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任何場合說服任何人:你不可不知的談判心理學
- 黃潛
- 1254字
- 2021-06-02 15:38:41
傾聽也要參與反饋
在日常談判中,當對方說話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只是保持“聽”的姿勢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傾聽對方說話的時候,作為聽者,我們需要給予積極的反饋,讓對方感到備受重視,這樣才能有效地打動對方。這是心理學中的“反饋效應”。反饋效應是指向訴說者反饋自己的尊重與關注,使訴說者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談話在他人心里很重要,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性強化作用。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每個人都喜歡和尊重自己談話的人溝通。
談判實景一
酒會上,王姐依靠著欄桿,在酒精的刺激作用下想起了傷心往事,不禁小聲啜泣起來。李秘書正好路過這里,親切地問道:“王姐,怎么了?”王姐靠著李秘書的肩膀,哭著說:“我又想起了那次車禍。”李秘書拍拍王姐的肩膀,說道:“我明白,那真是件不幸的事情,但你已經熬過來了,我希望你能堅強地走下去。”王姐點點頭,情緒也好多了。
在傾聽過程中準確地反饋會激勵訴說者繼續說下去,同時,也讓訴說者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從而對他產生極大的鼓舞。當然,不準確的反饋不利于談話進行,因此要把握好。
如果只是敷衍而木訥地聽對方講述也是不行的,還需要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所以,在傾聽的過程中要適時地提問,以引起對方的注意和說話的欲望。適時提問其實也是一種反饋的行為。
談判實景二
小A興致勃勃地沖進辦公室,對著同事小文大聲說道:“你猜我今天在電梯里看見誰了?”“誰啊,是不是隔壁辦公室的某某啊?”小文好奇地追問,“不是啦,我看見明星了,他好像是來代言廣告的,那時候我的心臟都差點停止跳動了。”小A還沉浸在興奮狀態里,“真的?那個明星是誰啊?電視上和真人相比,哪個更帥些?”小文不住地追問,小A拉過一張椅子,打算坐下好好聊。
判心理策略分析
適當提問表現出你對對方的談話很感興趣,也讓對方更有興趣繼續講下去。
那么,在聽對方訴說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進行有效地反饋,才能讓對方感覺到備受尊重呢?
在傾聽過程中,你可以適當重復對方的意見,比如“你剛才的意思或理解是……”等,這樣會激勵對方繼續說下去。
在談話過程中,你可以說“不知我是否理解你的話,你的意思是……”一旦確定了自己對他的理解,就需要給予積極實際的幫助和建議。
當然,反饋并不是開小差,也不是隨意打斷別人的話,更不是借機把談話主題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來,并任意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作出評論和表態等,這都是不準確的反饋,效果會適得其反。
非語言技巧包括點頭、微笑,在傾聽過程中,適時的微笑與點頭,會讓對方感到你對他的談話很有興趣,就會愿意與你交談并對你留下很好的印象。
在傾聽過程中,要把握提問的時間。一般,當對方正在訴說事情的時候,不要打斷對方提問,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再進行提問。比如,對方說完之后有稍微的沉默,這就是最好的提問時機。
提問只是為了讓對方繼續說下去,因此,要以誠懇的態度提問,不應該以盤問、諷刺或者審問的態度。比如,你說“你不是挺厲害嗎?這次怎么失敗了?”這樣的問題有點挑釁的味道,會引起對方心中不快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