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三)
- 袁世碩主編
- 773字
- 2021-05-21 17:00:17
六 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曾任嘉禾判官,晏殊薦為永興軍通判,又歷知渝州、虢州,官至尚書都官郎中。以詞著名,兼長小令和慢詞,多寫閨閣戀情、羈愁鄉思。風格蘊藉含蓄。有《安陸集》,詞集單行的又有《張子野詞》。
天仙子[1]
時為嘉禾小倅[2],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3],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4]。往事后期空記省[5]。沙上并禽池上暝[6],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彊村叢書》本《張子野詞》卷二
木蘭花[7]
乙卯吳興寒食
龍頭舴艋吳兒競[8],筍柱秋千游女并[9]。芳洲拾翠暮忘歸[10],秀野踏青來不定[11]。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12]。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彊村叢書》本《張子野詞·補遺上》
[1] 這首詞寫于作者任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時,從詞的內容看,當是惋惜青春流逝以及懷念意中人的。其中描寫景物的句子頗為精采,王國維《人間詞話》說:“‘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2] 小倅(cuì翠):小官。倅,副職,此指輔助州郡長官的官吏。
[3] 《水調》:曲調名,相傳為隋煬帝所制,其音悲苦感傷。唐、宋時頗為流行,大曲有《新水調》,詞有《水調歌頭》。
[4] 流景:如流水般逝去的光景。
[5] “往事”句:意謂過去的事與后來的期約都化為空幻,徒然在記憶中留下悔恨。后期,后會之期。
[6] 并禽:雙雙棲息的水禽。
[7] 這首詞作于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歲退居在家時。作品上片描寫了家鄉寒食節熱鬧的游樂場面,下片借清明的月景表達了自己澄澈恬淡的心境。
[8] 龍頭舴艋(zéměnɡ 則猛):船頭翹起并飾以龍形的小舟。
[9] 筍柱秋千:用竹子制成的秋千架。
[10] 拾翠:采拾翠鳥的羽毛。語出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11] 來不定:歸還時間無定準。
[12] 已放笙歌:指已遣散歌舞隊。當時叫放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