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學校放學都很早,夏天至多四點冬天會更早,業余時間上山拾柴火大概是所有大山里生活的孩子的日常勞動了。
放學回家一吃過飯,就會背上背簍去撿柴火,家里有牛羊的還會牽上牛羊一起上山。撿柴對我們來說是最喜歡的勞動了,沒有父母一起那就更好了。我們常常約著一起上山,無論大小,無論男女,在山上大家都能找到很多的歡樂。那時候山上比較平整的地方幾乎都成了我們跳房子、踢毽子、抓石子、斗雞、跳繩的活動場地,地上的草全都被我們踩掉了,只剩下一層浮土,跳一下就能揚起一陣塵埃。而那一塊陡峭的斜坡就成了我們的滑梯,坐著用稻草編成的墊子從最高處滑下來,從來也不擔心會磕到碰到。有時候滑的太快從墊子上掉了下來,屁股直接和石坡來了一個親密的接觸,冬天穿的厚實可能只是磨壞褲子,夏天那種滋味大概你很久都不會忘記。那塊斜坡在我們小時候從來都是光溜溜的,遠遠地還能看到泛著光。現在已經被周圍的藤蔓侵占,不仔細查看完全看不出以前這兒只是石坡。男孩子們更喜歡爬樹,膽子更大一些的甚至偷偷的去堰塘洗澡,家里的大人總會囑咐上山的孩子不準去洗澡,太危險,一不小心可能就會丟掉性命,但總有那么一些叛逆的孩子會無視大人的話,于是偶爾會聽到一些不好的事件,成為父母教訓孩子的典型例子。大家都喜歡的活動大概是蕩秋千了,有些是刺藤做成的天然秋千,這種秋千可遇不可求還有很多限制,不能隨心所欲的玩耍。而我們自己做的秋千就很合心意了,找到一顆有粗壯側枝的大樹,將繩子的兩頭系在枝干上,留下足夠的長度一個簡易的秋千就做好了,坐在秋千上只要你牢牢地抓住兩邊,有人再在后面助你一臂之力你就能蕩起來了,力氣越大蕩的越高,現在回想起來似乎那時候從來都不擔心會有意外發生,或許孩子的世界里從來就沒有這個概念。撿柴火的事早就被拋在腦后了,往往天快黑的時候我們才慌亂的去找能填滿背簍的柴火,有時候會去田邊裝一些稻草充數,有時候就只能空著背簍回家了。有時候玩的太瘋牛羊都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于是一邊哭著一邊滿山的找,牛羊一般都不會跑到很遠的地方,他們會想方設法的跑去吃莊稼,回家后又是一陣雞飛狗跳的熱鬧場面。但即便如此,上山撿柴火依然是我們最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