法,動力電池模型實用、接地氣。
⑤ 補充了蓬勃發展的能量回收系統的算法、產品和智能應用。
⑥ 增加了發展迅速的電控系統和電機系統。
本書的再版工作得到了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和北京理工大學科研項目(GZ2017015105,20160141090,201720141052,201720141103,202020141344A,201720141104)的資助,在此表示感謝。
本書再版中引用的文獻、報告等盡可能列在參考文獻中,但由于工作量大及作者不詳,在此對沒有說明的文獻作者表示歉意和感謝。
電動車輛能量轉換與回收技術正在蓬勃發展,本書中的一些關鍵技術仍然處于研究中,希望讀者能提出和拓展新技術。
本書再版工作由北京理工大學李永和清華大學宋健負責著寫,作者希望本書能對廣大讀者、科研工作者、專業師生、工程師與技術人員有所幫助。電動車輛技術以往的研發經驗一再表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其效果是有限的。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當和疏漏之處,竭誠期望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作者
2020年夏于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