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文化交流與文學傳播[2]

在人類歷史上,文化交流是經常的、正常的現象。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了一個事實,這就是,國家無論大小,歷史無論長短,盡管深度和廣度有所不同,每一個國家都對人類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每一個國家都是一方面接受別國的文化;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文化送出去,送給別的國家,從而既豐富了自己的文化,也豐富了人類共同的文化寶庫。

我認為,研究人類文化交流的歷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通過這種研究,可以讓不同國家的人民認識到自己接受了一些什么東西,又給予了一些什么東西,從而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又得到一個正確的認識,認識到人類必須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哪一個國家也不能孤立,也不會孤立,也不曾孤立。這種認識對于增強國家和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它會加強各國人民共同保衛世界和平、向著一個偉大目標奮進的決心。

專就中國而論,我們立國于亞洲大陸垂數千年。我們這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少數文明古國之一。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的文化傳統,經過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始終沒有中斷。我們也是既接受,又給予,從而豐富了我們自己的文化,又對人類文化做出了出色的貢獻。如果沒有中國人民的幾大發明,人們就很難想象,今天人類文化的發展會是一種什么樣子。

我們在歷史上同外國的文化交流,走過了一條漫長又曲折的道路。外國文化,有的是我們自己取來的,有的是外國人送來的。中國文化,有的是外國人來取的,有的是我們送去的。到了封建社會的后期,西方的殖民主義者蜂擁而來,中國人民在內外交迫、水深火熱中,許多人到海外謀生,有的被欺騙賣往外國。東南亞國家的華僑社會就是這樣形成的。這些華僑帶去了勞動力,給所在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也帶去了中國文化,給所在國的精神文明的建設增添了磚瓦。總起來看,華僑對加強我國和外國的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亞洲國家到中國來取的中國文化和中國華僑帶出去的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頭緒是異常復雜的。中國的文學藝術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流行于中國民間的、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比如《三國演義》《西游記》《今古奇觀》《水滸傳》《金瓶梅》《聊齋志異》《紅樓夢》等,還有一些在中國不大為人所知的小說,比如《金云翹傳》《二度梅》《剪燈新話》《剪燈余話》等,都傳了出去。流行于中國民間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也同樣傳至國外。最初大概是流行于華人社會中,后來逐漸被譯成了當地的文字,流傳到當地居民中間,流傳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在當地產生了影響,使當地居民更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從而加深了中國人民和這些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

我在上面已經講到研究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我們過去的正史上,我們的先人對于這方面是非常重視的。我們從外國學習了什么東西,有什么外國的物品傳入了中國,不管是動物、植物和礦物,還是科學技術、宗教、哲學,我們都一一記述明確。我認為,這是我們中國歷史科學的一個非常值得重視、非常值得贊賞的優秀傳統。

可惜的是,這種銳意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好傳統,到了近代沒有能很好地繼承下來。僅有極少數的學者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而成績遠不能說是令人滿意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眼看要成為絕學了。

中國有句古語說:“禮失而求諸野。”把這一句話用到這里,雖然有點牽強,但也略能表示意思。過去中國自己的研究不景氣,在一些外國卻是成績輝煌。德國、蘇聯、日本、朝鮮、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法國等國都有一些學者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這也算是一種“禮失而求諸野”吧。在這些國家中,法國算是比較突出的。

眾所周知,近一百多年以來,外國研究漢學,人才之多,成績之大,方面之廣,鉆研之深,在這些國家中,法國是得到大家承認的。最近幾十年來,雖然時事多變,滄海桑田,但是法國的漢學傳統始終未斷,而且還有發揚光大之勢。新崛起的一代,燦若列星,成績斐然,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令人對法國漢學發展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在這新的一代漢學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學者蘇爾夢博士,還有她的丈夫龍巴爾教授。兩個人都是涉獵面很廣、鉆研很深、成績卓著,在國際漢學界普遍受到贊揚的學者。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除了漢學之外,他們對東南亞各國的歷史、語言、文學、宗教都有湛深的研究。他們不是停留在故紙堆中,而是經常到這一帶去旅行,廣交朋友,深入調查,掌握大量的活的資料,以之與書本上的記載和古代遺留下來的實物相印證。這樣得到的成果必然是扎實可靠而又生動活潑,與某些學者的高頭講章迥然不同。謂予不信,蘇爾夢博士編選的這一部書——《中國傳統小說在亞洲》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我現在簡略地介紹一下蘇爾夢博士的學歷和學術成果。她生于1938年,1962年畢業于法國東方語言學院中文系;1963年獲法學學士學位;1964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64年至1966年,在北京大學學習歷史;1966年至1969年,在印度尼西亞進行實地調查;1969年畢業于高級行政學院;1970年獲國家文學博士。1972年至1973年,在日本收集中文資料。她目前的職務是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蘇爾夢博士的著作涉及的方面很廣泛。我無法詳細介紹,只能舉出幾部和幾篇,以見一斑:《適應漢文化的一個例子:18世紀的貴州省》,長達461頁;《雅加達的中國人,寺廟和公共生活》,長達358頁;《印度尼西亞的中國人用馬來文寫的文學作品》,長達588頁。此外她還寫了很多論文,有的講望加錫的中國社會,有的講爪哇的中國宗教,有的講中國人對東南亞發展的貢獻,有的講泗水的中國社會史,有的講爪哇的中國碑文,等等,等等,內容豐富多彩,材料翔實可靠。

現在的這一部《中國傳統小說在亞洲》,是蘇爾夢博士編著的。收中、法、蘇、德、日、朝、柬、印尼、泰、美、澳等國家學者的研究成果17篇。蘇爾夢博士為這部書寫了引論。從中可以看出這許多國家學者的成績,也表現了蘇爾夢博士的熱心與能力。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和有關系、科的許多同志集體將其由英文譯成中文。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用中文和英文分別予以出版。這部書的出版,我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中國人民讀了,能夠了解我們所熟悉的許多文學作品在亞洲各國傳布的情況,一定會感到異常地親切。亞洲各國人民讀了,能夠了解到他們從中國文學中接受了一些什么東西,從而增強對中國的了解,鞏固早已存在于他們和中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所有這一切,都能把中國人民的心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的心拉得更加靠攏,拉得更近。這肯定會對保衛世界和平、加強國際團結起作用。蘇爾夢博士以一個置身于亞洲范圍以外的第三者的身份——請原諒我用了這樣一個看來是見外的詞語——,替我們亞洲做了一件大好的事情,實際上也是替世界做了一件大好的事情,難道我們還不應該衷心地感謝她嗎?是為序。

1985年5月3日于北京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姜堰市| 保山市| 茂名市| 八宿县| 邵武市| 鄂州市| 曲靖市| 和硕县| 天水市| 巴林右旗| 荆州市| 平昌县| 墨竹工卡县| 武安市| 湄潭县| 西乡县| 宜昌市| 张家口市| 辉南县| 凌海市| 鲁甸县| 襄垣县| 辽阳市| 长岭县| 黑水县| 台南市| 二连浩特市| 绵竹市| 青铜峡市| 章丘市| 达日县| 舒城县| 雅江县| 奎屯市| 托克托县| 郴州市| 凌海市| 西藏| 廉江市| 柳林县| 石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