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五

儀禮

《三禮義宗》云:“《儀禮》十七篇,吉禮三,兇禮四,賓禮三,嘉禮七,軍禮皆亡。”《禮器》注:“《曲禮》,謂今禮也。”即指《儀禮》。而《儀禮》疏云:“亦名《曲禮》。”晉荀崧亦云。朱文公從《漢書》臣瓚注,謂《儀禮》乃經(jīng)禮也。《曲禮》皆微文小節(jié),如今《曲禮》、《少儀》、《內(nèi)則》、《玉藻》、《弟子職》,所謂‘威儀三千’也。《逸禮·中霤》在《月令》注疏。《奔喪》、《投壺》,《釋文》引鄭氏云:“實《曲禮》之正篇。”又《遷廟》、《釁廟》,見《大戴記》,可補《經(jīng)禮》之闕。

韓文公《讀儀禮》謂:“考于今,無所用。”愚謂天秩有禮,小大由之,冠昏喪祭,必于是稽焉。文公大儒,猶以為無所用,毋怪乎冠禮之行,不非鄭尹而怪孫子也。

《藝文志》謂之《禮古經(jīng)》,未有《儀禮》之名。張淳云:“疑后漢學(xué)者見十七篇中有儀有禮,遂合而名之。”孔壁古文多三十九篇,康成不注,遂無傳焉。注謂古文作某者,即十七篇古文也。《論衡》以為宣帝時河內(nèi)女子壞老屋得佚《禮》,恐非。《天子巡狩禮》、《朝貢禮》、《王居明堂禮》、《烝嘗禮》、《朝事儀》,見于《三禮注》,《學(xué)禮》,見于賈誼書,《古大明堂》之禮,見于蔡邕論,雖寂寥片言,斷圭碎璧,猶可寶也。

《六藝論》“五傳弟子”,謂高堂生之學(xué),蕭奮、孟卿、后蒼、戴德、戴圣也。

《士冠禮》注:“今之未冠笄者,著卷幘,頍象之所生。滕、薛名蔮為頍。”蔮,古內(nèi)反。《續(xù)漢輿服志》:“蔮,簪珥。”《集韻》有簂、幗,無蔮字。疏云:“卷幘之類。”《隸釋·武榮碑》云“闕幘”。

“兄弟畢袗玄”,注:“袗,同也。古文袗為均。”疏云:“當(dāng)讀如《左傳》‘均服振振’。”按《后漢·輿服志》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蓋“袀”字誤為“袗”。《釋文》之忍反,亦誤。

《士冠禮》有“醮用酒”,注以為“用舊俗”。《士喪禮》云“商祝、夏祝”,則禮之兼夏、殷者。

“二十為字,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此《儀禮》賈疏也。“二十已有‘伯某甫’,仲、叔、季。雖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至五十直呼伯仲”,此《禮記》孔疏也。朱文公曰:“疑孔疏是。石林謂五十為大夫,去‘某甫’,言伯仲而冠以氏,如南仲、榮叔、南季之類。然仲山甫、尹吉甫皆卿士,亦以字為重。”

冠辭“令月吉日”、“吉月令辰”,互見其言。《論語》“迅雷風(fēng)烈”,《九歌》“吉日兮辰良”,相錯成文。

《士昏禮·目錄》“日入三商為昏”,疏云:“商謂商量,是漏刻之名。故《三光靈曜》亦日入三刻為昏,不盡為明。按馬氏云:日未出、日沒后皆二刻半,前后共五刻。今云三商者,據(jù)整數(shù)而言,其實二刻半也。”《詩》正義云:“《尚書緯》謂刻為商。”夏文莊《蓮華漏銘》:“五夜持宵,三商定夕。”蓋取此。蘇子美亦云:“三商而眠,高舂而起。”

《鄉(xiāng)飲酒》疏曰:“鄉(xiāng)大夫飲酒,尚德也。黨正飲酒,尚齒也。”公是劉氏曰:“謀賓介于先生,尚德也。旅酬以齒,老者異秩,尚年也。大夫為僎,坐于賓東,尚爵也。”

《鄉(xiāng)射禮》“設(shè)豐”,《燕禮》“有豐”,注:“豐形似豆而卑。”《三禮圖》云:“罰爵,作人形。豐,國名也,坐酒亡國,戴盂戒酒。”崔駰《酒箴》:“豐侯沉酒,荷罌負(fù)缶,自戮于世,圖形戒后。”李尤《豐侯銘》:“豐侯醉亂,乃象其形。”

《燕禮》疏“四向流水曰東霤”,《考工記》之“四阿”,《上林賦》之“四注”也。兩下屋曰東榮,《檀弓》之夏屋也。《士冠禮》注:“周制自卿大夫以下,其室為夏屋。”

夏侯勝善說禮服,謂《禮》之喪服也。蕭望之以禮服授皇太子,則漢世不以喪服為諱也。唐之奸臣以兇事非臣子所宜言,去《國卹》一篇,而兇禮居五禮之末。五服如父在為母、叔嫂之類,率意輕改,皆不達(dá)禮意者。五服制度附于令,自后唐始。見《五代史·馬縞傳》。

《宋·何承天傳》云:“先是《禮論》有八百卷,承天刪減并合為三百卷。”又王儉別鈔《條目》為十三卷,梁孔子祛續(xù)一百五十卷,隋《江都集禮》亦撮《禮論》為之。朱文公謂:“六朝人多精于《禮》,當(dāng)時專門名家有此學(xué),朝廷有禮事,用此等人議之。唐時猶有此意。”潘徽《江都集禮序》曰:“明堂曲臺之記,南宮東觀之說,鄭、王、徐、賀之答,崔、譙、何、庾之論,簡牒雖盈,菁華蓋鮮。”杜之松借王無功《家禮問》、《喪禮新義》,無功條答之。又借王儉《禮論》,則謂:“往于處士程融處曾見此本。觀其制作,動多自我,周、孔規(guī)模,十不存一。”今諸儒所著皆不傳,蓋禮學(xué)之廢久矣。

《禮》特牲不言牢。《楚語》“天子舉以太牢”注:“牛、羊、豕也。”“卿舉以少牢”注:“羊、豕。”《漢·昭紀(jì)》“祠以中牢”注:“中牢即少牢,謂羊、豕也。”唐《牛羊日歷》,牛僧孺、楊虞卿有“太牢筆,少牢口”之語。然太牢非止于牛,少牢非止于羊也。

歐陽公自云“平生何嘗讀《儀禮》”,而濮議為言者所詆。高抑崇于鄉(xiāng)飲考《儀禮》不詳,而朱文公譏之。禮學(xué)不可不講也。

“布八十縷為一升”,鄭謂:“升當(dāng)作登。登,成也。”吳仁杰曰:“今織具曰簆,以成之多少為布之精粗,大率四十齒為一成,而兩縷共一齒。”正合康成之說。衰三升,其粗者。緇布冠三十升,其細(xì)者。

《聘禮》注“君行一,臣行二”,疏謂出《齊語》。今按此晏子之言,見《韓詩外傳》:“衛(wèi)孫文子聘魯,公登亦登。叔孫穆子曰:‘子不后寡君一等。’”

“皮樹”,注云“獸名”。張鎰《三禮圖》云:“皮樹,人面獸形。”它書未見。

《詩》、《禮》相為表里。《賓之初筵》、《行葦》可以見《大射儀》;《楚茨》可以見《少牢饋食禮》。

《燕禮》:“公與客燕,曰:‘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請吾子之與寡君須臾焉。使某也以請。’對曰:‘寡君,君之私也。君無所辱賜于使臣,臣敢辭?’”春秋辭命之美,有自來矣。

《覲禮》:“諸侯覲于天子,為宮方三百步,四門,壇十二尋,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陳宣帝太建十年,立方明壇于婁湖,以始興王叔陵為王官伯,臨盟百官。此與蘇綽之“六官”、蘇威之“五教”何以異?《傳》曰:“不協(xié)而盟,無故而盟百官,不幾于戲乎!”

《士相見義》曰:“古者非其君不仕,非其師不學(xué),非其人不友,非其大夫不見。”

“鄉(xiāng)先生”,謂父師、少師,教于閭塾也。古者仕焉而已者,歸教于閭里。《書大傳》謂之“父師”、“少師”,《白虎通》謂之“右?guī)煛薄ⅰ白髱煛薄?/p>

庠為鄉(xiāng)學(xué),有堂有室。序為州學(xué),有堂無室。有室則四分其堂,去一以為室,故淺。無室則全得其四分以為堂,故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蒙山县| 新郑市| 乌拉特后旗| 郑州市| 嵊泗县| 庆元县| 洮南市| 宽甸| 政和县| 都昌县| 石河子市| 澄城县| 资阳市| 罗定市| 开平市| 永安市| 海兴县| 遂平县| 武乡县| 枝江市| 扎赉特旗| 措勤县| 义乌市| 盖州市| 清水县| 苏尼特左旗| 阳山县| 金塔县| 吴桥县| 饶阳县| 庐江县| 合川市| 北京市| 石家庄市| 长乐市| 德州市| 麻城市| 广东省| 抚松县|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