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觀察:通過價值流圖創造價值、消除浪費(珍藏版)
- (美)邁克·魯斯 約翰·舒克
- 1353字
- 2021-05-21 15:19:09
推薦序
當我們在1996年秋初次發行《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時,曾敦促讀者要本著大野耐一及其他“豐田系統”開拓者的精神放手去做。迄今為止,該書已經印刷了30余萬冊,我們不斷收到讀者發來的電子郵件、傳真,打來的電話,寫來的信件甚至個人報告。我們了解到,你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采納了我們的建議。
然而,我們也發現有些讀者偏離了我們在《精益思想》一書第11章(第2版第15章)所強調的循序漸進的轉變過程:
1.在公司內部找出一位推動改革的領導人(你就是一個理想的人選);
2.找到一位“先生”(sensei,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
3.創造一個危機,使你在公司中能激勵新的改革。
但這時,他們直接就跳到了第5步:
5.找出重要的環節,然后迅速消除浪費,短期內取得令人震驚的成果。
然而,這被忽略的第4步實際上是最為關鍵的:
4.為產品系列繪制一幅價值流圖。
遺憾的是,我們發現很多人沒有遵循這個建議,往往一頭鉆進消除浪費的工作里去,并沒有認真地完成這關鍵的一步。有些公司輕率地直接進入大規模的消除浪費的活動中,發動改進攻勢,或者進行不斷的“閃電戰”。盡管這些精心策劃的措施,改善了產品價值流中的一部分,但價值流在下游庫存的沼澤里停滯不前。這種結果沒有達到節省成本的最高效益;對顧客來說,質量和服務也都沒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對供應商來說,并沒有獲得好處。在某些價值領域里,這種結果雖然可以接受,但從整體價值流,尤其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則不盡令人滿意。
這種急進性的改進使得精益具有時效性,過一段日子就被束之高閣,取而代之的是“消除瓶頸”(根據“約束理論”)、六西格瑪方案(針對一家公司最明顯的質量問題)或者其他種種改善方案。但是這些項目都帶來了同樣的結果:在某些程序上取得了孤立的成績,卻沒有成功地帶動全面改進。
因此,我們發現了一個緊迫的需要,那就是如何為精益思想者提供一個最重要的工具,幫助大家持續消除浪費。精益企業研究所的第一個“工具”就是“價值流圖”。在本書中,邁克·魯斯和約翰·舒克將向大家介紹,如何繪制價值流圖,并展示這個價值流圖工具如何幫助經理、工程師、生產管理員、計劃員、供應商以及顧客找出浪費,并發現價值。
只有將改善和精益生產戰略性地應用在價值流中,才能獲得最大的成效。價值流圖使你能夠看清每一道工序,將它們從復雜的狀況中拉出來,并根據精益的原則,創建一個更有效的價值流。每次修改價值流時,你都可以使用同樣的工具。
我們組織了一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作者團隊:研究豐田的邁克·魯斯曾與許多公司合作,介紹精益生產,并且還在密歇根大學任教;約翰·舒克曾在豐田工作了10年,大部分時間用于指導供應商如何發現問題,目前擔任精益企業研究所的高級顧問。他們擁有大量的知識和經驗,那是他們經過多年鉆研獲得的學習曲線。現在,他們把這些知識和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們希望《精益思想》的讀者和從事精益的同行,學習使用這個圖析工具,還希望你能告訴我們關于使用這個工具的建議。我們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希望聽到你的成功案例,更想了解你遇到的困難。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動手去畫”!一個產品系列接著另一個產品系列地去繪制價值流圖。先從公司內部開始,然后再擴展到公司外的供應鏈。請告訴我們你的經驗,我們會與其他的精益同好分享。
詹姆斯·沃麥克(Jim Womack)和丹·瓊斯(Dan Jones)
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英國赫爾福得小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