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松癥營養與膳食指導
- 胡雯
- 2557字
- 2021-06-02 09:48:29
第一節 兒童骨骼發育階段
一、兒童骨骼發育的黃金期
每一個媽媽,都希望孩子有一個“高”起點,將來取得“高”成就。可是,由于身高受到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時候不能盡如人意。到底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挖掘成長潛能,達到比較理想的身高呢?關鍵在于把握長高的三大黃金期。
1.兒童骨骼發育有哪3個黃金期?
(1)基礎階段——學齡前期:學齡前期(2~6歲)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長高的基礎階段。6歲前補鈣,對兒童今后的成長非常重要。此階段人體骨骼處于儲備期,每天需攝入鈣800 mg。該年齡段的孩子,普遍存在偏食、厭食,鈣質攝入不足,這將直接導致孩子個頭矮小、發育期身高增幅減小。
(2)突增階段——學齡期:6~18歲是孩子發育期,孩子個頭好比雨后春筍,“嗖嗖”地直往上躥。研究發現,此階段孩子每多吸收30000 mg的鈣質,身高便可多長1 cm,而一般家庭的日常膳食中鈣含量不到孩子所需鈣質的50%,遠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若飲食中攝入鈣不足,需要額外補鈣。
(3)沖刺階段——青春期:男性17~25歲,女性16~23歲,是長高的最后沖刺階段。研究發現,此階段青少年骺軟骨還未真正愈合,每年還存在著2~3 cm的長高潛能。此時,補充足量的營養,就能充分挖掘他們的長高潛能,讓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三大黃金期環環相扣。孩子的三大黃金成長期,好比多米諾骨牌,一環扣一環,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這一階段是下一階段生長的基礎。儲備期鈣攝入不足的孩子,如果膳食不當、營養不良,就會影響發育期的身高增長;發育期的孩子若不能攝入足量鈣,勢必會影響長高的最后沖刺。因此,在孩子各階段,都要保證鈣的充分攝入。
2.阻礙兒童骨骼發育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研究表明,孩子身高雖然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但也受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以下因素尤其應注意。
(1)過早劇烈運動: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這是因為:①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統的營養狀況。②可以增加對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細胞的增殖,從而促進骨骼的生長。③可以刺激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
骺板實質是一層軟骨,存在于長骨的兩端,是用于生長的軟骨,只要骺板存在,它就會不停地繼續骨化,形成新的骨質,使骨骼增長,身高增加。
但是過早劇烈運動會增加營養物質消耗,影響骨骼和肌肉的營養供給,若再加上營養不足,就會嚴重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同時,過早地進行劇烈運動還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孩子長高。
(2)過多食用味精:味精中所含的谷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在腦組織中在以維生素B6為輔酶的谷氨酸脫羧酶的催化下可以變成β-氨基丁酸。孩子過多食用味精或含谷氨酸鈉的食物,在大腦中生成過多的β-氨基丁酸將會抑制甲狀腺激素和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一旦激素分泌不足,鈣磷就會大量丟失,孩子的骨骼生長也會受阻。
(3)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早期身體發育比同齡、同性別的正常孩子快,身材也顯得很高大,但由于過早的性發育,大量的性激素也同時促進了骨骺線過早融合,使身高增長的速度逐漸變慢。而提前出現的性發育使尚未成熟的孩子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也會影響大腦中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
(4)女性過度緊張: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丹尼爾教授發現,經常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經常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8 cm,并且很有可能成為身高不足157 cm的女性。由于這些具有緊張焦慮情緒的女孩子并不是生來就身材矮小,因此他們猜測情緒很可能抑制了掌管身高的激素正常的分泌。然而緊張情緒似乎不會導致男孩子身材矮小,這很可能與男女對壓力的生理反應不同有關。
3.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生長遲緩?
(1)2~5歲兒童:WHO生長發育曲線(WHOChild Growth Standards)是WHO于2006年發布的生長參考數據。判定生長遲緩的標準見表2-1。
表2-1 2~5歲兒童生長遲緩判別標準

即以孩子的身高和體重確定點代表其生長發育情況的點,處在靠下的第二根紅色曲線以下則代表孩子生長遲緩。
1)2~5歲男童(圖2-1):

圖2-1 男孩2~5歲身高別體重標準圖
2)2~5歲女童(圖2-2):

圖2-2 女孩2~5歲身高別體重標準圖
(2)6~18歲:采用分性別和年齡的身高來判斷(表2-2)。
表2-2 我國6~18歲學齡兒童生長遲緩判別標準(身高,cm)

二、兒童骨骼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1.兒童骨骼發育的過程是怎樣的?
(1)頭顱骨:嬰兒娩出時經過產道,故出生時顱骨縫稍有重疊,不久重疊現象消失。出生時很小或已閉合,最遲6~8周齡閉合。前囪出生時1~2 cm,以后隨顱骨生長而增大,6月齡左右逐漸骨化而變小,最遲于1.5歲閉合。
(2)脊柱:脊柱的生長反映脊椎骨的生長。出生后第一年脊柱生長快于四肢,以后四肢生長快于脊柱。出生時脊柱無彎曲,僅呈輕微后凸。3個月左右抬頭動作的出現使頸椎前凸;6個月后能坐,出現胸椎后凸;1歲左右開始行走,出現腰椎前凸。這樣的脊椎自然彎曲至6~7歲才為韌帶所固定。
(3)長骨:長骨的發育是從胎兒到成人逐漸完成的。長骨的生長主要由長骨干骺端的軟骨骨化,骨膜下成骨,使長骨增長、增粗,當骨骺與骨干融合時,標志長骨停止生長。
2.兒童骨骼發育的特點是什么?
人的骨骼成熟經過嬰兒、兒童、青少年和青壯年以后,最終取得了峰值骨量。骨骼的發育是一個連續、有階段性的過程。研究發現,營養、體育活動及內分泌等因素均與兒童骨骼發育有關。
(1)營養因素:維生素D對骨和軟骨的正常代謝極其重要。兒童缺乏維生素D可導致佝僂病,青春期缺乏維生素D可造成骨盆發育不良。應適量增加孕婦妊娠期、嬰幼兒及學齡期兒童鈣劑和維生素D的補充,尤其是在日照時間不足的冬季。同時可通過曬太陽、進食深海魚、動物肝臟、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的天然食物的方式進行補充。
兒童早期缺鈣會影響身體的骨骼發育,長期缺鈣易患佝僂病。鈣缺乏還會直接造成骨密度降低、骨強度減弱,長期缺鈣可能導致骨質疏松。此外,蛋白質和鋅等營養素也對促進骨骼發育有重要的作用。
(2)體育活動:適宜體育鍛煉可促進兒童骨骼發育。兒童和青春期體育活動量對骨骼礦化具有深遠影響,能預防和延緩成人期骨質疏松及骨折。但過早進行劇烈運動可能消耗過多體力,影響骨骼和肌肉的營養供給,還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對骨骼發育帶來負面影響。
(3)內分泌因素:生長激素、性激素分泌不足可直接影響兒童骨骼發育,導致成年后骨密度較低。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糖皮質激素增多等也會影響骨骼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