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流域水質達標規劃制度評估與設計
- 李濤 王洋洋
- 1210字
- 2021-06-03 10:34:15
序言
我國流域水質達標規劃理論與技術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制定和實施水污染防治規劃在“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開展了大規模水污染防治工作,然而,我國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
流域水質達標規劃是一項公共政策,是流域內各利益主體之間利益再分配的過程和手段。制度是約束利益相關者行為的規則體系,流域水質達標規劃需要有制度保障,需要有法律依據才能統領其他政策手段,具體細化和落實水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措施的要求,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為實現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目標要求的具體行動計劃。現行法律明確規定未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重點區域、流域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限期達標規劃,并采取措施按期達標。但由于政策認識上的偏差,各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規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域水質達標規劃,法律法規對此也沒有做更多的規定,未能將流域水質達標規劃上升為實現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目標要求的常規化政策手段,也沒有將流域水質達標規劃的編制、審批、實施、評估、問責和處罰、公眾參與等程序和內容以法定形式規范化和常態化,形成完善的流域水質達標規劃制度體系,實現用最嚴格的制度來保護生態環境。
本書作者李濤是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2012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科技大學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入學之后開始參與我主持的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水環境保護價格與稅費政策設計與示范研究”、國家稅務總局“對廢水排放征稅的重點問題研究”課題等研究工作,同時也參與了太平湖、固城湖、官廳水庫等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等項目的編制和研究工作。基于以上背景,幾年的研究與思考加深了作者對研究內容和研究問題的認識。本書中,作者以如何制定監督地方政府履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目標的政策為目標,建立流域水質達標規劃制度設計的理論框架,在美國流域水質達標規劃制度分析和我國現行流域水質達標規劃制度政策評估的基礎上,詳細論證我國流域水質達標規劃制度存在的問題,設計流域水質達標規劃的制度框架和主要內容,并為完善相關政策體系提出了建議。我認為作者的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可以為流域水質達標規劃制度設計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幫助。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分析和判斷,也希望能夠促進流域水質達標規劃研究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深入。
我很高興看到本書的出版,希望該研究能夠對我國流域水質達標規劃管理與決策的科學化做出貢獻,也希望能夠給從事水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的人員和大專院校的師生提供參考,是為序。
馬 中(1)
2020年6月于中國人民大學
(1) 馬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環境學院教授,國家重點學科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兼任生態環境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常務理事。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教學名師。2009年被授予“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