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訓齋語全鑒
- (清)張英著 劉超評注
- 1477字
- 2021-06-21 17:47:50
讀書趁早 擇其精華
【原文】
【注釋】
[1]古奧:古而深奧,不易理解。
[2]倍蓰(xǐ):一倍至五倍。蓰,五倍。
[3]影響:恍惚、模糊。
[4]詭僻:奇特荒僻。
[5]左、國:即《左傳》與《國語》。《左傳》,原名《春秋左氏傳》,亦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魯太史左丘明所撰,內容以記春秋的史事為主,起于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凡歷十二公,255年。《國語》,為國別史之祖,內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語,分記春秋八國之事,共二十一卷,所記之事略合于《左傳》之時,而不合于《春秋》;文字古樸,類似《左傳》,故司馬遷以為左丘明所作。有人稱《左傳》為《春秋》內傳,《國語》為《春秋》外傳。
[6]華腴(yú):豐美有光彩。
【譯文】
【品評】
讀書是天下第一重要事。那么究竟該如何讀書呢?張英提出兩點看法:
一是讀書要趁早。少年、青年時期精力充沛,時間充裕,受到的外界干擾較少,如果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印象深刻,經久不忘,惠及一生。等到年事稍長,雖然人生的閱歷和經驗日趨豐富,但精力遠不如前,讀書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古人做學問、學技藝,特別強調童子功,原因正在于此。根基扎實,才能走得更遠。
二是多讀經典,多讀好書。青少年時期是“珠玉難換之歲月”,彌足珍貴,如若用來讀那些言語粗鄙、思想淺陋的無益之文,實在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而那些經過歲月洗禮的經典,能夠啟人心智、增長學識、陶冶情操,閱讀經典就相當于在青少年生命的底色里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非常贊同在青少年中提倡閱讀經典:“每個國家都有幾部經典,可以說家喻戶曉,滲透到一個民族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就文學經典而言,英國的莎士比亞,俄國的普希金、托爾斯泰,德國的歌德,等等,都是進入國民基礎教育,扎根在青少年心上,成為他們民族年輕一代的精神的‘底子’的。”
經典點亮人生,用張英的話來講,讀經典文章,“為終身受用之寶”。

草堂閑坐(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