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幫您教孩子正確高效上網全攻略
- 蔣平
- 2059字
- 2021-06-02 17:56:04
3.孩子的問題,根源在父母身上
孩子上網出現的很多問題不是孩子本身造成的,而是他們的成長環境造成的。三分在學校,七分在家庭,孩子在網上生活失衡以前,都已經在網下的生活里失衡了。這個問題,值得父母深思。
很多父母在網絡和孩子之間顯得無所適從,不知道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既不脫離網絡時代的現實,又不讓孩子沉迷網絡。有的父母發現孩子沉迷于網絡后一味責怪孩子,或是痛恨網絡,其實他們更應該反思自己。
為什么孩子不聽話?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本身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很多父母每天下班后就抱著手機玩個不聽,對著電腦一直到睡覺。這樣的父母,自然也會影響孩子的生活習慣,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使得孩子也養成沉迷網絡的壞習慣。
●父母要做孩子的一面“鏡子”
看到孩子的錯誤行為時,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習慣,然后再去糾正孩子的行為。在網絡面前也是如此,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大都是通過父母的行為來學習使用網絡的。如果父母不能正確使用網絡,自己沉迷在網絡游戲或者網絡社交中,又怎能指望孩子正確地運用網絡呢?如果父母能夠正確使用網絡,并且能正確引導和合理監督孩子上網,那么,孩子也能夠科學利用網絡的正向功能盡其用而不負其累。
很多孩子沉溺網絡,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缺少自制力,還因為缺少父母的榜樣作用。在網絡面前,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那么,對孩子的管教都會變得蒼白無力,還會給孩子留下父母自相矛盾的印象。孩子沉迷網絡后,也會拖累父母。父母影響孩子,孩子成癮后又拖累了父母,被拖累的父母反過來也會影響孩子走出網絡沉迷,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想要孩子走出網絡沉迷,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一方面,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給孩子良好的網絡教育;另一方面,還應從自身做起,重表率,立榜樣,帶頭讀有益之書,表示范之率。
●把自己錄作電視臺,把孩子當作觀眾
那么作為父母,要采取怎樣的方法才能解救沉迷于網絡的孩子呢?其實,對待那些沉迷網絡的孩子,硬性規定孩子以后不許再碰電腦不太可取,以“棍棒”和說教打罵的方式來管教,都不是解決之道,相反還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要讓孩子不再沉迷于網絡,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內驅力,即讓孩子樹立自己的理想,投入到學習中,變“讓我學”為“我要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陳忠聯教授說,“父母教育孩子要講究策略。”在他開辦的英豪學校里,按規定女生是不準染發的,很多女生不肯接受。他對女生說,“我支持你們染發,學生染發,很有超前意識呀。”學生很高興,他又說:“但按學校的規定,必須是考試年級前五名才能染。”而凡是考前五名的學生,肯定是看重學習的學生,不會去染發的,而想染發的人思想境界上都要低一些,很難考到前五名。陳忠聯只是換了種表達方法,就讓學生們乖乖地把頭發染回黑色。他告誡父母們:“很多父母講話太直白。你對孩子的態度生硬,他就不會接受,不如換種表達方式,用一個比較靈活的辦法,反而能把問題解決。”陳忠聯建議父母不妨把自己當作電視臺,電視臺關注收視率,重視輿論關注度,收視率下降,電視臺不會責怪觀眾,而是從自身考慮原因,會考慮節目是否迎合觀眾,考慮節目的品質與格調,考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和人格魅力等,父母不妨把孩子當作觀眾,努力讓孩子主動離開網絡。
●父母也要自我反思,自我改變
不少父母認為,上網玩游戲會讓孩子變得冷漠、不合群、不懂得與人交往。其實,真正的根源是父母的忽視和冷暴力讓孩子變得孤僻,而孤僻的孩子很容易選擇網絡游戲來尋求慰藉,進而變得更加不善于與人交往。
問題出在孩子,病根都在父母身上。父母過度沉浸在游戲世界里,而對孩子輕視、放任、疏遠及漠不關心,給孩子做了一個極壞的榜樣,還造成“家庭冷暴力”,使孩子精神或心理上受到傷害。孩子失去內心的安全感,產生自閉、焦慮的傾向。冷暴力會造成孩子不愛交流、冷漠、心理扭曲,影響其日后的社交能力。
不是網絡吸引了孩子,而是父母把孩子推給了網絡,沒有哪個孩子愿意放棄與父母的親情互動而主動投入冰冷的網絡世界。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把孩子推入網絡,等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因此,父母要時常反省,糾正自己的生活習慣。如果父母不從自身找原因,不改變自己,孩子就很難改變。
倒空思想里不正確的觀念,好好地管理好自己,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