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語言環境,影響孩子的口才發展
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場所是家里和學校。在學校里,孩子會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而要想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父母就要在優化家庭語言環境方面多多下功夫。畢竟老師既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工作,又要同時面對很多的孩子,已經非常辛苦,父母完全沒有理由要求老師去單獨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負責任的父母知道,這需要自己做得更好,才能讓孩子受到積極的影響,也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感到輕松愉快。
剛剛出生的嬰兒就像是一張白紙,對于這個世界毫無了解。在人生的最初幾年,孩子最依賴的生存環境就是家庭環境,也在不斷地與父母、家人等相處。從這個角度而言,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很有道理的。在還不懂得學習為何物時,孩子就已經開始潛移默化地接受父母的影響,接受家庭環境的熏陶,這種滲透對于孩子而言是無法抗拒的。所以從不同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性格迥異,這就是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影響和熏陶在起作用。為了給予孩子更好的語言環境,即使在孩子出生之前說話隨意,甚至時常蹦出臟話的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一定要讓自己配得上父母的稱呼,做出與父母這個稱呼相應的言行舉止。否則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一旦形成,再想消除就很難了。
提起楊洋,老師簡直又愛又“恨”。愛的是楊洋思維敏捷,在學習上很有天賦,學習成績在班級里始終名列前茅?!昂蕖钡氖?,楊洋盡管在學習上表現很好,但是在團結同學方面就不盡如人意了。也并非說楊洋喜歡欺負同學,而是楊洋的語言暴力情況很嚴重,動輒就對同學說一些粗暴的、不堪入耳的話,導致同學們都不愿意與楊洋交流。
有一天,楊洋因為同桌不愿意借橡皮給他用,對其出言不遜:“奶奶的,你這個龜孫子平日里總讓我幫助你,現在卻這么小氣。”同桌當即就找到老師要求調整座位,再也不愿意和楊洋坐在一起被罵作“龜孫子”了。有一次,楊洋與另外一位同學發生沖突,雖然拳頭很老實,但是嘴巴卻不老實,一連聲地說:“你大爺的,我打死你,信不信?”雖然老師對楊洋展開了好幾次教育,讓楊洋一定要保持語言文明,但是沒過多久,楊洋又會犯老毛病,對同學惡語相向。老師實在沒辦法,只好借著楊洋期中考試成績下滑的機會去楊洋家里家訪,沒想到才走到楊洋家門口,就聽到屋子里傳來刺耳的怒吼:“你這個兔崽子,這次怎么考得這么差,信不信我抽死你!”老師情不自禁地皺起眉頭:難怪楊洋總是滿嘴污言穢語,有這樣的家庭語言環境,即使是個成人,恐怕也抵制不住撲面而來的負面影響吧!
老師的推測很對,楊洋之所以滿嘴污言穢語,就是因為他的爸爸說話很粗暴,楊洋不知不覺中受到爸爸的影響,說起來話來便充滿暴力。很多父母都禁止孩子說臟話和狠話,但是自己說起話來卻總是惡狠狠的,還常常自以為是地認為污穢的語言能增強說話的力量。對于這樣的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首先反思自己,凈化家庭語言環境,才有資格要求孩子語言文明。
父母對于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強大的,從不良的家庭語言環境中成長出來的孩子,不知不覺就會沾染惡劣的語言習慣。不管年輕人多么以為說臟話狠話很酷,一旦有了孩子,就要堅決杜絕在孩子面前說臟話、說狠話。只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和家庭氛圍,孩子才能內心柔軟善良,遇事不暴躁不沖動,更不會惡言相向導致人際關系破裂。
為孩子優化家庭語言環境,除了要避開污言穢語之外,還要提升家庭語言環境的知識性。當父母的文化程度都很高,經常與孩子深入探討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時,孩子也會漸漸形成言之有物的良好語言習慣。因而為了讓孩子有思想有深度,父母也應該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增強對于知識的學習,不斷堅持進步,這樣才能跟得上孩子前進的腳步,始終以孩子領路人的角色出現。當然,既然目的是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把家庭變成語言訓練基地。只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認識到語言表達的重要性,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組織好語言,孩子的進步才會更加快速。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位父母都要對孩子更用心,更積極主動,才能引導孩子不斷進步,堅持進取??偠灾?,語言的進步和提升離不開語言環境,父母只有為孩子優化家庭語言環境,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才能不斷激發孩子的語言天賦,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最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