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做孩子才愛學
- 云朵編著
- 1898字
- 2021-06-04 14:54:30
與孩子的好朋友保持溝通
這種情況可能很多家長都遇到過,聰明的家長,當自己和孩子無法溝通時,會懂得從孩子身邊的朋友“下手”,找到和孩子之間的癥結所在,案例中的丹丹媽媽就是個聰明的家長,當她發現女兒有心事而拒絕與自己溝通時,她選擇了向女兒的好朋友麗麗求助,這不失為一個溝通的良方。
可能很多家長都發現了,孩子上學以后,似乎變了不少,變得不喜歡黏著父母,甚至變得好像與父母相隔千里,過去無話不講的孩子突然不說話了,避免交談,放學后回到家,就一頭扎進自己的屋子里,甚至寧愿把那些心事告訴朋友,也不愿意與父母交流,對此,很多父母不解,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其實,出現這些現象是有原因的,雖然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開始疏遠父母,但其實,學齡階段的孩子都是如此,對于一些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固然天真無邪,但他們畢竟開始上學,接觸同學、老師和朋友,也自然有了成長的煩惱;同時,來自學習的壓力、家長的期望,這些都會對還不成熟的孩子產生壓力,于是,他們需要發泄,需要向他人傾訴。但是他們不好意思向家長訴說這些事情,而且,就算他們愿意向家長訴說,大部分家長并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這些問題。聽到孩子的這些“心事”,他們要么訓斥孩子“不務正業”,要么嘲笑孩子,總之會使孩子很尷尬。所以,這些孩子寧愿把“心事”講給陌生人聽,也不愿意告訴家長。
有心理學家經過跟蹤研究發現,對于12歲以前的孩子,也就是處于青春期以前的孩子,他們很多不愿意與父母溝通,而這也是向青春期的過渡階段,此時,如果父母沒有打開與孩子溝通的通道,青春期時親子間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嚴重,青春期后,父母與孩子的心理距離就會更大。對于不愿意溝通的孩子,我們可以與孩子的好朋友保持溝通,是一個家長可以掌握的孩子心理變化的巧妙方法。
人以群分,同齡的孩子之間往往有更多的語言,他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學習環境,成長中共同的煩惱,因而他們都愿意向朋友或者同學傾訴自己的心事,因為他們會得到理解。然而,孩子們一般都很注重友誼,不愿意把朋友托付給自己的秘密透露給他人,可見,父母要想和孩子的朋友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對此,家長可以這樣做:
方法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的朋友了解你善意的動機。
和案例中的丹丹媽媽一樣,當麗麗不肯“出賣”朋友告訴自己丹丹的秘密時,她以一句“只有你告訴我了,我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才能使丹丹擺脫煩惱呀,你愿意幫助你的好朋友嗎?”這樣的理由打動了麗麗,因為她也希望可以幫助好朋友。孩子都是單純的,當他了解你善意的動機后,一般都會愿意與你“合作”,為自己的朋友解決問題。
方法二:尊重孩子的隱私,有些秘密不可窺探。
我們提倡家長與孩子的好朋友保持溝通,并不是要家長去窺視孩子的秘密。孩子擁有秘密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即使知道了這一秘密,也不可說出來,這樣,孩子會體會到你對他的尊重,有時候,他會主動談及自己的某些秘密,而不需要你通過他的朋友了解。
方法三:“秘密”溝通,繞開孩子,了解他的心理變化。
和孩子的朋友保持溝通,并不是監視孩子,而是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以便及時引導孩子。因此,父母最好不要讓孩子知道,因為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會激怒他,導致孩子與朋友之間的友誼產生危機。此時,你的好心可能就辦了壞事。
其實,孩子的秘密之所以不愿意讓家長知道,是因為家長總是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教育他們。但如果家長將自己高高在上的指導者身份轉化為地位平等的朋友,也許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訴家長。所以,家長與孩子好朋友保持溝通的目的,是增加了解孩子心理變化的渠道,為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