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第3版)
- 林勛亮 陳海權 張鐘允主編
- 1007字
- 2021-05-19 18:04:42
第4章 物流成本管理
本章學習目標
· 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特點及類別;
· 了解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的對象;
· 掌握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的方法;
· 熟悉物流成本分析的內容;
· 掌握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引導案例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從稅費、融資、交易、人工、用能用地、物流、資金周轉、內部挖潛八個方面,提出30條具體措施,打出了降低企業成本的“組合拳”。
《工作方案》提出,要較大幅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并設立了具體的量化指標,對提高實體經濟企業物流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義。
物流業作為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對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引領性作用。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降低產生物流費用的企業的物流成本,并根據企業改變物流運作方式(供應鏈管理和服務外包),發展第三方物流,實現企業物流轉型升級,從而有效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
由于產業發展階段、結構和運作方式等原因,我國物流成本長期處于較高水平,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在16%以上,在企業經營層面,物流費用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一直未低于8%,其中工業企業的這一指標更是接近9%。初步測算,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就可為工業企業節省超過9000億元的費用,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超過6500億元的效益。
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成本依然較高。目前,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約為同期美國的2倍、日本的2倍、德國的1.9倍,物流費用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大約比美國高0.6個百分點、比日本高3.5個百分點,這表明,未來我國的物流成本依然還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間。物流成本占據了企業成本的較大部分,又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間,成為名副其實的企業“第三利潤源”,是我國實體經濟企業降成本的重點領域之一。
《工作方案》提出了“改善物流業發展環境,大力發展運輸新業態”“合理確定公路運輸收費標準,規范公路收費管理和監督執法”“規范機場鐵路港口收費項目,清理不合理服務收費”等措施??梢灶A見,在《工作方案》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智能化、標準化水平將不斷提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應用將更加廣泛,新型物流業態將更多涌現,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物流費用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有望繼續降低,企業物流能力建設和水平提升的步伐會不斷加快。
資料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