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協調人際關系(2)
- 卡耐基人性的優點人性的弱點(下):人性的弱點篇
- 卡耐基
- 4956字
- 2021-05-31 09:43:34
我們也不例外,日常每當我們想訓斥和責怪他人的時候,都要先想一想:如果林肯碰到這個問題,他會如何解決?
我年輕時,總希望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當時,理查德·哈丁·戴維斯剛出現在美國文壇上,頗引人注目。我那時正好幫一家雜志撰文介紹作家,便寫信給戴維斯,請他談談他的工作方式。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封很可笑的信。
此前,我收到一封來信,信后附注:“此信乃口授,并未過目。”這話留給我極深的印象,顯示此人忙碌,但很慎重。于是,我在給戴維斯的回信后面也加了這么一個附注,希望能給戴維斯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戴維斯根本沒有提筆給我寫回信,只把我寄給他的信退回來,在信后潦草地寫了一行字:“你的禮貌真是沒有禮貌。”
的確,我是弄巧成拙了,受到這樣的指責并沒有錯。但是,我仍覺得很惱火,甚至十年后我獲悉戴維斯過世的消息時,第一個念頭仍然是我受到的傷害。這件事我實在羞于承認。
以后,如果你想留下一段令人永遠難忘的積怨,只要發表一點兒刻薄的批評即可。
馬克·吐溫常常會大發脾氣,寫信的火氣之大足可以把信紙燒焦。例如,有一次,他寫了一封信給激怒了他的那個人:“給你的東西應該是死亡埋葬許可書。你只要開口,我一定會協助你弄到這份許可書。”
還有一次,他寫信給一位編輯,談到一名校對企圖“改進我的拼字和標點”。他以命令的口氣寫道:“此后這方面的情形必須遵照我的底稿去做,并且要教那個校對把他的建議留在他那已經腐朽的腦子里面。”
寫過這些言辭可以刺傷人心的信后,馬克·吐溫感到很痛快,怒氣也煙消云散了。當然,這些信也沒有引起任何不好的反應,因為他的太太已經悄悄地把這些信保留下來,這些信根本就沒有寄出去。
你是否也想勸某人改掉一些壞習慣呢?棒極了,我非常贊成。但為何不從你自己開始呢?從一個純粹自私的觀點來說,這比有意改進別人獲得益處更多,是的,而且所冒的風險也少得多了。
布朗寧說:“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斗,他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要革除你自己的所有缺點,也許要到圣誕節才辦得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在假期里好好休息一番,再利用元旦規勸、批評別人。
請不要忘記,我們所面對的并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而是充滿了情緒變化、成見、自負和虛榮的動物。
刻薄的批評,使得敏感的湯瑪斯·哈代永遠放棄了小說寫作。湯瑪斯·哈代是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經典作家和多產作家之一。
本杰明·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并不圓滑,后來卻變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應對,精明干練,并被任命為美國駐法大使。“我不說任何人的壞話,我只說我所知道的每個人的一切長處。”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著名試飛員包布·胡佛不但擔任各種試飛任務,而且經常為航空展覽做飛行表演。有一次,他在圣地亞哥航空展覽中表演完畢后飛回洛杉磯。正如《飛行》雜志所描寫的,在空中300尺的高度,兩具引擎突然熄滅。由于他熟練的技術,他操縱飛機著陸,但是飛機嚴重損壞,所幸人沒有受傷。
在迫降之后,胡佛第一個行動就是檢查飛機燃料。果然不出所料,他所駕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螺旋槳飛機,居然裝的是噴氣機燃料,而不是汽油。
回到機場后,他要求見見為他保養飛機的機械師。那位年輕的機械師為他所犯的錯誤而極為難過。當胡佛走向他的時候,他正淚流滿面。由于他的疏忽,使得一架非常昂貴的飛機毀于一旦,而且差一點兒要了三個優秀飛行員的性命。
你可以想象胡佛必然大為震怒,并且預料這位榮譽心極強,事事要求精確的飛行員必然會痛責機械師的疏忽。但是胡佛并沒有責罵那位機械師,甚至連一句批評的話都沒有說。相反,他用手臂抱住那位機械師的肩膀,對他說:“為了顯示我相信你不會再犯錯誤,我要你明天再為我保養F-51飛機。”
在家庭里,父母作為長輩,也會經常批評自己的兒女。你一定以為我會說“不可以批評”,但是我不想這樣說。我只是說:“在你批評孩子之前,請你讀一讀美國新聞教導的典型文章之一《不體貼的父親》。”這篇文章首先登在雜志《家庭紀事》的社論欄中。經過作者允許,我們照著《讀者文摘》的節要版,把這篇文章刊印在下面。
《不體貼的父親》是一篇有感而發的小品文,卻打動了很多讀者的心弦,以至成為大家最喜歡而一再轉載的文章。自從這篇文章第一次刊載出來以后,其作者李文斯登·勞奈德說:“在美國有很多雜志和報紙紛紛轉載這篇文章,外國的情形也與此差不多,我自己就同意過成千上萬的人,讓他們在學校、在教堂,以及在演講臺上宣讀這篇文章。它還在無數的機會和節目中廣播出去。奇特的是,大學刊物登載它,中學刊物也登載它。有的時候,一篇小文章卻深深地透達人心,這一篇小文章確實也產生了同樣的效果。”
不體貼的父親
來,我的寶貝,聽,你的爸爸告訴你。此時你躺在床上,睡得正熟,小手掌枕在你面頰之下,你的額頭微濕,蜷曲的金發粘在上面。
幾分鐘之前,我在書房里看報紙的時候,一陣懊悔的浪潮淹沒了我,使我喘不過氣來。帶著愧疚的心,我輕輕地推開你臥室的房門,悄悄地來到你的床邊。
寶貝,我常常對你發脾氣:在你穿衣服上學的時候,因為你只用毛巾在臉上抹了一下,我責備你;你沒有擦干凈你的鞋子,我又對你大發脾氣;看到你把你的東西丟在地板上,我又對你大吼大叫。
在吃早飯的時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錯處,把東西潑在桌上,吃東西狼吞虎咽,把手肘放在桌子上,在面包上涂的牛油太厚。
在你出去玩而我去趕火車的時候,你轉過身來向我揮手,大聲地說:“再見,爸爸!”而我則皺著眉頭對你說:“挺起胸,站直點兒!”
晚上也是一樣。我走在路上時,就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彈珠,你的長襪子上破了好幾個洞。我在你朋友面前押著你回家,使你受到羞辱,并對你吼叫:“襪子要花錢買的,如果你自己掙錢買時,你就知道注意了!”你可能想不到,我的孩子,做父親的居然說這種話!
你還記得嗎?在上床睡覺之前,你小心翼翼地來到我書房門口,見我正在看報,猶豫著不敢進去。我從報紙上面看到了你,對你的打擾頓感不耐煩:“你要干什么?”
你沒有說話,只是快步跑過來,抱住我的脖子親吻我。你小手臂那緊抱的力量顯示出一份情愛,那是上帝種在你心田里的,我的任何漠視也不能使之凋萎。你吻過我就走了,腳步快速地輕踏樓梯,上樓去了。
我的寶貝,就在你轉身的瞬間,報紙從我手中滑到了地板上,一陣使我難過的、強烈的恐懼涌上了心頭。
習慣真是害我不淺,吹毛求疵和訓斥的習慣,這是我對你作為一名小男孩的方法。這不是我不愛你,而是對年輕人期望太高了。我以自己年齡的尺度來衡量你。
我的寶貝,你的本性中有著那么多真、善、美,你小小的心猶如包含并照亮群山的晨曦,你跑進來并親吻我道晚安的自發性沖動顯示了這一切。
今晚對于我來說,什么都沒有你更重要,我放下一切,徑直來到你的床邊,跪在黑暗中,心里充滿了愧疚。
這只是個沒有太大效用的贖罪,我知道如果在你醒著的時候告訴你這一切,你也不會明白。但是從明天起,我要做一名真正的父親。
我要做你的好朋友,你受苦難的時候我也受苦難,你歡笑的時候我也歡笑。我會拋棄一切不耐煩的話和呆板的表情,我會像在一個典禮中一樣莊嚴地宣布:“他只是一個男孩,一個小男孩!”
我想,我以前是把你當作一名大人來看了。但是我的孩子,我現在看到的你,蜷縮著,疲倦地睡在小床上,完全還是嬰孩的模樣。就是昨天,你還躺在你母親懷里,頭靠在她的肩上,我以前要求得實在太多太多了。
我們不要責怪別人,我們要試著了解他們,我們要試著明白他們為什么會那樣做,盡量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有意義得多;而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正如詹森博士所說的:“上帝自己也不愿意審判人,直到末日審判的到來。”記住: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寬恕。
第一印象最關鍵
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就理論而言,無論如何,都是談不上合理的,有許多事情,由于長期的習慣和惰性,變得不合理了。但你千萬不要試著去打破這些不合理的習慣,否則的話,在應酬的路上,就要遭遇到對方“心理上的抵抗”。
所謂“心理上的抵抗”,是對方認為你不近人情。一旦讓對方有了這種感覺,你的應酬效果自然就會大大降低。
關于這些“不合理”的日常生活習慣和方式,例子真是不勝枚舉,最平凡的小事,是日常見面那種禮貌。比如我們與朋友見面,即使沒有失禮的地方,也一定會說:“真是太失禮了。”
即使是別人邀請你去,臨行時也總會說一句:“打擾你了!”你去某公司任職,即使不是某人介紹的,他問起你時,你也會說:“這完全是托你的面子啊!”
但試想一下,假如你不說這種不合理的話,在別人看來,你就是極不近人情。不過,如果你到了歐洲或某些地方,你照上面的方式講這種禮貌話,就不合適了。
在日本,公共汽車售票員向每個下車的乘客說:“多謝你!”對上車的乘客說:“對不起,讓你久等了。”假如國內的公共汽車售票員對客人這樣說,那乘客一定會覺得這售票員的大腦出了問題。所以不是合理不合理的問題,而是因為每個地方的生活風俗習慣不同,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別人對你,或你對別人都是如此。在應酬上,如果“第一印象”不好的話,想要挽回就要費很大的努力才行,這一點是不得不引起注意的。
良好的第一印象與服飾密切相關。也許有人要問:“服裝還會成為問題嗎?應酬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你看見一個成年人穿了一條牛仔褲,你會有輕佻的印象嗎?你看到某人穿的長褲褲管正中沒有一條線,你會感覺這很“不好看”嗎?如果你的答復都是正面的,那么你就沒有正視現實。
請留意你的服裝吧,這并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時髦的衣服,只是請你穿得使人有整齊、清潔之感,至于衣服的新與舊,質料的好與壞,都不成問題。
美國有很多家大公司對所屬雇員的裝扮都有“規格”,當然,這種規格并不是指定要穿成怎么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觀感”的“水準”。
在專家們所著的書中,提出應酬前衣飾應該注意以下六點:
一、鞋擦過了沒有?
二、褲管有沒有線?
三、襯衫的扣子全都扣好了沒有?
四、胡子刮過沒有?
五、梳好頭發沒有?
六、衣服的褶皺是否注意到?
不只在美國如此,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泰國有一家保險公司的外勤員向公司報告,當他們對農民進行勸說工作時,穿戴整齊比穿得不好,在成績上相差很多,可見農民本身雖然穿得不好,但是對穿得整齊的人,總是能產生較強的依賴感。
因此,不要過分嘲笑“先敬羅衣后敬人”這種社會風習。我們進行應酬時,應該重視一下現實,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話,一些不必要的失敗就在所難免了。
對于陌生人,找別人介紹一下是最好不過的了。以國外的人壽保險經紀人為例,他們去找新的主顧,現在都已采用“托人介紹”的方式,因為有人介紹,就絕不會吃閉門羹。
當然,幫你寫介紹信的人,一定是在對方心目中很有面子的,如果那是一個令對方討厭的人,其結果必定是很糟的。
在現今社會,介紹信正逐漸被名片加若干字句代替了,這是較好的辦法。因為介紹信對方要打開來看,有的人看過信拒絕信內所提事項時,會把原信退回來人,這時就使來者十分難堪;假如寫名片的話,這種情形就能避免了。
卡迪克在他所著的《應酬之道》中說:“和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最好用介紹人做初見面的話題。”這話是最為中肯的。
應酬時間的長短問題,在一種恰當的應酬上,有很重要的價值。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從應酬的本質、目的和種類去加以判定。但我們要知道,現在的市內公用電話規定基本通話時間是三分鐘,這一規定是經過深刻的研究才做出決定的。它旨在說明一件小事情,應該在三分鐘內了結;假如事情不是一說即合,或者需要辯論的,就是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也是極有可能的。
但是一種不變的原則,就是我們應該盡量縮短應酬時間,以避免自己和對方產生“疲勞感”。因為就時間而言,有物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區別,當你和一位知己朋友聊了一個小時,而他一看手表,啊呀!12點了,快沒有公共汽車了,末班車快開了……
這樣的應酬,是使人感覺到,分明物理時間已有一個多小時,心理上卻只有20分鐘的感覺。有些人參與應酬,對于物理時間滿不在乎,卻很重視心理上的時間,那就是說,當他對于這場應酬有興趣時,至于到底花了多少時間,他是從來不去考慮的,否則,心理上就有度日如年的感覺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人類是由物理時間控制生活的,所以最好還是不要浪費時間,這樣既方便自己,又方便了別人,更為重要的是使應酬本身更為有效。
請時刻牢記,時間是應酬的最后一項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把握它呢?
怎樣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