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學就會的會計入門全圖解
- 周葵主編
- 9字
- 2021-06-04 18:54:27
第一章 會計基礎知識
第一節 會計認知
一、會計的基本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從價值量上對一個單位(一定會計主體,這一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某一企業內一個獨立核算的部門等)的經濟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完整、連續、系統而綜合的計量和記錄、核算與監督,并向有關方面提供相關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圖1-1 會計基本概念

圖1-2 會計的職能
二、會計的職能
在會計的基本概念中提到,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與監督。核算是監督的基礎,沒有核算也就沒有監督,只有經過正確的核算,監督方可有效。監督是核算的繼續,若只有核算沒有監督,核算就不能充分發揮職能,只有嚴格地監督,核算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1)概念
會計的核算職能是指會計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方式,將一個單位所有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活動內容轉換成對報表使用人有用的會計信息的整個過程。
這一過程即是平常說的記賬、算賬、報賬等內容。
這一職能是會計的首要職能。
(2)會計核算的特點

圖1-3 會計核算的特點
(1)概念
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被核算的這一經濟主體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的過程。
(2)內容

圖1-4 會計的監督職能
(3)分類

圖1-5 會計監督職能的分類
(1)預測職能

圖1-6 會計的預測職能
(2)決策職能

圖1-7 會計的決策職能
(3)分析職能
核算和反映經濟活動并不是會計的最終目的,核算只是會計實現企業管理目標的“原始階段”。會計實現企業管理需要進行分析,以便為預測與決策提供依據,從這個角度來看,會計核算即是為分析研究工作提供“原料”。會計需要根據核算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例如對企業業績進行評價,總結經驗教訓,認識企業經濟活動發展的趨勢等。

圖1-8 會計實現分析職能的方法
實際操作中,會計通過其數據處理,對企業內部的作用是系統且全面的,它在企業內部與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經營管理、財務決策和人力資源等部門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圖1-9 會計對企業內部的作用
會計提供的經濟信息是企業外部相關人員或部門(例如股東、銀行、潛在的投資者)做出投資或信貸決策的根據,也是國家宏觀管理部門做出宏觀決策的根據,它對企業外部使用者的作用可以用圖1-10來概括。

圖1-10 會計在企業外部的職能
注意: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表。
三、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遵守職業道德。”這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至于怎樣考核和確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從目前來說,主要是通過設定會計專業職務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來進行。

圖1-11 按照規定參加會計業務培訓
《會計法》特別提出: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即至少有三年的會計工作經歷。
四、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

圖1-12 會計人員的職責

圖1-13 會計人員的主要職責

圖1-14 會計監督職責

圖1-15 會計人員的權限
五、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會計法》第4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及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雖然《會計法》明確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但不意味著削弱了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而是增大并明確界定了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
(1)應承擔法律責任的違法會計行為

圖1-16 應承擔法律責任的違法會計行為
(2)違反會計制度規定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圖1-17 違反會計制度規定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圖1-18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的含義

圖1-19 法律責任
會計人員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規,除了《會計法》涉及的條款外,還有《民法通則》《審計法》《稅收征收管理法》和《發票管理辦法》等,這些法律對會計人員同樣具有約束作用。
(1)會計人員違反《民法通則》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會計人員的行為雖然是一項專業行為,但它首先是一種基本的民事行為,因此會計人員的行為同樣受到《民法通則》的規范,與會計人員相關的民法責任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圖1-20 會計人員違反《民法通則》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會計人員違反《審計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會計人員的會計工作需要接受企業內部、國家相關監督機構的監督與檢查,對于不配合檢查的行為,《審計法》做出了明確規定。

圖1-21 會計人員違反《審計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會計人員違反《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法律責任
會計人員的重要責任之一就是定期進行納稅申報,確保國家稅收的及時、足額入庫。針對不同程度的違反國家稅收法律的行為,《稅收征收管理法》分別做出如下規定。
①有下列行為之一又不在一定限期內改正的,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承擔行政責任,并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圖1-22 不在一定限期內改正的行為
②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構成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圖1-23 偷稅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會計人員違反《發票管理辦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票作為基本的會計憑證,是會計人員記賬的基礎,因此會計人員在向外開具發票和處理本單位業務取得發票時,均需要遵守《發票管理辦法》。

圖1-24 會計人員違反《發票管理辦法》的法律責任

圖1-25 違反情形

圖1-26 未按規定領購發票的行為

圖1-27 未按規定開具發票的行為

圖1-28 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

圖1-29 未按規定保管發票的行為

圖1-30 未按規定接受稅務機關進行檢查的行為
(5)會計人員違反有關金融法規的法律責任
會計工作其實就是對企業“錢”的處理,因此,國家的金融法律法規同樣對會計人員具有約束力。
①下列違反現金管理規定的行為,將承擔行政責任。

圖1-31 違反現金管理規定的行為
②下列違反《票據法》的行為,情節輕微的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承擔刑事責任。

圖1-32 違反《票據法》的行為
③下列違反銀行結算制度的行為,應承擔行政責任。

圖1-33 違反銀行結算制度的行為
④下列違反《外匯管理條例》的行為,輕則承擔行政責任,重則承擔法律責任。

圖1-34 違反《外匯管理條例》的行為
⑤下列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承擔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的規定,對下列違反《保險法》的行為,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圖1-35 違反《保險法》的行為
(6)會計人員觸犯有關《刑法》的法律責任

圖1-36 違反《刑法》的行為
①妨害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圖1-37 妨害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②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

圖1-38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③貪污賄賂罪。

圖1-39 貪污賄賂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④瀆職罪。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圖1-40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