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歹徒幼兒園門口行兇,突發傷害不擔責
- 幼兒教育法制案例分析
- 童憲明主編
- 1520字
- 2021-06-03 11:04:11
案情
2015年6月4日,武漢某幼兒園門口放學時,老師們正引導著小朋友們出校門,這時一名歹徒手持斧頭突然沖到園門口,對幼兒實施了亂砍行為,造成三名幼兒受傷,其中兩名受重傷一名受輕傷。當時幼兒的家長們正在門口接孩子,人群比較密集。當歹徒突然手持斧頭從人群中沖出來時,造成人群混亂,歹徒在混亂中持斧砍傷了三名幼兒。面對緊急突發情況,園方迅速報警,現場幾名家長勇敢地上前聯合制服了歹徒,警察趕到后迅速控制了歹徒。但本次事件造成了三名幼兒受傷,一名家長在制服歹徒過程中也受輕傷。
幼兒園發現幼兒受傷后,立即組織將受傷孩子送往醫院治療,并及時通知了家長。經醫院治療,三名孩子共花去醫療費40000多元。
事后,三名孩子家長認為孩子是在幼兒園放學期間發生的傷害,要求幼兒園承擔法律責任。
分析
本案主要涉及的法律問題為:幼兒放學后已經離開校園范圍受損,幼兒園是否應擔責。
近年來國內已發生多起針對校園、學生的惡性恐怖襲擊、暴力傷人事件。面對突發的此類案件,顯然目前幼兒園的防范能力是不足以應對的。為此國家相繼出臺了反恐防暴的多項法律法規,教育行政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各級學校建立反恐防暴預案。本案即是一起典型的暴力傷人事件,歹徒的行為不僅僅是民事侵權行為,已經對社會造成了嚴重危害,構成了刑事犯罪。幼兒園在面對此類突發暴恐襲擊時,第一要建立起相關的反恐防暴預案,第二就是要加強門崗安保值班巡邏,三就是要以重在預防為主。而面對已經發生的暴恐襲擊,如幼兒園沒有履行好相關的安全預防義務,則應該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關于幼兒園在本案中責任承擔的問題,有些老師可能認為,幼兒已經離開學校了,學校就沒有管理責任了,因此幼兒在校外遭受的損害幼兒園沒有責任。應該說,這種理解是片面的。首先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幼兒作為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幼兒園在管理義務上高于其他學校和教育機構。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13條的規定,在幼兒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幼兒園根據實際情形都有一定的看管保護義務,這是根據幼兒的身心條件、行為能力所決定的。其次在法律認定上不應將幼兒園對發生在放學、上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安全管理責任等同于校內的安全管理責任,應根據情形區別對待,客觀上講幼兒園對校內的安全管理責任更高。一般情況下,幼兒放學時,幼兒園應盡到派專門老師引導陪同出校門的義務,如本案未履行該義務則應當認定幼兒園行為存在不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以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12條關于“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并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的規定,本案系由突發性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幼兒受傷,應當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幼兒園在本案中行為并無不當,面對突發的侵害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對于校外學生安全的問題,幼兒園的主要義務應該表現為對校園周邊盡到看管、預警的安全注意義務,也應對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有一定的義務。但有人會說幼兒園根本無執法權無法治理校園周邊環境,實際上幼兒園如果發現周邊環境存在安全隱患,如交通安全、可疑人員安全等,應該盡到向相關部門報告并配合的義務,這就需要幼兒園聯合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門聯合治理,以免在校外發生安全事故。
建議
(1)幼兒園要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建立反恐防暴安全預案,盡到安全防范義務。
(2)幼兒園要重視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和建立安全預警、門崗巡查登記機制,發現可疑情況及時處理、報告。
(3)對幼兒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盡到安全教育、與家長信息溝通、校門口接送等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