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我們的課堂: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 張華
- 2321字
- 2021-05-31 10:50:25
贊譽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
秦春華
你看到的只是看得見的知識體系,但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卻是看不見的核心能力和全人品格。張華在《世界是我們的課堂》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關于如何引導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子女和學生的過程中塑造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奠定他們一生幸福的基礎,以及在這條跑道上,你究竟可以跑多遠。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丹尼爾·施瓦茨(Daniel Schwartz)
孩子們看待世界的態度和創造力,才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很開心看到少年商學院讓中國少年未來有機會成為各自領域的創造者與先行者。
美國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d.school)創辦人
戴維·凱利(David Kelley)
少年商學院運用斯坦福大學的設計思維方法論,引導孩子收獲創造力與自信,更富同理心。我愿意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功。
中國科學院科學家、中國極地科考第一人
位夢華
我到過南極,到過北極,去了一些國家,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小半個世界,我知道中國是怎樣走過來的,也知道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我希望少年商學院的孩子們把世界當課堂,從小樹立全球觀念,一定要盯住地球,當然也包括南極和北極我們了解得最少的地方。
德國波茨坦大學設計思維學院創辦人
烏爾里希·溫伯格(Ulrich Weinberg)
張華的理念,以及少年商學院引導孩子線上學習與線下探索相結合的課程與項目都非常棒。我非常喜歡他們的想法,也很欣賞他們的夢想。希望他們不斷加油,讓中國成為地球上最具同理心的國家。
《英國教育周刊》主編,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前教育推廣總監
黃湘雯
在英國有一個常用的詞“Future-Ready”(面向未來),寓意是培養孩子就要讓他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張華的《世界是我們的課堂》就是這樣的一本“未來之書”,引導家長告別焦慮,真正以孩子的成長為中心去做教育規劃。
入選谷歌與NASA共同創辦的未來學校“奇點大學”的華人科學博士
葛如鈞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培養孩子超越機器的個人價值,那就是勇氣、創意與哲思。張華的這本書就是這樣的一本指導手冊,用親歷及真實案例描繪出培養“T型少年”的路徑與方法,非常值得全世界的父母參考學習。
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我是演說家》年度總冠軍
劉軒
張華老師致力于用通識課程啟發孩子的興趣,并建立許多重要能力與品格的聯結。這是我非常認同的教育理念,也是近年來不可阻擋的一種趨勢。很高興看到張華老師通過《世界是我們的課堂》一書分享他的探索經驗,期待大家從書中獲得更多啟發。
廣州新僑學校 執行長
袁拔
“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是張華一直以來的教育愿景,這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百年前提到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一脈相承。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身體力行地引入新資源和新技術。本書就是張華過去在一線實踐中的思考與總結,對于家長、教育行業人士及學校都具有借鑒意義。
中國好書、文津圖書獎得主 科學作家
萬維鋼
傳統教育是讓人迎合教育體系的要求,新式的現代教育則應該幫助人學會對外駕馭世間萬物,對內塑造健全人格。這本書說的是新式教育。
財經作家、“吳曉波頻道”創辦人
吳曉波
我一直說,要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張華就是這樣一個鮮活的案例。從在《南方周末》做財經記者到創辦少年商學院做教育,他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本書就是他過去十年知行合一的輸出,對于重視孩子全球素養與全面發展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具有借鑒價值。
中國PDC教育聯盟發起人、北京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
馬駿
翻開這本書,一股濃烈的未來感撲面而來。世界就在我們的眼前,我們該如何把世界呈現給孩子?張華懷揣他的教育夢想走過7年,我們也因“培養孩子有感知和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的情懷結緣。
做孩子需要的教育才是每個教育從業者的初心。愿為人師或為人父母的你,都能與這本好書結緣,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提雅學園創校負責人
王強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才。但智慧型父母深知自我提升比教育孩子更重要。張華以教育家與3個孩子父親的雙重視角,寫成《世界是我們的課堂》一書,這是一本給新式父母的終身成長手冊。
著名兒童文學家
郝廣才
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只IQ(智商)要高,EQ(情商)要好,最重要的是要有CQ——“創造力商”或“創意商”。祝福張華和他帶領的少年商學院,讓更多的孩子更有創造力,更自信地面對未來的人生與挑戰。
中國教師報周刊主編
褚清源
認識張華20年,他一直是一個使命感很強的人。他為了孩子轉型做教育,以教育者的情懷、記者的視野與創業家的思維在民辦教育領域持續深耕,并將過去的經驗與心得寫成《世界是我們的課堂》一書。真誠向讀者推薦這本書。我確信,無論這本書還是張華本人都值得去細細品讀。
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奇葩說》辯手
熊浩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商學教育是特別值得耕耘的創新領域。期待你通過這本書,看到教育更好的樣子,我也相信你和孩子都能夠在少年商學院獲得扎實的成長。
《少年時》創辦人
楊鳴鏑
孕育、耕耘,張華是我見到的少有的優秀的教育觀察者和實踐者。他既有記者的敏銳和才情,也有創業者的學習力和思考力,他將點滴積累記錄成書,無疑會讓更多人受益。中國教育需要張華這樣的有志有識之士踏實前行。
宜校創始人
肖經棟
有情懷的記者很多會轉型做教育,旨在用教育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張華便是其中優秀的踐行者。張華不僅在事業上很成功,還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對3個孩子的培養過程體現出獨到的見解,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們養育孩子提供很好的參考。
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深圳市家庭教育協會會長
鄒天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頗具國際化和現代化經濟活力的區域。張華是有情懷、有執行力的教育者和創業家,他創辦的少年商學院誕生于灣區,但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華人家庭。這本書是他的經驗總結,相信對于重視培養孩子民族認同感與全球勝任力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會有不小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