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醫家小傳

(代前言)

墊江縣位于重慶中部,其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昌達,是“書畫之鄉”和“銅管樂之鄉”,素有“牡丹故里”和“千年古縣”的美稱。1944年9月,楊廉方出生于墊江縣一個中醫世家中,從小耳濡目染,聽聞眾多醫學名家的事跡,感受到無數患者身染疾病的痛苦,從而萌生出一個愿望:一定要繼承父輩的醫業,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運用中醫學,為更多的病人解決痛苦,為祖國的醫學事業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從初中開始,他在寒暑假就隨父親楊臣煊老中醫學習了著名的《傷寒論》《黃帝內經》《溫病條辨》《瀕湖脈學》等中醫經典。

立志是成功的大門,楊廉方懷著濟世惠眾之志,刻苦學習醫學知識。每當凌晨和夜靜的時候,他書桌上的燈總是準時撥亮。他說:“這時學習,一是因為頭腦清爽、效率最高;二是沒有白天喧雜的干擾。”就這樣,他不論寒暑陰晴,每天早晚堅持學習四五個小時,從未間斷過。他不僅僅是讀書,而且還對所讀之書認真思考,深入領會,一絲不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絲毫不馬虎。

經過幾年的寒窗燈火,在1962年10月高中畢業后,他經墊江縣衛生局考核合格,分配到墊江縣桂溪鎮衛生院工作,跟隨老中醫付紹書一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

他在工作期間,不恥下問,廣泛收集民間有效療法,隨聞隨記;交往醫界同仁,總是虛懷若谷,善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不存門戶之見。他經常說:“學問學問,不但要勤學,而且要好問。只學不問,無以啟思;只問不學,無以明理。要有‘每事問’的精神,才能在學識上有所進益。”

楊廉方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1979年,經“四川省中醫藥人員選拔委員會”考試,考核合格,錄取為中醫師,后調往墊江縣中醫院工作。當時中醫院的條件還很艱苦,可他堅持了下來,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一直工作至今。

1979年6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1年9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成都中醫藥大學進行理論進修。在進修期間,他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刻苦學習。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勤”“恒”“嚴”“用”。“勤”就是勤奮學習,不恥下問。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人之長補己之短。“恒”就是堅持不懈。他認為,中醫理論深奧,沒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毅力和活到老、學到老的恒心,是不易掌握和領會的。“嚴”就是嚴謹,他認為學習態度嚴謹與否,不僅是科學態度問題,而且是重要的方法問題。好讀書,必求甚解,見重點則做好筆記,加深記憶;有疑問,則反復查證,務求明辨。“用”就是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如果只學不用,讀書雖多,亦不過是埋在廢紙堆中,縱然發為議論,多是章字之學,做古人的注腳而已。正因為具備了這種精神,所以他的各科成績在同級中都是最優秀的,畢業時,校方和導師都希望他留在成都工作,可他放棄了這個機會,毅然回到了墊江。這期間發生了一個故事——

當得知楊廉方決意要回墊江時,他的導師把楊廉方請到自己的家里,做最后一次挽留。他真誠地對楊廉方說:“我勸你留下,不僅僅是出于師生的友情,更是出于對你未來事業的考慮。在成都有先進的設備和良好的條件,你將會有更好的發展平臺。”導師期待的目光,使楊廉方回想起在學校期間導師對自己的幫助和支持,一種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但他深深地向導師鞠了一躬說:“我離開妻子、孩子很長時間了,我十分想念他們。”楊廉方知道,用這個理由來向導師說明急于回家鄉的心情,對方不好拒絕,可是他導師卻說:“如果你能留下,我就把你的妻子和孩子接來。我可以安排你妻子在成都工作。”面對導師的誠意,楊廉方只好說出自己的真實思想:“我是為墊江的醫學事業而到成都學習的,我的根在墊江,我的事業也在墊江。我們的醫療條件暫時是比較落后的,但正因為落后,才需要我們去改變,去創造啊!”導師被他一片真摯的愛家鄉之情所感動。他感嘆地說:“你是非常出色的人才,當初如果我不接收你,那將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你回到墊江后,遇到什么困難,盡管來信,我將全力幫助。”由此可以看出楊廉方熱愛家鄉、追求事業的精神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執著!

從此,他扎根在墊江縣中醫院,一直致力于臨床和教學工作。

1982—1985年兼任墊江衛生干部學校、中醫基礎理論、中醫溫病學、中醫古典醫著等學科理論教員。

1987年7月晉升為主治醫師。

1995年晉升為副主任中醫師。

1988—1991年任墊江縣中醫院院長。

1988—2001年任墊江縣中醫院黨支部書記。

他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刻苦的學習,于2003年10月晉升為主任中醫師。

楊廉方畢生有三愛:愛病人、愛事業、愛學生。

他非常重視人才培育,在教學中他思維敏捷,邏輯嚴密,善于以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案例,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啟發和誘導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楊廉方說,靠前人的基礎,靠周圍人的幫助,最后靠年輕人的努力,這是歷史進步的規律。他常跟自己的學生說:“第一,你們要是不想超過我,那就叫沒出息;第二,要想超過我也要費點力氣,這幾十年,我天天不休息,天天在看書;第三,學海無涯,強調尊師重道,戒驕戒躁。”在臨證工作中,他平易近人,教授學生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深受學生愛戴。他先后為鄉鎮衛生院培養骨干人才200余人,后又帶教成都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部分本科及研究生,可謂仁心育桃李,碩果滿天下。為了更好地發揚中醫中藥學,楊廉方多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醫中藥的研究。楊廉方中醫基礎理論扎實,精通中醫經典,能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工作中的疑難問題,指導全縣及中醫院中醫業務,培養中醫人才,特別是在中醫內、婦、兒科及肝膽、疑難病癥方面頗有建樹。他認為人身氣血貴在通調,血脈流通則病不得生,如不能使其通暢自如,郁瘀之證因之而起。在治療上,善用經方“四逆散”。據方中四藥調暢氣機之性能,對肝郁氣滯、肝脾失調引起的脅痛、膽石癥、腸癰、癲癇、水腫、腰痛、不寐、濕阻等多種疾病而致的氣機不暢,用此方加減,屢獲捷效。又認為女子以血為本,以氣為用,故在婦科上仍用四逆散調暢氣機。如青年期合“壽胎丸”調肝腎,中年期合“異功散”調肝脾,老年期合“六味地黃丸”“異功散”調脾腎等治療月經病、帶下、乳癖、崩漏、陰挺等多種婦科病,也多獲良效。對幼兒則認為肝常有余,常克脾土,心火為熱,常刑肺金,以致肺脾兩臟病證較多,治療中仍用“四逆散”合“五味異功散”調肝健脾,以生金抑木。如有外邪則加宣肺藥,有食滯則加消導藥,據癥靈活運用后每獲顯效。歷年來年門診量均達1.3萬人次以上,最高達2.5萬次。其高超醫術深受業界好評。

楊廉方有高人賢士古樸之風,醫術精湛更志存高遠,學識淵博卻淡泊通達,為人謙虛低調,柳淡風清,從不在人前顯露自己的成績。遠避塵囂,絕交世俗,潛心專注于醫療病患、培育后學、研讀資料、撰寫論著,他把精力都貢獻給了中醫事業。

楊廉方對患者也是盡心盡責,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常站在患者的角度為患者著想,受到廣大患者的愛戴和尊重,先后收到患者感謝信、錦旗數十件。

堅實的理論功底,精湛的診療技術,優異的教學成效,豐碩的科研成果,高尚的行醫品德,可敬的師表風范,這一切,都源自于他對醫學事業的一片赤誠之心。他的工作業績,受到了廣泛的贊譽和褒獎。

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頒發的特殊津貼待遇。

2000年3月被重慶市人事局、衛生局(中醫管理局)評為“重慶市名中醫”。

2012年7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2014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遴選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室指導專家。

此外,他還多次被評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等。其先進事跡被多家縣內外報刊媒體以顯著篇幅進行專題報道。面對這一切,他很平靜地說:“平凡的崗位上,做平凡的工作;平凡的生活中,做平凡的人。無愧于社會,無愧于人民,是我一生中的最大愿望。”這就是楊廉方老中醫,一個為人民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學者的心聲。

“淡泊世俗因攻讀,撰寫文章為買書;風塵仆仆緣何事,昂首高峰向晚攀!”這副對聯,是對楊廉方事業成功的詮釋和高尚人格的寫照,將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中醫中藥研究的后來者,為國家中醫中藥防治事業的發展而披荊斬棘、傳承薪火、勇攀高峰。

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副主任醫師 楊英姿

2017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什邡市| 兴化市| 县级市| 林甸县| 六安市| 濉溪县| 宁远县| 巩义市| 阳东县| 西畴县| 博爱县| 浦东新区| 邓州市| 隆林| 绥德县| 泰兴市| 印江| 祁东县| 延庆县| 牙克石市| 恭城| 涪陵区| 宁蒗| 长汀县| 长宁县| 石楼县| 黎川县| 顺平县| 花莲市| 宜良县| 泌阳县| 汝阳县| 和田市| 湖州市| 乡宁县| 宁国市| 麻栗坡县| 枣强县| 股票|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