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活出意義來
- 生命的珍愛(讀者精品)
- 讀者俱樂部主編
- 893字
- 2021-05-30 21:02:07
——維克多·弗蘭克
生命
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日而異,甚至因時而異。因此,我們無需問生命的一般意義為何,而是問在一個人存在的某一時刻中的特殊的生命意義為何。概括起來回答這一問題,正如我們去問一位棋圣說:“師傅,請問我該如何下好這最棒的一步棋?”其實根本沒有所謂最棒的一步棋,也沒有看似頗高的一步棋,而要看弈局中某一特殊局勢,及對手的人格形態而定。
生命不停地向人提出各異的挑戰,并列出方程讓他去解答,因此生命意義的問題事實上應該顛倒過來。人不應該去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么。他需要明確,自己才是答題的人。一言以蔽之,每一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惟有自己的生命中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負責”便是答案的精華。因此,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即是“擔負責任”。
愛
愛是洞穿另一個人最深人格核心的惟一方法。除了愛,沒有一個人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的本質精髓。借著心靈的愛情,我們才能看到所愛者的精髓特性。甚至,我們還能發現愛人自己也不曾了解的潛能。由于愛情,可以使愛人真的去實現那些潛能。憑借愛使他理會到自己能夠成為什么,而使他深層的潛能迸發出來。
苦難
如果注定一個人將遭受某種境遇,那么,他就必須面對一個無法改變的命運——比如患上了絕癥或開刀也無劑于事的癌癥等等,他就等于得到一個最后機會,去實現最高的價值與最深的意義——苦難的意義。這時病魔并不是中心。中心是他面對苦難的態度、信心,以及行為。
下面,我要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我的一位年邁的醫師朋友,他不幸患了嚴重的憂郁癥。病因源于兩年前,那時他最摯愛的妻子離他而去,以后他一直掙扎在喪妻的苦痛中。現在我應該做些什么呢?是勸慰嗎?不對,我反而問他:“如果是您先離去,而夫人繼續活著,那會是怎樣的情境?”他說:“噢!這對她來說是可怕的!她也許會比我更加不能忍受!”于是我回答他說:“現在她免除了這痛苦,那是因為您才使她免除的。所以您必須做出犧牲,以繼續活下去及哀悼來償付您心愛的人免除痛苦的犧牲。”他萬分激動地緊緊握住我的手,然后平靜地回家去了。痛苦在發現意義的時候,就不成為痛苦了。
我的權利就是法律所承認的我的追求幸福的愿望;我的義務就是我必須承認別人追求幸福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