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方能做回自我
我們每個人出生起,就在不斷認識世界、接受外在世界贈予我們的一切,我們學會了很多,包括科學文化知識、審美、與人相處等,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卻很少認識自己,實際上,我們也總是在逃避認識自己,因為認識自己,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接受自己“魔鬼”的一面,這個過程對于我們來說是痛苦的,但如果我們想實現自己的需求,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就必須要認識自己,就像剝洋蔥一樣,尋找到最本真的自我。
有人說“成功時認識自己,失敗時認識朋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歸根結底,我們認識的都是自己。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時,都應堅持辯證的觀點,不忽視長處和優點,也要認清短處與不足。同時,自我反省、認清自己還能幫助我們做回自我,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重生。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說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那年的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父親說:“昨天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去清掃南邊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面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干凈凈的,只草草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后,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的確,正如愛因斯坦的父親所說,我們只能做自己的鏡子,照出真實的自我。生活中的人們,也應該從這個故事中有所感悟,追求理想固然重要,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留一只眼睛給自己,那么你只會迷失自己,你要學會靜下心來不斷叩問自己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
而實際情況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以局外人的身份來觀察自己,于是我們只能以外界信息和他人的眼光來認識自己,于是我們的思維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我們常常會迷失自己。
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安靜下來問自己,我們到底是在不斷提升自己,還是只顧面子,不肯跟自己“攤牌”呢?或許有正直不阿的指導者,曾經指出你身上存在的問題或閃光點,但可能你根本不愿意承認這點,因為你不愿意讓他人看透自己。
所以,一切注重靈魂生活的人對于盧梭的這句話都會有同感:“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閑聊才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這種對于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結交朋友的人,只是無論他怎么樂于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任何一個人,只有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才可能不斷挖掘出自身發展過程中不足的部分。面對激烈的競爭,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那些不愿意反省自己或者不愿意及時改正錯誤的人,必將面臨衰敗的結局。同時,在快節奏的信息社會中,一個人如果不能及時察覺自身的缺點,不能用最快的速度修正自己的發展方向,也必然會在學業和事業中落伍,被無情的競爭所淘汰。
在獨處時,我們能從人群和煩瑣的事務中抽身出來,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和審視自己,開始了理智與心靈的最本真的對話。誠然,與別人談古論今、閑話家常能幫我們派遣內心的寂寞,但唯有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感受自己的人生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