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公元1593年)3月15日,宋應昌派沈惟敬和胡澤、沈思賢一起前往王京談判,到達王京后,緊接著明朝和日本的第二次談判在龍山倉正式開始后沈惟敬就向他們提出了明朝方面給出的談判條件:“汝能滌志前非,盡還朝鮮故土,并還兩王嗣以及陪臣等,歸報關白上章謝罪,本部即當奏題,封爾關白為日本國王。”
同時,沈惟敬還向他們給出了幾條理由,主要的理由有兩條:
一、日軍沒有明軍厲害,并且武器、戰術等方面也都不比不上明軍。
二、明軍士兵的人數眾多,并且朝鮮戰場距離明朝非常近,目前明朝已經出動陸軍和一支龐大的海上水師船隊,前去阻斷日軍的歸路。并且日軍的兵力遠遠沒有明軍的兵力多,日軍長期作戰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疲勞之中,而且在異國他鄉的朝鮮作戰,糧食供給又跟不上,如果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日軍只會打敗仗。
但是沈惟敬把明朝方面給出的談判條件和幾條理由說完后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等人都沒有一點反應,于是沈惟敬把第二條理由再詳細說了一遍:“二位將軍,我們天朝的袁黃和劉黃裳兩位贊畫已經率領40萬大軍行動,并且現在已經分成兩隊,一隊去鳥嶺截住你們日軍的退路,另一隊到漢江截住你們的糧道,還有經略宋應昌、提督李如松二位大人率領30萬大軍,馬上就要到了。你們日軍現在立即把兩位朝鮮王子和大臣們交出來,然后滾回你們日本去,封貢之事就可以辦成,而且兩國之間沒有了仗打,豈不是更好?”
劉黃裳(公元1529~1595年),字玄子,明朝著名文人,河南汝寧府光州(今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人,父親劉繪也是明朝著名文人,并官至重慶知府,弟弟劉黃鼎也是明朝著名文人。萬歷14年(公元1586年)劉黃裳考中進士后擔任過刑部主事和兵部員外郎的官職。萬歷朝鮮戰爭爆發后劉黃裳在宋應昌帳下和袁黃一起都擔任軍營贊畫,并隨東征大軍一進入朝鮮抗擊日軍,后來官至兵部郎中,著有《藏征館集》。
小西行長知道沈惟敬說的話好多時候都是吹牛,并且說的從不靠譜,于是他聽完沈惟敬說的這幾句恐嚇的話也就沒放在心上,而且小西行長根本就不想讓一步,他堅持說要在王京一直等到了封貢結束,再率領軍隊撤退。
沈惟敬一看小西行長堅持不肯讓步,覺得這可不行,于是他對小西行長說道:“小西將軍,封貢是一件大事,不是派一兩名使者就能夠解決完成的,為了兩國的面子,至少先把釋放朝鮮的兩位王子和陪臣們,這樣我們才能談的下去。”
但是加藤清正聽到后對沈惟敬大聲說道:“大人,兩位王子和陪臣們是我加藤清正抓的,我說不放,就不會放他們。”
朝鮮的兩位王子臨海君李珒、順和君李??和陪臣們是在明朝萬歷20年、朝鮮宣祖25年(公元1592年)7月24日朝鮮咸鏡道的會寧一起被加藤清正率領的日軍第二軍團俘虜,并且到現在加藤清正率領的第二軍團的手里,而且朝鮮的兩位王子和陪臣們又是談判的重要籌碼,可是加藤清正堅持不釋放他們,誰都也無可奈何。
李珒(公元1572~1609年),幼名鎮國,李氏朝鮮王朝中期宗室,是朝鮮宣祖李昖庶長子,光海君李琿的長兄,母親是恭嬪金氏,封臨海君。在李昖長期沒有嫡長子的情況下,作為庶長子的臨海君李珒本來應該被立為世子,但因為李珒“荒怠不學,縱奴作弊尤甚”的行為,一直沒有被李昖立為世子,萬歷朝鮮戰爭爆發后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4月29日(公元1593年6月8日),李昖立次子、李珒的弟弟光海君李琿為世子。
李??(公元1580~1607年),朝鮮宣祖李昖的庶六王子,母親是順嬪金氏,封順和君,李珪性格暴虐,仗著自己是王子的身份,李??就經常任性妄為地干許多壞事,比如經常強奪百姓的農田和別人的家奴。
看來談判的氣氛馬上就要發生變化了,小西行長于是立即小聲在沈惟敬的耳朵邊悄悄小聲說道:“大人,我們日本當初就沒有與你們大明成為敵人的想法,大明朝廷只要同意我們通貢,我們就立即率領軍隊撤退。”然后小西行長又指著加藤清正說道:“大人,我跟加藤之間一直都有很深的矛盾,向來不和,他就仗著自己抓了區區兩個王子的功勞,就整天在我面前揚武揚威的,我早就煩透了,根本就不想打,只盼著能早一天回到日本。只要大人稍微松口,我這里再調解一下,這件事情不就辦成了。”
那么沈惟敬聽了小西行長說的話是什么反應,談判會如何進行下去,下一章再為大家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