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影響地球轉動速度的因素
- 中國青少年百科全書(上)
- 劉力編著
- 674字
- 2021-05-27 15:20:39
人們最容易產生的錯覺,是認為地球的運動是一種標準的勻速運動。其實,地球的運動是在變化著的,而且極不穩定。根據“古生物鐘”的研究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在逐年變慢。如在4.4億年的晚奧陶紀,地球公轉一周要412天;至4.2億年前的中志留紀,每年只有400天;3.7億前年的中泥盆紀,一年為398天。到了2億年前的晚石炭紀,每年約為385天;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每年約為376天;而現在一年只有365.25天。
天體物理學的計算,也就證明了地球自轉正在變慢。科學家將此現象解釋為,這是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潮汐作用的結果。
科學家經過長期觀測認為,引起這種周期性變化,與地球上的大氣和冰的季節性變化有關。此外,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如重元素下沉、向地心集中、輕元素上浮、巖漿噴發等都會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
地球的公轉也不是勻速的。這是因為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當地球遠日點向近日點運動時,離太陽越近,受太陽引力的作用越強,速度越快。由近日點到遠日點時則相反,運行速度減慢。
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并不垂直。地軸也并不穩定,而是像一個陀螺,在地球軌道面上做圓錐形的旋轉。地軸的兩端并非始終如一地指向天空中的某一個方向,如北極點,而是圍繞著這個點不規則地畫著圓圈。地軸指向的這種不規則,是地球的運動所造成的。
科學家還發現,地球運動時地軸向天空畫的圓圈并不規則。就是說地軸在天空上的點跡,根本就不是在圓周上的移動,而是在圓周內外做周期性的擺動。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是許多復雜運動的組合,而不是簡單的線速或角速運動。地球就像一個年老體弱的病人,一邊時快時慢、搖搖擺擺地繞日運動著;一邊又顫顫巍巍地自己旋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