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隋唐史
  • 岑仲勉
  • 2字
  • 2021-06-02 16:10:22

隋史

第一節
隋楊之先世及其統一

經濟情勢較穩固,即造成統一較有利之條件,而統一之形成,又可以發展經濟。因之分裂時期之長短,與經濟破壞之大小密切相關。

由十六國并為南北朝,又由東魏、北齊而合為北周,北方諸民族早融會于鮮卑幟下,加以魏孝文帝力求漢化,異族之歧見漸泯,百姓苦兵革已二百余年,想望太平甚切,南北之統一,業成為必然性。但統一事業落于隋楊之手,則是偶然性。

楊堅自稱漢太尉震之十四世孫。震八世孫,燕北平太守鉉。鉉子元壽,魏初為武川鎮(今內蒙武川縣)司馬,因家于神武樹頹焉(即朔州神武郡殊頹縣,今山西壽陽縣北境。《廿二史劄記》一五謂元壽家于武川,誤)。堅父忠,西魏恭帝初,賜姓普六如氏,北周時封隨國公,官至涇州總管,娶呂氏,生堅。堅娶獨孤信第七女(后號文獻后),生五子,勇、廣、俊、秀、諒。

獨孤氏出自鮮卑。鮮卑或云東胡種??婙P林因謂文獻后為漢胡之混合種(母崔氏),煬帝為漢人與混合種之后裔。此種斷定,其意向實注重在“北方之漢族,因與雜種混合,再造其新生命”之推論,因名隋、唐兩代為“漢胡混合之北統”。但對于手創統一事業之楊堅,并未覓出混合種的憑據,仍是立論不完。如果吾人能向上古追尋漢族的起源(春秋時晉有狄,燕有山戎,王畿有伊雒之戎,例不勝舉),則楊、李之為混合,譬諸滄海一粟而已。

堅承襲家蔭,無赫赫勛績,其得篡周立隋,實以受遺輔政為一大樞紐。周武帝功業方隆,平齊之后,正將飲馬江南,乃不半年而殂折。嗣子宣帝,立未二歲而卒。初膺疾時,堅以后父奉詔入侍,于大象二年(五八〇)五月,與劉昉、鄭譯等合謀,矯制令堅受遺輔政。靜帝年僅八歲,完全為所播弄,登位之后,即晉堅為假黃鉞、左大丞相,百官總己以聽。同年九月,丞相去左右之號,堅為大丞相。外鎮如相州尉遲迥、申州李慧、滎州宇文胄、青州尉遲勤、鄖州司馬消難、益州王謙等,雖后先發難,然以缺乏聯絡及計劃,不久即被平定。周之宗室,則畢王賢(六月)、趙王招、越王盛(七月)、陳王純(十月)、代王達、滕王逌(十二月)均以謀執政之罪名而被誅(除畢王系明帝子外,余五王均文帝之子) 趙國在洺州,越在豐州,陳在齊州,代在潞州,滕在荊州,五王均以大象元年五月之國。二年五月廿四日靜帝即位,到六月四日,便假趙王招嫁女突厥為名,召五王回京。。隨于大定元年(五八一)二月篡位,自其受遺詔起計,不出一年,便移周祚,得國之易,無有如楊堅者。

堅以父忠封隨國公,因改朝號曰隨,又惡“隨”字帶“走”,故去走為隋。清代金石家見初唐石刻常作“隨”,遂疑舊說之誤。近年石刻大出,則隋石刻無不作“隋”。往日新朝,往往反勝朝之所為,初唐間作“隨”,實因此之故。然初唐以后,又作隋者多,作“隨”者甚少,茍非楊堅先曾改定,則無以解此等異同之跡也。

[1] 趙國在洺州,越在豐州,陳在齊州,代在潞州,滕在荊州,五王均以大象元年五月之國。二年五月廿四日靜帝即位,到六月四日,便假趙王招嫁女突厥為名,召五王回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郸城县| 德格县| 金秀| 疏勒县| 汕头市| 辽源市| 承德市| 福泉市| 万州区| 神农架林区| 璧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巨鹿县| 江达县| 新建县| 沙田区| 高唐县| 铜梁县| 潮安县| 大兴区| 新化县| 巧家县| 青龙| 曲阳县| 怀宁县| 津市市| 沧州市| 通河县| 松溪县| 泰和县| 福州市| 嘉兴市| 申扎县| 日土县| 麻栗坡县| 丘北县| 独山县| 遂溪县| 安福县|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