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中的你,可曾想過,你有多久沒有陪愛人看電影了?有多久沒有陪孩子出去郊游了?又有多久沒去花店為愛人買一束鮮花了?上次陪父母散步是多久之前的事了?……是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是否覺得每天過得和昨天一樣,今年也和去年一樣,生活越來越平淡,也越來越潦草。有時恍然醒過來,問自己:“這種日子到底過了多久?”其實,生活的枯燥無趣皆是因為缺乏儀式感。
有人說,這是一個“儀式感缺失和匱乏”的年代,很多人的生活不再精致,很多事情流于形式,一點點讓生活變得無趣。有人在公共場合蓬頭垢面、衣衫不整,卻自詡為不拘小節(jié);有人在家里習慣沖自己的孩子大呼小叫,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感受;有人喜歡貶低給女生送小禮物的男生,覺得這樣的愛情太膚淺;有人無視朋友之間要禮尚往來,完全曲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意……其實,很多人對待生活都是不認真的。
我們再反觀另一些人,他們簡直把日子過成了詩,他們會在閑暇之余擺上精致的餐具,為家人準備簡單又溫馨的食物,用一束花或是路邊的枯枝來裝點房間。他們生活規(guī)律,堅持運動,讓身體依然保持輕盈;他們喜歡收集明信片、老唱片、CD,甚至自己動手彈一首曲子,把日常過得細水慢流;他們也會重視每一個節(jié)日,為朋友和家人精心挑選一份得體的禮物。
這兩種生活,你更喜歡過哪一種?很明顯是后者,誰不希望人生過得更為精致?
然而,誰的生活又不是一地雞毛?婆媳關系、孩子叛逆、偶爾抑郁,生活本身是有狼狽和辛苦的,但是,我們?nèi)匀灰獜臒o趣中尋找快樂,從柴米油鹽中尋找詩和遠方。
正如作家王小波說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任何時候,都要盡量把日子過得精致。
村上春樹也曾說:“生活中平常而渺小的事情,因儀式感而顯得重要起來。”
也有人說,生活已經(jīng)很苦,何必費錢去矯情呢?其實,儀式感不需要花太多的錢,只要你有一顆詩意的心,每一個閑暇時光都可以過得鄭重又隨意,充滿儀式感。
因為有了儀式感,生存才變成真正的生活,就讓生活慢一點、莊嚴一點,顏色也就會多一點。因此,生活中的你,認真對待當下,對待每一餐吧,讓陽光、空氣、清風、明月、水和食物,都成為生活中趣味盎然的小確幸吧。
例如,盛夏,去海邊住幾天,每天什么也不做,就是看海和發(fā)呆,漫步在沙灘撿貝殼。這樣的時光,是用來滋養(yǎng)自己的。
或者趁孩子不在家時,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平時沒時間看的書。
買一束新鮮的勿忘我,插在餐桌上。
每一個閑暇時光要過得鄭重又隨意,充滿儀式感。
或偶爾去聽聽音樂會,寵幸一下自己的耳朵。
記住,讓生活慢下來,讓人生豐富起來。
作者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