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量兇猛(《商界》2019年第4期)
- 《商界》雜志社
- 1201字
- 2021-05-27 12:17:08
這次最有機會走慢牛,短炒已近尾聲
文/陳光明 睿遠基金總經理
我的演講一般很少會涉及短期市場,因為短期市場說不清楚,東西太多了,說完了就被打臉。但是短期市場實在太火爆了,有時候不說也覺得回避不過去,而且也希望大家能夠引起警惕。
我的看法是,短期市場炒作已近尾聲,不代表現在馬上就跌下來,人氣馬上會散。有人看空是非常值得鼓勵和贊賞的。如果就這么一路炒上去,最后又變成一地雞毛,對大家其實也不太好。
短期市場不是重點,中期的基本判斷是轉折之年,熊轉牛的轉折之年。
我從長期戰略看多未來中國的二級市場,最重要的核心原因就是靜態估值在底部區域。雖然現在漲了20%,但整體還是在底部區域,只不過一下漲20%就已經吵翻天了。
第二,中國的增長還是會有,估計可能比6%低,但是低速增長不代表沒有牛市,美國的增長從來沒有超過10%,但是人家漲了10年。
第三,產業鏈的利潤是失衡,比如金融和地產,金融的占比就占了40%,加上地產有50%多,存在調節的可能性。
第四,已經兌現了,減稅降費存在空間。
第五,外資持續買入,外資持續買入是非常重要的,對市場生態造成了非常重大的變化。關于外資買入的現象,我覺得怎么形容都不過分。未來好幾年還會持續市場生態進化的態勢,大家要高度重視外資持續買入的過程。
最后,經濟轉型越來越依賴資本市場,因為2025,政策靠補貼扶持不了企業,希望通過資本市場來扶持科技的創新,這是對的,希望資本市場更加好,這也是對的。
現在美股真的很貴,好一點的可口可樂沒啥增長,照樣二三十倍估值以上。從這個角度來講,為什么人家老外持續買茅臺,茅臺至少還有增長,市盈率也不比它們高,現金流也不比你差。
這樣看,咱們中國市場還是可以的,如果說3 000點就是頂,那也沒必要看好,也不要長期看多。但是現在的結構和表現出來的現象,完全是兩回事了。
從中長期來講,現在這一次是最有機會走慢牛的。如果剔除最近的炒作,從基本面和現在外資占比越來越高的情況來看,越來越有慢牛的機會。以前是慢不下來,現在有機會慢下來。
以前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所有產業的大部分公司都非常好,現在是前三以后的估計日子都不好過。前三以內的可能還行,老大肯定是比較好。老大覺得難過,是因為增長率下來了,但比起別人還是好很多。其他的那些尾部公司全是在出清,現在包括已經尾部的上市公司也在出清。從基本面角度來講,只有少數公司在集中化的過程。
另外,從投資者結構角度來講,那些好公司被老外買了很多之后,現在炒作的時候老外又不跟,尤其香港就更加明顯,同樣的A股、H股,中國人保A股漲這么多,港股只有你的1/5,中信建投不也是只有1/5。就算是跟了,中信建投港股從3塊多漲到8塊多,但是周五A股這邊沒跌停,香港直接已經跌到10%了,跑得比你還快,這是典型的特征。
我覺得這個階段,理論上從基本面和資金結構來看,比以前更加有機會走慢牛。但是會不會走慢牛,還是和政策也有關系。
編?輯:彭?靖?liqing326@163.com
- 下鄉共富(《21世紀商業評論》2020年第24期)(《21世紀商業評論》)
- 別讓指標毀了公司(《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第9期)
- 中歐商業評論9月刊
- 第一次領工資就該知道的理財常識·互聯網金融篇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01期)
- 管控新型風險(《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11期/全12期)
- 全球化要終結了嗎?(《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
- 低風險投資十八種武器(雪球「島」系列)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02期)
- 水深魚悅,城強賈興(《復旦金融評論》第17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04期)
- 蹚過逆全球化暗流(《復旦金融評論》第2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1年第10期)
- 如何在職場中贏得尊重(《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
- 2017年HBR精選必讀(《哈佛商業評論》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