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這是本能。這與成長過程中的教育環境關系極為密切。專制型教育對孩子嚴厲苛刻,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成年以后會對他人表現出強烈的防備心。在他們看來,那些主動來幫助自己的人肯定居心不良,妄圖利用自己的回報來達成某種目的。忽視型教育對孩子的需求漠不關心,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成年以后會認為,別人都是不靠譜的,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因而會表現出對他人的不信任,更是對周邊的人保持敏銳的警惕心。
敏感的人往往具有較高的自我價值保護傾向,認為麻煩別人會使自己失去價值,如果欠了人情會感到心里別扭,甚至會認為有傷自尊。所以他們不愿意找別人幫忙,總想獨立解決遇到的所有問題。敏感的人同樣也會計較自己的付出,如果別人請自己幫忙而又不及時補償自己,就會感到被人占便宜,這會讓他有上當受騙或者被利用的感覺。為了兩不相欠,以維護心理平衡,他也會拒絕對不熟悉的人進行幫助。這通常是因為在童年時期,他們曾經請求別人的幫助但卻被冷漠地對待甚至被傷害,這種陰影會一直影響他們的觀念直到成年以后。防御是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跟身體上的傷害,對潛在危害有所防御本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敏感的人為了排除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會不斷臆想出各種各樣的場景,制造了不必要的緊張焦慮,并由此形成惡性的思維循環,以至于讓自己過于勞神,而又欲罷不能。也就是說頭腦不斷的制造出不安全感,又要不斷地去應付這種頭腦制造出來的不安全感,這是典型的自尋煩惱。
敏感雖然不是軟弱怯懦,但是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心性的健康發展。由于經歷過他人的不靠譜,敏感的人不會把安全感寄托在別人身上,因為在意所以介意。敏感的人了解被傷害的痛苦,因而會非常善良,并且心地柔軟。他們會誠實守信、謹小慎微,因而做事有板有眼、認真踏實。但是,敏感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容易被人牽動情緒,是個情懷主義者,總是無法從內心靠近他人等等。敏感的人總能在與他人的相處中,搜索到一些不安的信號,比如,對方并不真心相待,對方并未坦誠公開,對方尚未喜歡和認可等等,盡管很多事情,都是因為敏感造成的胡思亂想,但是仍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困擾和誤導。人們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大都不愿接受損失,不愿接受被騙,更不愿接受失敗的心理狀態,如同災難過后不相信它的發生一樣。再加上有僥幸心理,希望有奇跡發生,以至于不惜自欺欺人。也有很多人因為之前已付出了太多,即使知道自己掉入陷阱,卻不甘心回頭,離不開又放不下,如同夢魘,越陷越深!
敏感的人盡管也會患得患失,但不會強求一份美好,更不愿意因為利益而陷入沖突之中。在感受到不被重視的情況下,敏感的人多半都會疏遠人群的喧囂,專注于自己的興趣愛好,看起來有些孤僻,卻又安靜和理智。正因為他們的人生選擇多少有些隨遇而安的味道,因而比較容易能夠做到及時止損。如果長期處在過度敏感的緊繃狀態下,會給生活工作學習帶來諸多的障礙,甚至最后會形成某些身心疾病。要解除這種過分的自我防御機制,讓身心恢復到柔軟狀態,首先必須要接納當前的存在狀態。因為當你越想去解決它的時候,所引發的焦慮感會制造出更多的問題。只有接納自己不能改變的,才有可能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如果讓這些問題糾纏不清,就會使本來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嚴重。切斷被泛化的不安全感,用行動將緊繃的情緒欲望和頭腦思維松弛下來,只有確信自己是安全的,才不會讓那些頭腦制造出來的虛幻的不安全感乘虛而入。斗轉星移,滄桑變幻,唯一不變的是人性。經過人生的浮浮沉沉,盡管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能夠同行的人,終將越來越少。“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敏感的人只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孤獨且執著地前行,品味著屬于自己的人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