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從“頭”開始
長時間以來,大腦在人們眼中都是神秘的存在,我們的意識在這里產生,我們的情感在這里醞釀,我們的喜怒哀樂、一舉一動都和大腦息息相關。大腦之于人類,就像CPU(中央處理器)之于電腦,它是我們的中樞,外界的所有信息都需要經過大腦的加工,才能組成有價值的思想。這些思想通過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成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一場場出色的演講和無數閃爍著思想光輝的精神果實。
我們知道,思維雖然強大,但并非總是在良好地運轉,就像車輛一樣,它有時候也會拋錨,有時候也會開到錯誤的路上去。有人可能會想,思維有沒有規律可循呢?如果我們知道了它的運行規律,也許就可以讓它更好地按照我們的需求運轉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組例子。
案例一:
所有的猴子都是哺乳動物。
金絲猴是猴子。
因此金絲猴是哺乳動物。
案例二:
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
銳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
鈍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
因此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從一些前提得出一個結論的形式,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區別嗎?有些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金絲猴是哺乳動物”這則例子符合經典的三段論形式,即由一個大前提、一個小前提推理出結論。三段論推理是演繹推理的一種簡單形式。“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則是通過對已知條件的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這兩組例子在我們的腦內加工時,思考的順序是不同的。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問題時,是不是也經常使用這樣的思考順序,比如:
周一公司要開會。
今天是周一。
今天公司要開會。
根據“今天是周一”得出“今天公司要開會”的結論以后,我們就會考慮下一步的行動,比如是否要準備一些開會時需要用的文件,是否需要調整工作安排空出開會的時間,等等。這是一個使用演繹推理解決工作問題的典型應用場景。再來看一個例子:
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
運動可以讓身材更好。
運動可以讓心情愉悅。
我應該經常運動。
因為運動有“增強免疫力、讓身材更好、讓心情愉悅”這些好處,所以可以得出“我應該經常運動”的結論。為了執行這個結論,我需要做一系列工作,例如查看日程安排為運動留出時間,檢查家里有沒有合適的運動裝備,考慮是否需要辦健身卡、是否需要請健身教練等。在這個場景下我們使用的是歸納推理。
上述兩種推理方式就是我們常用的兩種組織思維的方式: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可以看出,這兩種推理方式都具有清晰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前提條件和結論呈現明顯的金字塔結構。如果我們在思考的時候能恰當地利用這樣的邏輯,必然能幫我們更好地梳理思維。
在思維的過程中,我們使用的邏輯推理順序就是我們的思想組織的順序,如果使用演繹推理組織思想,這些思想呈現的就是演繹順序,把這些思想寫成文章或做成演講,文章或演講也就具有演繹順序,它們的金字塔結構就是用演繹順序架構的。
多多運用邏輯,能讓我們先人一步,使思想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架構,這將為我們的后續工作提供莫大的幫助。在后文中我們還會提到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更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