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非世界太浮躁, 而是你的心太吵
- 李志
- 1809字
- 2021-06-02 15:37:58
寂寞是良藥,學會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你離開辦公桌,沏一杯咖啡,來到窗前,靜靜俯瞰這城市中匆匆行走的人們,是否覺得自己累了太久,寂寞好難得?在萬籟俱寂的子夜時分,你沉沉地睡去,但一想到次日依舊要面臨繁雜的工作、生活,你是否覺得心力交瘁?你聽夠了上司的訓導,同事的嘮叨,孩子的哭鬧,家人間的爭吵,你是否很渴望獨處?
的確,在人的一生當中,寂寞、獨處的時間實在太少了,尤其是在這喧嘩的世界里,難得寂寞一回!在大都市里,寂寞真的是一種少有的平靜,沒有壓力,沒有喧嘩,只有安靜,只有自己的呼吸,只有平平淡淡。在萬物沉睡的凌晨,在肅靜的內室之中,或是在空曠的郊野,在所有這些寂寞的時候,凡塵的繁瑣事務離我們遠去了,憂慮與煩憂也不再侵害我們,我們的內心自然會生出許多平安歡喜的感激之情。此時思緒靜止,內心安詳而淳樸,你會感到一種與天地同在的醉意。
事實上,內心淡定的人,即使再忙碌,也會偷出空閑,滋養自己。他們像秋葉一樣靜美,淡淡地來,淡淡地去,給人以寧靜安詳之感。當白日的塵埃落定,他們會在燈下讀點書,修復日漸粗糲的靈魂,使自己依然溫婉和悅。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荷塘月色》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我愛群居,也愛獨處。”人在獨處之時可以想許多事情,可以不受他物的牽絆,讓自己的思想盡情遨游,在深思熟慮中獲得生命的體驗與感悟。這便是孤獨的妙處吧。
曾經有個服刑的犯人在監獄中寫下了一篇悔恨的日記:
自從穿上了這身囚服,我才知道什么叫寂寞,我才發現自由是多么可貴。仿佛我感到一種無法傾訴的無奈,仿佛廣袤的沙漠里沒有一絲風。牢房里,雖然不乏各種新聞,也不乏各種話題,但我都不感興趣。環境特殊吧,彼此都害怕對方窺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人人都不得不心墻高筑。在這種氛圍里,那份孤獨就顯得更加沉重,人也更加百無聊賴。
于是,為了打發時光,空余時間我便拿出書來讀。剛開始,我看的是一些修養身心的書,我不急不躁,細嚼慢咽,居然讀了進去。接下來,我又喜歡上了一些道德、法律方面的書,竟讓我讀出了心得,讀出了情感。到后來,我已不光讀,而是在“聽”了——聽哲人談人生道理,聽名人談生活經驗,聽學者談對世事的看法,聽強者談怎樣面對挫折。
時間久了,讀的書多了,我才發現自己真的錯了。以身試法是多么愚蠢??!不過現在還來得及,于是,我拿起久違的筆抒發對親人的思念、檢討曾經的得失……一篇文章的構思過程,就是一次心靈凈化與充實的過程,雖然難免有憂傷,有惆悵,但卻不浮躁,不空虛。曾經失落、沮喪的心緒已漸漸舒展,漫長的時光已不再無聊,不再孤寂。這是否算是一種境界,一分收獲?
我曾經暗嘆漫長的牢獄生活,如今卻發現如果能夠做到把刑期當學期,便可以學到許多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學會在寂寞中充實自己,人生才會感到充實,才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看到這篇日記,我們不得不感到欣慰,孤寂的牢獄生活并沒有讓他再次墮落,而是選擇了以讀書來充實自己的內心。的確,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一種內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與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歸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純凈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介入現實,介入生活,創造生活。塵世中的我們,是否有這樣一種安然、寧靜的心呢?你是否深思過自己是否已被這紛亂的世界擾亂了思緒呢?
生活中的人們,我們也要學會享受生活、享受寂寞。為此,當我們獨處時,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比如旅游。旅游是很多現代城市人放松自己的方法。長時間游走于鋼筋混凝土中的人們,應回歸到大自然中去。山區或海濱周圍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陰離子,而陰離子是人和動物生存必要的物質。空氣中的陰離子越多,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所得到的氧氣就越充足,新陳代謝機能變盛,神經體液的調節功能增強,有利于促進機體的健康。身體越健康,心理就越容易平靜。
再如,讀書。讀感興趣的書,讀使人輕松愉快的書。讀時漫不經心,隨便翻翻;但抓住一本好書,則會愛不釋手,那么,塵世間的一切煩惱都會拋到腦后。
聽聽音樂也會讓你的身心放松下來。音樂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聽好歌,聽輕松愉快的音樂會使人心曠神怡,沉浸在幸福愉快之中而忘記煩惱。放聲唱歌也是一種氣度,一中瀟灑,一種解脫,一種對長壽的呼喚。
總之,寂寞是一種寶貴的情感,凡庸的人總不能夠享受寂寞,難以在寂寞中尋求靈魂的清靜與成長,而內心淡定的人則能抓住難得寂寞的時間來洗滌自己的心靈,享受一個人的美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