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難熬的歲月里,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 李莎
- 1163字
- 2021-06-04 19:10:37
幸福不是源于抱怨,而是源于滿足
生活中的人,如果只尋找或記憶諸多滿意之處,就會覺得幸福;如果總記著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就會覺得心傷。即使是面對同樣一件事物,滿足或不滿足、幸福與不幸福的程度,差別會是相當大的。
的確如此,人的一種心理本能,就是很少想到自己所擁有的,卻總是惦著自己所缺失的。這種傾向實則是一種心理誤區,它會帶給人不幸與災難。要想改變這種狀態,讓自己快樂起來,需要改變內心的關注點,從抱怨自己所缺失的轉而慶幸自己所擁有的。
郭翔畢業后一直在一家企業做基層工作,工作累、收入低,他對自己的現狀極不滿意,常常哀嘆自己命運的不幸。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高中時的同學,同學得知他的近況后竟然稱道說:“你還挺能堅持的,現在總算還有工作,而我名牌大學畢業又如何?最近連連失業。其實在基層工作沒什么不好,我現在也在考慮到基層去。不要輕易放棄,要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郭翔反復思考后,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并沒有那么糟,是自己過于心浮氣躁,才產生那么多埋怨與不滿。這樣一想,郭翔豁然開朗,不再一味發牢騷,而是將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兩年之后,他升職了。
好運從來不源于抱怨,而是源于積極肯干。不要抱怨自己工資低,而要慶幸自己擁有一份工作;不要想著辭職不干,而要想著改變工作局面。這樣就可能改變事情的結果,讓快樂進駐內心。
人的一生并非坦途,會有許多挫折、不幸,不管生活遭遇如何,內心都可以是快樂的。盡力尋找事物的最好一面,并養成感恩的習慣,這樣會使自己成為世上最幸福的人。
史蒂芬·霍金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開始專心研究宇宙學。可此時,他卻被查出患上了盧伽雷病。這種疾病導致他肌肉日益萎縮,整個人骨瘦如柴,最后他整個人被永遠地固定在輪椅上了。但是他意志頑強,在此種狀態下仍堅持完成了《時間簡史》,此書一出版,立時轟動全世界。
有一次,在公眾場合,一位女記者向躺在輪椅上的霍金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可惡的疾病將您永遠囚禁在輪椅上,您是否經常詛咒命運對您的不公?”
這顯然是個觸及傷痛、讓人有口難言的問題,立時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只見霍金頭部斜靠著輪椅,用能動的手指敲擊出了這樣一段文字:“我還有能活動的手指,我還有能思考的大腦,我有自己終生熱愛的事業,有眾多的人在關愛我,所以我是無比幸福的。”他的回答震撼人心,贏得了人們的陣陣掌聲,人們全都由衷地向他致敬。
不為自己的殘缺感到悲哀,而是欣喜于自己所擁有的,這是理性思維,也是智者心態。只要愿意,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快樂知足的心態。不要遺憾你未曾得到的,如未完成的學業、過早終止的戀情、未享受到的舒適的生活環境……你所擁有的,如健康的身體、學習的能力、關愛自己的人……這些都是你應慶幸、珍惜的。
即使面對再不堪的處境,也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從中挖掘值得珍惜的。于是,內心就會被一種充實感、幸福感填得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