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知道錢是從哪里來的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在認識錢也見識到錢的妙用之后,對于錢的需求會空前大起來,而且會對錢特別感興趣。他們從看到錢絲毫不心動,到一看到錢就想占為己有,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心理變化是非常巨大的。有些孩子會突然之間爆發出強烈的購買需求。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切勿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胡亂花錢的習慣,而是要告訴孩子錢是從哪里來的。
當孩子習慣了需要買東西的時候就跟父母要錢或者是沒錢的時候就讓父母再給他們錢,漸漸地他們對于錢就會產生誤解,會認為錢財得來很容易,所以就不珍惜金錢。而實際上,父母當然心知肚明每一分錢都是父母靠著辛苦勞動才賺來的,有些父母從事的工作特別勞累,更是要為了賺錢流干汗水,那么看到孩子胡亂揮霍錢財,父母一定會感到非常心疼。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讓孩子學會節儉花錢,父母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錢的來處。
有一些孩子看到父母沒有錢了就去銀行取,或者是看到父母用手機里的錢消費,他們就會認為錢是天然存在的。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孩子,他們對于工作還沒有概念,所以對于錢的來處也只有非常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認知。有的時候他們會說錢是從銀行取來的,錢是在抽屜里的,錢是爸爸媽媽帶回家的,但是對于錢真正的來處,他們卻不明所以。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錢是如何賺來的,這樣至少孩子在花錢的時候能夠合理地節制自己,做到適度消費。
很多孩子都和天天一樣,覺得錢一定是從銀行里取出來的,就是因為他們經常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銀行里取錢。他們還小,不知道錢是如何賺來的,當看到爸爸媽媽把銀行卡插入取款機的時候,就看到取款機里吐出來很多錢,那么他們稚嫩的心靈就會產生誤解,覺得錢就是這樣去取就有的。那么,當孩子產生了消費需求,也想要買很多東西的時候,為了讓孩子控制消費沖動,合理消費,父母就要告訴孩子金錢來之不易,尤其是要讓孩子體會到父母賺錢的辛苦,這樣孩子才能夠節制消費。
具體來說,如何才能夠讓孩子知道錢是從哪兒來的,也知道父母工作辛苦呢?首先,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參觀自己工作的環境,也可以讓孩子陪著自己工作一天。很多孩子都不知道父母工作時候具體要做什么,對于父母的辛苦絲毫都不理解。那么,當他們陪伴父母進行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后,他們就會知道父母很勞累,就會對父母的勞累感同身受。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讓孩子體會一下賺錢的辛苦,例如把一些家務活承包給孩子干,讓孩子負責刷碗拖地等,并且給每個家務活制定一個價格。這使孩子只要完成相應的家務活就可以領取一定的錢,雖然這些活兒非常簡單,也是家庭生活中每天都會有的,但是對孩子來說,做這些工作卻很新鮮。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干家務活,當他們非常努力地把這些工作做完,不管他們干得好不好,父母都要鼓勵他們,也要讓他們想一想,賺取這么一點點錢是否容易。只有這樣引導孩子,孩子才能切身感受到賺錢的辛苦,對于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他們一定不會大手大腳地亂花。
最后,很多父母都不愿意把家庭的財務狀況告訴孩子,而在孩子面前營造出家里很富裕或者是很貧窮的假象。實際上,過于夸張家里的經濟情況,對于孩子而言并不好。因為如果把家里說得太過富裕,孩子就會不珍惜錢。如果把家里說得特別貧窮,那么孩子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可以把家里的財務狀況向孩子公開,讓孩子知道家里每個月的開銷和收入情況,讓孩子了解父母是如何操持這個家的,甚至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中很多大項開支的決策。這樣一來可以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讓孩子把父母的錢當成自己的錢去對待,珍惜家庭中的每一分錢。二則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家庭的財務狀況,從而讓孩子體諒父母的辛苦,不會提出超出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過分要求。
有些父母雖然家里經濟狀況并不好,卻養育出了一個花錢大手大腳、肆意揮霍的孩子,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父母生怕苦著孩子,所以把家里所有的錢都給孩子花銷,漸漸地讓孩子養成了奢侈的壞習慣。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這是非常糟糕的。實際上,如果讓孩子更多地了解家庭經濟狀況,孩子反而能夠做到更早懂事,從而實現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除此之外,為了讓孩子知道錢的來路和去處,父母還可以減少使用手機支付、銀行卡支付、信用卡支付等支付方式,而更多地以現金的方式進行消費。這會使孩子清楚地看到父母付出了多少錢,買到了多少東西,又得到了多少找零,從而讓孩子對于金錢消費有更為直觀的感受。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對于電子數字消費有了一定的概念,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認識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各種支付工具,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金錢有更深刻的認知。
總而言之,千萬不要讓孩子以為錢是從銀行卡里取出來的。如果孩子覺得取錢很容易,他們就不會珍惜錢。雖然孩子還沒有獨立賺錢的能力,也不能夠獨立地花錢,但是父母卻不要忽略對于孩子金錢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