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幫您教孩子正確高效上網全攻略
- 蔣平
- 1658字
- 2021-06-02 17:56:03
5.父母是孩子網絡之行的“看門人”
2016年,通過一項由全國18個主要城市青少年宮對20000多名3到14歲兒童及其父母的調研發現,互聯網在少年兒童中的滲透率遠超父母的想象,有44.7%的父母未和孩子通過QQ交流,55.8%的父母在微信上沒有和孩子交流,62.9%的父母沒有添加孩子為微博好友。
網絡意識也是這項調查揭示出的一個大問題。大部分孩子都缺乏保護網絡隱私的意識。父母對孩子上網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61.7%的父母沒有為孩子篩選過APP,67.7%的父母在孩子上網時缺乏有效的監管,沒有養成引導監督孩子數字媒介行為習慣。父母的失誤也導致孩子上網風險加大。不少父母缺乏網絡安全意識,缺少對孩子上網的引導和監管。一些父母自以為足夠關愛孩子,實際上卻并未盡到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的責任。
從這個調查報告推而言之,近些年來屢屢發生的有關青少年網絡安全案例,究其根源,在于缺位的家庭教育,即父母放任不管,未能及時科學引導難辭其咎。與“數字原住民”們相比,一些父母不愿進行“數字移民”,父母雖然自己在用著QQ、微信、微博等網絡工具,卻擔心孩子禁不起誘惑,不肯主動與孩子溝通。父母的所作所為明顯體現出滯后于這個時代的觀念,在引導孩子方面不稱職。加之父母的過度干涉,反而有侵犯孩子隱私之嫌。因而,還有的父母在筑牢兒童網絡安全防線的過程中,還要做到監管不越位和注意引導、監管的方式方法。
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守護好孩子的網絡安全,父母還需扮演好多元化的“看門人”的角色。這種“看門人”的角色內涵是指:父母要同時做好孩子的“鐵桿粉絲”、做好孩子網上沖浪的“把關人”“咨詢師”“知心人”,從各個方面對孩子關愛引導。
●做好孩子的“鐵桿粉絲”
父母要永遠做孩子的“鐵桿粉絲”,為的是幫孩子建立自信。因為每個孩子要想得到他人和父母的認可和鼓勵,必須更有勇氣去探索和接受新的挑戰。對父母來說,欣賞孩子并不難,難的卻是情緒飽滿地去鼓勵孩子。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充滿各種挑戰和考驗,父母不僅要為孩子的正確喝彩,還要幫助孩子妥善處理各種困難,讓孩子更自信。
做孩子的“鐵桿粉絲”,父母要做到真誠、發自內心地欣賞你的孩子,真的喜歡,真的崇拜,做孩子的真“粉絲”。要給孩子加“粉”,通過贊美、鼓勵,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強化自己的優勢,獲得強大的自信。父母也要努力打造自己的優勢,讓孩子也成為自己的粉絲。如此,在指導孩子上網方面,才更有說服力。
●做好孩子網上沖浪的“把關人”
這里的“把關”,是一個“過濾網”的工作,即取網絡之精華,去網絡之糟粕。孩子上網的一個重要動機是通過與網友溝通思想,交流情感,對此,父母不應該反對,更應該鼓勵,但不能忽視對孩子進行網絡教育。網絡匿名性、虛擬性、風險性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同時,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正在形成高度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給父母帶來了更大的責任,包括更加仔細地管控他們的在線生活。例如,父母要檢查孩子訪問的站點,監督孩子避開不良成人站點、不要隨意透露個人隱私、不要私自和陌生網友見面、警惕網絡中獎的陷阱等。
●做好孩子網上沖浪的“咨詢師”“知心人”
良好的親子關系與家庭活動是保證青少年健康上網的重要條件。父母應多關心子女,平常多進行交談與溝通,了解孩子的喜好、交友、作息狀況,除了平時對孩子各方面的關心,父母還可以多關心孩子對于網絡的使用,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運用同理心接納并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經常性使用網絡的動機。但這種關心不是要給他們施加壓力或限制,而是多傾聽孩子心里的想法,了解他們的需要與困擾,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
孩子渴望與人交流、渴望父母走進自己的內心,理解、支持自己的選擇和追求,真正地關心自己。孩子興奮地告訴你一些互聯網上有趣的事,或向你傾訴煩惱時,你以一句“沒見我正忙著嗎?”為借口推脫了,不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上網找網友傾訴。父母無論多忙,每天都應該抽出一定時間了解孩子,無論是面對面的交流,還是通過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咨詢師”“知心人”,與孩子建立一種朋友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