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讀書趁早 擇其精華

【原文】

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后所讀之書迥異。少年知識未開,天真純固,所讀者雖久不溫習,偶爾提起,尚可數行成誦。若壯年所讀,經月則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1],必須幼年讀。長壯后雖倍蓰[2]其功,終屬影響[3]。自八歲至二十歲中間,歲月無多,安可荒棄,或讀不急之書?此時,時文固不可不讀,亦須擇典雅醇正,理純詞裕,可歷二三十年無弊者讀之。若朝華夕落,淺陋無識,詭僻[4]失體,取悅一時者,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何如誦得左、國[5]一兩篇,及東西漢典貴華腴[6]之文數篇,為終身受用之寶乎?

【注釋】

[1]古奧:古而深奧,不易理解。

[2]倍蓰(xǐ):一倍至五倍。蓰,五倍。

[3]影響:恍惚、模糊。

[4]詭僻:奇特荒僻。

[5]左、國:即《左傳》與《國語》。《左傳》,原名《春秋左氏傳》,亦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魯太史左丘明所撰,內容以記春秋的史事為主,起于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凡歷十二公,255年。《國語》,為國別史之祖,內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語,分記春秋八國之事,共二十一卷,所記之事略合于《左傳》之時,而不合于《春秋》;文字古樸,類似《左傳》,故司馬遷以為左丘明所作。有人稱《左傳》為《春秋》內傳,《國語》為《春秋》外傳。

[6]華腴(yú):豐美有光彩。

【譯文】

人們讀書,二十歲以前所閱讀的書,和二十歲以后所閱讀的書大不相同。少年時期,知識還未開化,心性天真無邪、純粹堅定,所讀過的書,即使長時間沒有溫習,偶爾提及,還能大段大段背下來。到成年時,其所讀過的書,過不了一個月就會忘得一干二凈,肯定不能永久記住。因此,儒家的六種典籍和秦漢時期的文章,語言文字古澀深奧,不易理解,必須在年少的時候閱讀;長大成人后,即使是下成倍的功夫,最終印象也是恍惚、模糊的。從八歲到二十歲,時間并不長,怎么能夠荒廢,或者讀些不是急需用的書籍呢?這個時期,應試的文章是不能不讀的,但也要選擇那些典雅純正、道理清新、詞匯豐富,且經過二三十年都不會出現弊端的文章加以閱讀。假若像那些早晨綻放而晚上就凋零的花朵般的文章,淺薄低劣、缺乏知識、奇特荒僻、文體混亂、僅時興一時,怎么能夠把用珠玉都換不來的美好歲月,用來消耗閱讀讀這類沒有好處的文章呢?為何不去讀《左傳》《國語》一兩篇,或者讀西漢東漢時期那些豐美有光彩的辭賦數十篇,用來作為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呢?

【品評】

讀書是天下第一重要事。那么究竟該如何讀書呢?張英提出兩點看法:

一是讀書要趁早。少年、青年時期精力充沛,時間充裕,受到的外界干擾較少,如果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印象深刻,經久不忘,惠及一生。等到年事稍長,雖然人生的閱歷和經驗日趨豐富,但精力遠不如前,讀書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古人做學問、學技藝,特別強調童子功,原因正在于此。根基扎實,才能走得更遠。

二是多讀經典,多讀好書。青少年時期是“珠玉難換之歲月”,彌足珍貴,如若用來讀那些言語粗鄙、思想淺陋的無益之文,實在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而那些經過歲月洗禮的經典,能夠啟人心智、增長學識、陶冶情操,閱讀經典就相當于在青少年生命的底色里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非常贊同在青少年中提倡閱讀經典:“每個國家都有幾部經典,可以說家喻戶曉,滲透到一個民族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就文學經典而言,英國的莎士比亞,俄國的普希金、托爾斯泰,德國的歌德,等等,都是進入國民基礎教育,扎根在青少年心上,成為他們民族年輕一代的精神的‘底子’的。”

經典點亮人生,用張英的話來講,讀經典文章,“為終身受用之寶”。

草堂閑坐(溥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浦县| 梁山县| 曲周县| 鸡泽县| 南川市| 彩票| 项城市| 靖西县| 湟源县| 天祝| 石林| 武定县| 江永县| 仲巴县| 天门市| 虹口区| 木兰县| 扬中市| 延长县| 习水县| 六盘水市| 罗江县| 宁都县| 河北省| 云阳县| 阳原县| 阿拉善右旗| 洪泽县| 红原县| 迁西县| 十堰市| 荃湾区| 香格里拉县| 彭水| 股票| 修文县| 景谷| 万州区| 东至县| 阜南县|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