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做孩子才愛學
- 云朵編著
- 1512字
- 2021-06-04 14:54:31
再忙也不能忽視對孩子的關心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玲玲之所以會養成過度依賴的性格,是和父母對她的教育有極大關系的,她的父母因為太忙沒有給她足夠的愛,導致她逐漸養成了這種黏人的性格。
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需要身為父母的我們進行引導,對孩子脆弱的心靈進行呵護。不難發現,一些父母,因為忙碌的工作而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他們認為,教育孩子,只要讓他們努力學習即可。實際上,學習知識只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個方面而已,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職責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獨立完善的人格,否則,孩子永遠無法獨立于世。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5個中學生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其根源都與心理承受力有關。
我們的孩子將來會生活在一個更多變的社會,他們將會面對職場的激烈競爭,復雜的人際關系,也免不了一生中遭遇情場失意,事業困境,生意敗北……家長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如果孩子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如何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呢?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時刻觀察孩子的行為動態和心理變化,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要關注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一旦發現他們出現了心理問題的苗頭,就要及時做好指路人,幫孩子疏導心理問題,以防問題積壓,釀成大錯。
作為家長,要這樣做:
1.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愿意與父母溝通
父母、家庭成員之間相親相愛、關系和諧,這是融化孩子所有問題的前提,事實上,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更小。對此,專家建議,家長應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定、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要讓孩子一顆紛亂的心安定下來,這樣孩子才愿意與父母溝通,也才愿意敞開心扉接納來自父母的幫助。
2.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名次,還要關心他們的情緒變化,如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受到什么委屈,學習上是不是有挫敗感,最近跟哪些人打交道等。當然,了解這些問題,我們要通過正面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不要命令孩子告知,也不可窺探,只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他們才愿意向你傾訴想法。
事實上,我們的孩子都是脆弱的、敏感的、容易受傷的,當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時,你要讓孩子盡情宣泄,而不要說“別哭別哭”“男孩子不能哭”這樣的話。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或者什么都別說,給孩子獨處的空間和時間去消化自己的情緒,幫孩子輕輕帶上門就好。
3.壓力是百病之源,幫孩子卸下心理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則調查報告稱:在被訪的學生中,35%的學生稱“做中學生很累”,有34%的學生表示有時“因功課太多而忍不住想哭”,對于孩子遇到的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不少父母給予的并不是理解,而是繼續施壓,讓很多父母恐慌的是,在被調查的學生中,竟然還有1/5的學生有過“不想學習想自殺”的念頭。
總之,作為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極為重要,我們無論多忙,也要重視與孩子溝通,而在平時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心理情況。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情緒、心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然后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科學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