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學就會的會計入門全圖解
- 周葵主編
- 12字
- 2021-06-04 18:54:30
第二章 會計工作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會計假設
會計假設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為了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會計信息的質量,對會計核算的范圍、內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做出限定,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會計原則。會計假設包括四個,分別是: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以及貨幣計量假設。
一、會計主體假設
所謂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核算所“服務”的特定單位,它明確了會計工作的空間范圍,解決了會計核算“誰”的經濟業務、為“誰”記賬的問題。

圖2-1 會計主體應具備的條件
就我國目前的企業組織形式來看,可將其分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公司制企業等會計主體。

圖2-2 會計主體應具備的條件
二、持續經營假設
所謂持續經營,是指會計核算應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而不考慮是否將破產清算。它明確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圍。

圖2-3 持續經營假設的意義
三、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又叫會計期間,是指把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過程,人為地劃分為若干個連續的、相對較短的等距會計期間。它是對會計工作時間范圍的具體劃分,是在會計工作中,為了核算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情況所規定的起訖日期。

圖2-4 會計分期假設的意義
會計分期實際上是持續經營假設的延續,由于是持續經營,因此需要分期核算。目前我國通用的會計分期包括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所有分期均按公歷起止日期(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確定。半年、季度和月度都稱為會計中期。
會計期間就是將企業川流不息的經營活動劃分為若干個相等的區間,在連續反映的基礎上,分期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定期反映企業某一期間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期間一般應從公歷1月1日開始,12月31日結束,又稱會計年度、財務年度基準日、會計年度基準日。

圖2-5 會計期間對會計工作的影響
四、貨幣計量假設
所謂貨幣計量,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經營成果等,全部通過貨幣計量予以綜合反映,其他計量單位雖然也需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貨幣計量假定幣值穩定不變。

圖2-6 貨幣計量假設的意義
因為不同國家采用不同的幣種,一個國家在確認本國會計記賬的內容時,都會規定記賬本位幣。
所謂記賬本位幣,是指企業經營所處的主要經濟環境中的貨幣。而主要經濟環境,一般是指企業主要產生和支出現金的環境,應用該環境中的貨幣最能反映企業的主要交易的經濟結果。例如,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主要產生和支出現金的環境在國內,所以,我國會計法規規定,在中國注冊或經營的企業必須將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對于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用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會計報表時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境外企業向國內相關部門編報會計報表,也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