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授權令管理更從容
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名詞叫“充分授權”,充分授權也叫一般授權,指上級在下達任務時,允許下屬自己決定行動方案,并進行創造性工作。以這種方式進行授權并非上級向下級指派特定任務,而是上級向下級發布一般工作指示。
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中,任何一個組織,都要求每個人發揮主人翁精神,包括一線工人和最高管理層的學問、思想、客觀能動性以及創造力。因此,優秀的管理者懂得將權利充分下放,使員工以主人翁的態度為企業不時創造價值。杰克·韋爾奇有一句經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闭牬搜?,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可是深化細想,豁然開朗:管得少并非說明管理的作用被弱化了,效率管理,可能會產生極佳的效果。相反,過于集中的權力很可能導致決策失誤。
1995年2月27日,世界上有著233年歷史的巴林銀行倒閉了。具有四萬員工、四個下屬集團,全球幾乎一切的地域都有分支機構的巴林銀行怎樣會倒閉呢?由于一個人——李森——巴林銀行曾經最優秀的買賣員之一。李森當年才28歲,是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的經理。他是25歲進入巴林銀行的,主要做期貨買賣。之前李森的工作非常出色,業績也很突出,聽說他一個人掙的錢一度抵達整個銀行其他人的總和。為了表示巴林銀行對人才的注重,董事會決議采取一個政策,讓李森具有先斬后奏的權益??砂土帚y行沒有料到,正是這一決議,使巴林銀行走上了“不歸路”。
1994年底,李森以為日本股市將上揚,未經批準就套匯衍生金融商品買賣,希冀應用不同地域買賣市場上的差價獲利。這一舉措假設放在別人身上,早就惹起上面的檢查了,可是因為李森有先斬后奏的權益,沒有人對此表示異議。后來,在已購進價值70億美元的日本日經股票指數期貨后,李森又在日本債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貨市場上做價值約200億美元的空頭買賣。這等于把整個巴林銀行都壓在了日經指數會升值上。
但不幸的是,日經指數并未按照李森的預測走。在1995年1月降到了18500點以下。在此點位下,每降落一點,巴林銀行就損失200萬美元。李森又試圖經過大量買進的方法促使日經指數上升,結果都失敗了。隨著日經指數的進一步下跌,李森越虧越多,眼睜睜地看著10億美元化為烏有,而整個巴林銀行的資本和貯藏金只需8.6億美元。固然英格蘭銀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挽救措施,但都沒能救活這家具有233年歷史的銀行。
這家具有233年歷史的銀行為什么頃刻間化為烏有?因為管理上的失誤!28歲的李森并沒有能力獨自擔當起這樣的大任。同時,他在經營巴頓銀行期間,獨攬大權,即使作出錯誤的決策,也無人表示異議??梢姡跈嗾_與否關乎到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現代企業管理對管理者已經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有效授權。大多數出色的管理者至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相當程度的授權,讓下屬無限的潛能得以發揮。的確,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風云,應對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您能否高屋建瓴、運籌帷幄?能否最大限度地調發起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組織的整體優勢?授權給下屬,你會發現下屬遠比你想象的還要盡心、賣力和能干!
那么,怎樣做到充分授權呢?
1.創造一個充分授權的環境
顧名思義,就是創造一個員工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為組織取得佳績而共同努力的環境。
2.“該放手時就放手”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管理者喜歡事必躬親,他們對下屬的工作不信任,不放心,因此常常為員工們代勞各種工作;還有一種領導者,他們很注重過程管理,于是,他們實行典型的“指令”型授權,這種授權方式給下屬造成了龐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滋生了下屬的依賴性。
這兩種管理方式帶來的消極結果都是:固然管理者操心省心,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整個團隊毫無生氣,毫無創造力,目的的達成與否全系于管理者一身。
實際上,以上兩種授權方式都沒有真正地授權,管理者不敢放手,對下屬的工作亦步亦趨地監視,那么,一旦下屬離開管理者,就會陷入不知所措的工作境地,這樣的團隊怎么可能有執行力呢?此時,即使你的計劃再圓滿,目標再宏大,成功與否只能依賴身為管理者的你,這種狀況關于一個企業是相當有風險的。
因此,授權管理:一定要做到“該放手時就放手!”管理者要懂得該放手時就放手,沉浸于權益的人只會扼殺自己取得更大業績的潛力和可能性。
總之,授權就是復制自己,就是讓別人為你工作,是放大自己時間的杠桿,是決議一個領導者才干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