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史詩

創世史詩

創世史詩是一個民族最早集體創作的長篇韻文作品。它反映了這個民族在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的生活圖景,表達了這個民族在其童年時期對宇宙萬物、人類社會的種種認識和看法,并以美妙的神話,豐富的想象,富有特色而引人入勝的故事,生動樸實的詩歌語言,顯示該民族在藝術創作上的智慧和才能。有學者認為,常見的創世史詩有兩種類型:原始性創世史詩(或神話史詩)和發展型創世史詩。第一種類型以創世神話為主要內容,敘述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和萬物的由來,通篇充滿了濃厚的幻想色彩;第二種類型的內容除了創世神話外,還在作品的后半部分或詳或略地記載了一個民族早期的婚喪習俗、宗教祀典或遷徙定居的過程,而且這部分內容是以寫實為主的。

第一種類型創世史詩產生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原始社會階段,是最早出現的口頭文學作品。這類創世史詩的題材和內容大同小異,都曲折地反映了人類祖先創造世界的過程,都程度不同地保留了幾個或系列創世神話,其情節自始至終都充滿了奇妙的想象。如納西族的《創世紀》(又稱《崇班圖》)就是這一類創世史詩,它產生的年代較早,長期在民間流傳,最后被文人記載并定型化。它的寫定年代大約在納西族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初期,即公元七世紀至公元九世紀之間。《創世紀》共分為五個部分:開天辟地、洪水泛濫、上天求婚、遷徙人間、艱苦創業。作品寫道:遠古之時,天地混沌不分,白氣和妙音變成善神依格窩格,善神變白雞,雞生白蛋,孵出九男九女開辟天地。神雞生下一個煞尾蛋,變成一頭野牛,撞得天地搖晃不定,神男神女們造了居那若倮神山,頂住了天,鎮住了地。居那若倮神山上美妙的聲音和瑞祥的白氣相混合,產生了三滴白露水,露水變成了大海,大海又孵化出了恨矢恨忍,恨矢恨忍的第九代是從忍利恩五兄弟和六姐妹。從忍利恩兄妹結婚后觸怒了天神祖芬阿普,天神發洪水要滅絕人類,從忍利恩得到東神的指點和幫助幸免于難,其余的人都被淹死了。從忍利恩在黑白分界處遇見了天神之女襯紅褒白,兩人相愛,雙雙到天上請求天神允許他們結婚。在襯紅褒白的幫助下,從忍利恩憑著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經受住了天神的百般刁難和嚴酷考驗,迫使他首肯嫁女。最后從忍利恩和襯紅褒白雙雙回到人間,他們辛勒勞動,開荒種地,飼養家禽牲畜,并跟兇神降下的疾病作斗爭。后來生下了三個兒子各說一種話,這就是藏族、納西族和白族的先民,人類從此繁衍不息。

由此可見,第一類創世史詩是在創世神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當人類開始在自己的口頭創作中產生了自我表現、自我歌頌以及追溯歷史、保存經驗時,第二種類型的創世史詩便應運而生,它突破了神話的局限,形成了融神話、傳說、記事于一爐的豐富內容和以人類為描寫對象的思想傾向。第二類創世史詩也產生于原始社會,但稍晚于第一類創世史詩,它緊緊伴隨著一個民族的歷史,隨著民族的發展而發展,堪稱一個民族的“百科全書”,篇幅一般長于第一類創世史詩。

瑤族的《密洛陀》是這類創世史詩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流傳于廣西都安、巴馬、田東、東蘭等地。“密”意母親,“密洛陀”即“洛陀母親之歌”。相傳密洛陀是瑤族布努瑤系瑤民共同信仰的始祖神,《密洛陀》主要唱頌她的創世偉業:混沌之初是大風造出了密洛陀,密洛陀生來時四周空蕩蕩,她就呼風喚氣,并用風和氣造了大蓋子和大底子,然后用頭頂起大蓋子變成天,用腳踩大底子變成地;她左手指天畫大圈成太陽,右手指天畫小圈成月亮,又吐十二口白煙,白煙變彩云伴太陽,抓十二把泥塵撒上天,變成繁星伴月亮。密洛陀感風而孕生下十二個女神和十二個男神,她派遣她的子神們去造山嶺、造河湖、找樹種、造百鳥群獸、造谷類食物、安萬物名稱,用蜂蛹蜂蠟造了人類,還造了藥物,密洛陀成了人類的始祖。史詩從第十二章起敘說布努瑤祖先居山而安及后由于戰亂而分姓遷徙逃難的經過,反映了布努瑤從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史實和文化特征。

壯族的《布洛陀》流傳于廣西壯族地區,它一共有二十多種手抄本,其中以《摩兵布洛陀》、《摩呷布洛陀》、《摩叭布洛陀》三種本子綜合整理的《布洛陀》,長一萬多行,分為開頭歌、創造歌、治理歌三大部分,共十九章。創造歌部分唱述了天地萬物起源:遠古時候無天無地,黑、黃、白三氣凝成石蛋,大仙派使者黑甲郎(拱屎蟲)來咬破石蛋,爆裂成上界(天上)、中界(陸地)和下界(水面以下)。雷王被九十九只彩鳳簇擁上天;蛟龍被九十九條鯉魚抬下海;布洛陀被九十九朵鮮花圍住,鮮花聚攏成了女神姆六甲。布洛陀從東海向站在山頂上的姆六甲噴了一口水,姆六甲懷孕九十九天后口吐黃泥漿,兩人用這黃泥捏成了人類。之后布洛陀又教人類造太陽、造月亮、造火、造谷米、造馬牛羊等。治理歌敘述了布洛陀整治天地和分姓,有部分章節還廣泛反映了宗教生活、禁忌、階級萌芽和民族矛盾等內容。《布洛陀》內容十分廣博,從天上到地下,從神到人,從開天辟地到創造萬物,上下千萬年,兼容并包,是一部壯麗輝煌的原始社會史。

此外,還有彝族的《梅葛》、《查姆》、《阿細人的歌》、苗族的《古歌》、水族的《開天立地》、侗族的《侗族祖先哪里來》、布依族的《賽胡細妹造人煙》、哈尼族的《奧色密色》、苦聰族的《創世歌》、阿昌族的《遮帕麻和遮米麻》、白族的《開天辟地歌》等等,也屬于創世史詩。

這些創世史詩內容上大體相似,即圍繞著“創世”過程展開“史詩世界”的動人描寫。它一般包括了天地形成、人類起源和人類的發展(包括學會取火用火、馴養家畜及種莊稼等各種發明,以及遷徙、古代習俗等)兩大部分,較直接地反映了人類早期的社會生活。盡管各民族生活存在著差異性,各民族先民對某些具體物象的解說不盡相同,但從創世史詩的總體精神來考察,它們有以下兩點共同之處。

1.真實地反映了早期人類對宇宙的天真認識。早期人類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大自然的一切隨時都在吸引著、激發著人們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天地日月、山川湖海、風雨雷電、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等,這一切是怎么來的?世界上物種紛繁,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生長在各個不同區域,這又是誰來安排的呢?由于當時人們還無法把人與自然真正分開,他們只能概括自己在勞動、生活、斗爭中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以想象和推測方式來解釋一切,因此,創世史詩中充滿了各族先民對大自然的奇特美妙卻幼稚天真的解釋和看法。

天地是如何形成的呢?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說法。納西族祖先依據蓋房子必須用支柱的生活經驗,推測出最早的天地是混沌未分的,是神的九兄弟和神的七姊妹在“東邊豎起海螺柱,南邊豎起松石柱,西邊豎起寶石柱,北邊豎起黃金柱,中央豎起一根撐天大鐵柱”,天地才被撐開(《創世紀》)。彝族的《勒烏特依》說,天神恩體古茲召集眾神共商開天辟地大業,決定由鐵匠神阿爾制成四把銅鐵叉、九把銅鐵掃帚和九把銅鐵斧,然后又由四位巨人分別用鋼鐵叉分開天地,九位女神分別用鐵掃帚打掃天地,九位男神分別用銅鐵斧把大地錘平。布依族在《古歌》中則這樣解釋:“翁嘎最聰明,他用大斧頭,把天地辟成兩半;翁嘎最能干,他用大楠竹,把天地撐開。”對于人的起源,各民族的解釋也多種多樣:《苗族古歌》中認為楓木是萬物之種,所以人也是它生的;納西人則從小鳥是由蛋孵化出來的自然現象里,想象出第一代人恨依恨仁是從海蛋里孵化出來的;壯族認為花兒生出了壯族女始祖姆六甲;還有的民族有巖石生人、水生人、葫蘆生人等等說法。至于對山川日月、飛禽走獸的形成和產生的解釋,就更加豐富多彩了。彝族的《梅葛》中說,古時候天與地都是空空的,什么也沒有,于是人們打死了一只老虎,用虎骨撐天,老虎的左眼作太陽,右眼作月亮,虎須作陽光,虎牙作星星,虎肚作大海,虎血作海水,大腸變大江,小腸變成河……虎皮作地皮,硬毛變樹林,軟毛變成草,細毛作秧苗,心肝五臟變礦物,尾巴上的虱子變成豬馬牛羊。布依族的《賽胡細妹造人煙》中,布杰將清氣和濁氣分開成為天和地后,拔下兩顆牙齒嵌在天心,成為日月。又用汗毛變成森林,虱子變作鳥獸。顯然,這一切解釋完全是在當時的生產水平、生產經驗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都是原始社會生活作用于原始思維的產物。在這些奇特的想象和夸張里,顯示了古代各族先民了解自然,戰勝自然的強烈愿望,同時又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然而,它畢竟又是“無數復雜的現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于人們所引起的一種幼稚的、想象的、主觀幻想的變化”,因此,它又是稚拙的、主觀的、不科學的。

2.熱情贊美了勞動人民的創造精神。創世史詩不僅真實地反映了早期人類對宇宙的天真認識,更表現對勞動人民征服自然、創世立業的豐功偉績和大無畏精神的熱情贊美。苗族《古歌》中《鑄日造月》歌撼人心魄。為了使萬物獲得生命,苗族的祖先不畏艱難險阻,翻山越嶺運來了金銀,然后,把“九嶺當爐子,九沖當風箱,巖包當打錘,山頭當砧磴,石頭當木炭,梔子當硼砂,山梁當拉條,山坳當手把”,開始鑄造日月:“錘子輕輕打,半空起風暴;錘子狠狠打,山山嶺嶺跳;驚得雷公吼,震得龍王叫”,“你累我來接,我累你來敲,水也忘記喝,飯也忘記刨。”這是何等堅韌的意志!日月鑄成了,又選人把它們挑到藍天上去:第一次里工上去,結果失足從山坡上滾了下來;第二次雄天上去,也沒成功;最后“冷王是好漢,頭上頂太陽,肩上扛月亮,腰干拴銀河,星星袖里裝,嗨嗨喊一聲,像箭飛天上”。終于掃蕩了烏云,劈開了天門,說服了雷公,放好了日月——這又是何等奇偉的氣魄!

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人類的祖先跋山涉水,上天入地,多少艱難險阻也動搖不了人們征服自然的勇氣和創世的決心。壯族的《布伯》中,布伯帶領眾人辛勤勞動,人間獲得豐收,雷王收租不成大怒,制造三年大早。為了人類的生存,布伯挺身而出,三斗雷王,最后犧牲了,還化為啟明星,照亮后人繼續戰斗。納西族的《創世紀》中說到,當洪水過后,世上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從忍利恩一人。他在黑白分界的地方與仙女襯紅褒白相遇,兩人相親相愛,一同到天上向天神祖芬阿普索取萬物的種子,天神為了阻止從忍利恩重建人間的幸福生活,設下了種種陷井,讓從忍利恩一天砍完九十九座山的森林,播完九十九畝地的種子,又叫他將九十九畝地的種子一粒不少地揀回來,還叫他去擠虎乳。從忍利恩一一完成,天神目瞪口呆地問他:“你是什么種族呀?你是誰的子孫?”從忍利恩驕傲地回答:“我是開九重天的九兄弟的后代,我是辟七層地的七姊妹的后代,我是白海螺獅子的后代,我是黃金大象的后代……是所有會殺的人來殺也殺不死的種族,是所有會敲的人來敲也敲不碎的種族!”結果,天神只得交出種子、牲畜和家禽,從忍利恩夫婦雙雙回到人間,重建家園,繁衍后代,創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這種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直到今天還有著激勵人心的藝術魅力。這些創世史詩表現了早期人類社會最本質的面貌,它們所謳歌的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精神,是永遠鼓舞后世子孫的不朽財富!

各民族的創世史詩,真實地反映了各族先民對自然的認識、與自然作斗爭的全部經驗,反映這個群體特定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軌跡。它是集體的、特殊的知識總匯,能給予本民族的每一個后代以本民族歷史、習俗以及與自然界斗爭的一切知識,因而成了歷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書”,具有民族學、民族史、宗教學等方面的學科價值。研究各民族的創世史詩,開發這一寶庫,這是擺在眾多研究者面前的迫切任務。

英雄史詩

英雄史詩是敘述古代英雄武功的民間長篇敘事詩,它一般產生于古代民族的崛起時期,主要反映民族形成過程中,氏族、部落與民族之間的戰爭,以這一時期的英雄業績為題材,歌頌正義戰勝邪惡,表現人民渴望由分散到統一的愿望。我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按作品內容的結構和規模的大小,英雄史詩分為三大類:雛型英雄史詩、單一型英雄史詩和組合型英雄史詩。依照此分法,赫哲族的“依瑪堪”《安德莫日根》、《滿斗莫日根》屬第一類英雄史詩;蒙古族的《智勇王子喜熱圖》、傣族的(俚俸)和納西族的《黑白之戰》等屬于第二類英雄史詩;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屬于第三類英雄史詩。下面簡略介紹我國的三大英雄史詩。

藏族歷史上安定統一的盛世并不多見,多的卻是分裂割據、連綿的戰亂、天災人禍使百姓苦不堪言。直到公元13世紀中葉,元朝統一中國,在西藏建立了以薩迦教派為首的地方封建政權,這里的長期分裂割據局面才告結束。藏民族所經歷的歷史進程,使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迫切向往和平、安定、統一是不言而喻的。經過了分裂割據,一旦得到統一和安定之后,人們倍加珍視它的來之不易,并不斷地告誡后人記取歷史的經驗。這就是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產生和發展的獨特的歷史背景。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在藏族、蒙古族人民中世代相傳、篇幅浩瀚的英雄史詩,這部長達百萬行、一千多萬字的英雄史詩,以格薩爾王為中心人物,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展開英雄降魔除妖的描寫。史詩一開始敘述格薩爾在天國時,人間妖魔鬼怪橫行,殘害百姓,天神為了拯救人類,命天神的兒子格薩爾下界投生,降伏妖魔,救護生靈,作黑頭人的君長。格薩爾在人間的母親——龍王的女兒葛姆,在破帳篷里生下了格薩爾。他長大后,征魔除怪,抵抗外族侵略,懲治叛國賊,與欺騙人民的喇嘛作斗爭,闖入陰曹地府,戰勝冤枉好人的閻王。完成這些大業后,格薩爾年老傳位,重返天國。

《格薩爾王傳》結構宏偉,場面巨大,內容豐富。其中有兩軍對陣、英勇沖殺的壯觀,也有英雄孤身對敵的描寫;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也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插曲;有為國捐軀的壯烈,也有生離死別的哀傷。史詩中,忽而天上,忽而人間,忽而地獄,忽而天堂。用墨如潑的敘事和濃烈淳厚的抒情交織在一起:既有奇特的幻想、瑰麗的場面、神力的夸張,也有真實的人間生活的準確描寫,故事情節起伏跌宕,曲折動人,令人神往。在塑造人物方面,不僅主人公格薩爾的形象栩栩如生,還鮮明有力地展現了正反兩方面的許多典型人物的形象。無疑,這是一部罕見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江格爾》也是我國三大史詩之一,產生于新疆衛拉特蒙古族地區,它的產生和發展經過了數百年極其復雜的過程。從現有材料看,它的主要部分或核心內容大致形成于15世紀至17世紀上半葉蒙古族封建割據時期。史詩描寫唐蘇克·寶木巴地方以江格爾為首的十二名“雄獅”英雄和六千名勇士同侵犯和掠奪他們家鄉的形形色色的敵人進行頑強斗爭而取得勝利的故事。因此,《江格爾》的大多數故事都是敘述寶木巴地方與其他地區的戰爭。每當掠奪者來侵犯寶木巴地方時,英雄們總是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與殘暴的敵人進行英勇的戰斗。他們的戰斗誓言是“把生命交給刀槍,把愿望交給江格爾”。因此英雄們總是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史詩在廣闊的背景上觸及到古代蒙古族人民生活和戰斗的各個方面,生動地刻劃了蒙古族的民族性格,色彩鮮明地描繪了蒙古族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和阿爾泰山奇麗壯觀的自然景色。

在藝術上,《江格爾》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最光彩照人的是洪古爾,他勇敢忠誠,智膽過人,屢立戰功,卻從不居功自傲,他是古代戰斗英雄的典型。其他人物或富于智慧,或善于雄辯,均從不同側面體現出史詩創作者們的英雄理想。此外,史詩的篇章結構、故事情節具有蒙古族說唱藝術的特色。開首一篇是序詩,起著全書“楔子”的作用。史詩多是每章(部)講一個中心人物,講述一次戰斗或一次事件,各章之間都既有相對獨立性,又在故事情節上保持著內在的聯系。史詩的情節布局比較單純,進展舒緩從容。全詩用豐富優美的衛拉特民間口語,期間穿插融合著神話傳說、歌謠祝贊、俗諺等多種民間文藝形式,大量運用了鋪陳、比喻、夸張、擬人等表現手法,使整部史詩具備了一種雄奇壯觀的氣勢和剛健清新的風格。

與《格薩爾王傳》、《江格爾》并稱為我國“三大史詩”的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全詩共八部,敘述了瑪納斯家族八代人前仆后繼反抗異族統治者的奴役,斬除害人惡魔,保護民族安寧幸福生活的英雄業績。《瑪納斯》以柯爾克孜族傳說中的英雄——瑪納斯的名字命名,它既是這部史詩的總名,又是它的第一部。其余七部是《賽麥臺依》、《賽依臺克》、《凱耐尼木》、《賽依特》、《阿斯勒巴恰、別克巴恰》、《索木碧萊克》、《奇格臺依》,均以該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各部有其相對的獨立性,但內容上又緊密連接,前后照應,構成一部規模宏大的巨著。

《瑪納斯》內容廣闊豐富,結構龐大,塑造了近百個人物,或濃筆潑墨,或簡單勾勒,或精雕細刻,形象活靈活現。史詩全是韻文,每個詩段均押腳韻,個別部分也有押頭韻和腰韻的。詩文的節奏感很強,吟誦起來瑯瑯上口,富于音樂美。史詩詞匯豐富,妙語連珠,表現力強,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給人以特殊的美感。

關于這部史詩形成的年代及其歷史背景,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史詩大約產生于公元前一世紀左右,它主要是反映了當時柯爾克孜族人民反抗異族侵擾和卡勒瑪克貴族統治的斗爭。以后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內容又有所豐富和發展,使它成為一部反映柯爾克孜族人民的歷史、語言、天文、哲學、宗教、民俗、音樂的一部“百科全書”。

英雄史詩的內容特色

英雄史詩所表現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很有特色,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英雄史詩以描寫部落戰爭為中心題材。

當人類社會從蒙昧階段和野蠻階段向文明階段跨越時,氏族制度逐步瓦解,同時,由于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們戰勝自然力的能力也大大增強。“征服大自然的初步勝利,喚起了他們的安全感、自豪心和對新勝利的希望,并且激發他們去創作英雄史詩。”為了抵御自然和外部落的入侵、掠奪,維護部族的安全,部落戰爭經常爆發,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領就成為英雄史詩中當然的主人公。比如蒙古族英雄史詩《紅色勇士谷諾干》中的主人公谷諾干,是一位理想化了的原始部落的酋長和軍事首領。在他的統領下,部落人民過著和平安寧的生活。但在遠離谷諾干部落的山谷里,住著一個十二個腦袋的魔鬼,“它不愿從事勞動,偏偏仇視安寧,它想終年混戰,搶劫善良的人民。它老想殘害出名的英雄,侵吞別人的領土,它總想奴役普天下的人類,霸占世界上所有的財富。”十二頭魔鬼趁谷諾干外出打獵,遠離部落的時候,搶走了他美麗的夫人,于是發生了戰爭。這就是氏族社會瓦解之后,隨著財產積累促使社會發生階級差別,部落戰爭開始變為對財產和奴隸的搶劫和掠奪的現實。史詩中的十二頭魔鬼顯然是臨近谷諾干部落的另一部落的酋長。傣族的英雄史詩《厘俸》敘述了英雄海罕、桑洛與俸改之間征戰的故事。勐景罕的國王俸改搶走了勐景舍國王海罕與勐景瑞國王桑洛的妻子,為了雪恥報仇,海罕與桑洛聯合發動了對俸改的征討,引起了一場持續七年的戰爭。在歷經了無數次惡戰之后,海罕與桑洛的聯軍進逼勐景罕,終于在天神的幫助下活捉了俸改。蒙古族的另一英雄史詩《大無畏的楚倫勇士》中,發生的部落戰爭的直接原因也是為了牲畜和財產。由此可見,為保衛本部落利益而發生的部落戰爭,是英雄史詩產生的基礎,也是它的主要內容。

第二,英雄史詩以英雄人物為第一歌頌對象。

在我國各民族中流傳的英雄史詩大多以史詩中英雄人物命名,并熱情謳歌了他們的英雄事跡。這些英雄,為了本民族人民的利益,終生征戰,除暴安良。他們所進行的戰爭,既有反抗暴虐的自衛戰,也有為統一各分散部落所進行的主動征戰。藏族的《格薩爾王傳》中的格薩爾,就是藏族人民理想中勇敢、力量和智慧的化身。他文武雙全,神力過人,為了使嶺國免受外族的蹂躪,他率領全體人民先后打敗了霍爾國、江國、悶國、大食財國等入侵者,格薩爾成了促進藏族統一的象征,成了藏族人民的驕傲。以他的一生事跡為重要線索所形成的史詩,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了藏族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的生活畫面。與《格薩爾王傳》“同源分流”的蒙古史詩《格斯爾傳》中,格斯爾為了鏟除人間的十大禍根和弱肉強食的不合理現象而降臨凡間。他一出世就捕殺了專門啄食嬰兒眼珠的魔鴉,捉拿了咬斷嬰兒舌頭的喇嘛,消滅了遮天蔽日的惡魔以及生吞活人的黑色斑斕猛虎等殘害眾生的妖魔,并和他的叔父楚通——一個叛變投敵的首領展開了不妥協的斗爭,最后他為了救母親,闖入陰府痛打閻羅王,打得閻羅王現出了原形——變成了一只老鼠精溜跑了。格斯爾在同大自然和形形色色的敵人的長期斗爭中,表現了驚人的毅力和勇敢,他是人民力量的集中代表者。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瑪納斯》中,瑪納斯在幼年時,就已成為力大無比的英雄。他同情貧苦百姓,團結八方勇士,為統一分散的柯爾克孜部落南征北戰,為柯爾克孜部落報仇雪恨。他的后代也與卡勒瑪克人進行英勇的斗爭。史詩除了塑造瑪納斯之外,還塑造了眾多的英雄人物,如他的愛妻卡尼凱,就是他深謀遠慮的得力助手。蒙古族的英雄史詩《江格爾》中的江格爾,是寶木巴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征服和統一了許多部落,領導組織了六千零十二名勇士和五百萬奴隸進行了許多次家鄉保衛戰,取得了勝利。洪古爾是史詩中的紅色雄獅,他對故鄉、對人民的無限忠誠,雄獅一般的勇敢精神,頑強不屈的斗爭意志,是草原勇士的典型。史詩還塑造了沙納拉、阿拉坦策基等等英雄形象。就是史詩中的女主人公,如江格爾的妻子阿蓋·莎布塔拉,洪古爾的妻子哈林吉措等都是才貌雙全,忠于愛情的形象,是史詩極力歌頌的對象。在這些英雄的身上,體現了蒙古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英雄理想。

英雄史詩中歌頌的第一對象英雄人物,如格薩爾、瑪納斯、江格爾、洪古爾、谷諾干、喜熱圖等,他們的性格是極其復雜的。在戰場上他們金戈鐵馬,威武雄壯;在家庭生活中他們執著于愛情,對愛人柔情似水。如在《格薩爾王傳》的《降服妖魔》中,當格薩爾出征降服妖魔時,他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在部落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但史詩也用了大量篇幅和抒情唱段,描寫了珠牡對格薩爾的眷戀之情,以致使格薩爾念及愛情,優柔寡斷,表現出格薩爾善良敦厚的性格特征。

第三,英雄史詩常以某些歷史事件作基礎。

這是英雄史詩有別于創世史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它使英雄史詩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古希臘《伊利亞特》中描寫的希臘人與特洛亞人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發生過的;《格薩爾王傳》所描寫的頻繁的戰事,也基本上概括了公元七世紀~九世紀間青藏高原上各部落由分散到統一的過程;瑪納斯家族幾代人的征戰和際遇,也讓我們窺見到柯爾克孜族歷史發展的某些軌跡。應該說明的是,由于經過了集體思維的綜合概括,英雄史詩所敘述、描繪的人和事,不一定就是某些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原貌,但仍真實地反映了主要的歷史進程,特別是其中所包括的許多有關社會關系史、家庭史、文化史等方面的資料,是非常寶貴的。

第四,英雄史詩展現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揭示出婦女的悲劇命運。

由于史詩在產生和流傳的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內容注入其中,所以它的內容是極為龐雜的。如人類童年時期對大自然天真幼稚的認識、原始的宗教信仰、圖騰崇拜等,在史詩中都有反映。有些史詩還反映了人類婚姻制度的演變。史詩產生的時代,婚姻形式大多是族外婚,氏族和部落內禁止通婚,男子娶外部落女子為妻,女子只能遠嫁他鄉。原始時代“母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欲的奴隸,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婦女的被貶低了的地位,在英雄時代,尤其是古典時代的希臘人中間,表現得特別露骨,雖然它逐漸地被偽善地粉飾起來,有些地方還披上了較溫和的外衣,但是絲毫也沒有消除”。女性社會地位的這種變化,在我國各民族的史詩中是常見的。如格薩爾王有許多妻妾,《降服妖魔》一章就敘述了妖魔長臂恰巴拉忍毒龍搶走了他的愛妃梅薩繃吉而發生了一場戰爭。《紅色勇士谷諾干》中,描敘了十二頭魔王與谷諾干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戰爭的起因是十二頭魔王搶走了谷諾干美麗的夫人。在《俚俸》中,海罕、桑洛則為了南崩和娥并而戰。在一些英雄史詩中都寫到每次戰役之后,女俘的分配常常是財產分配的一個重要內容。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史詩的時代與神話的時代已大不相同,女性顯赫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古代神話中保存的母權制的殘余,在史詩中已不復見到,取而代之的是男性英雄,這時男女結合,“既不是精神相通,更不是理想一致。男的武藝超群,女的美貌,就能構成結合的基礎。”史詩中為女性而戰的描寫,充分揭示出婦女的悲劇命運,而婦女的這一悲劇命運,正是階級對立出現后的必然結果。

英雄史詩的藝術特色

馬克思曾對史詩的美學價值作了高度的評價,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史詩至今“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說還是一種規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史詩題材廣闊,反映了整個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的生產、生活、社會風情畫面;結構宏偉,沒有哪一門類的民間敘事作品可與之相比;在人物塑造上,英雄史詩中的英雄人物總是一個民族的性格的象征;在語言上,史詩融匯了口頭韻語和散文形式的精華,造成史詩語言壯麗雄偉的氣勢。這一節我們只將英雄史詩的藝術特色加以介紹。

其一,結構宏偉,氣勢磅礴。

英雄史詩除單篇的作品外,一般都是宏篇巨制,結構龐大。這種結構形式是由英雄史詩反映的具體內容決定的。藏族的《格薩爾王傳》敘述了格薩爾一生的戰爭事跡。它的結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分章本,一種是分部本。分章本是把格薩爾的一生事跡,在一個說唱本里分若干章來敘述,實際上是一種簡縮本。如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格薩爾王傳》貴德分章本就是這一類型的本子。它共分五章:《在天國里》、《投身下界》、《納妃稱王》《降服妖魔》、《征服霍爾》。有些分章本還有第六章《安定三界》,這種分章本將格薩爾一生的主要行事都包括了。分部本往往取格薩爾事跡中的一個片斷,繁衍成首尾完整、獨立的一部。也有些分部本,是新增加的情節。這樣整部《格薩爾王傳》的分部本多達幾十部,就使史詩成為宏篇巨制。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瑪納斯》則不同,它不以瑪納斯一人的事跡貫穿整部史詩,而是寫了幾代人的斗爭,共有八部二十多萬行詩。史詩的第一部《瑪納斯》寫了英雄瑪納斯一生的光輝業績。第二部《賽麥臺依》,敘述瑪納斯之子賽麥臺依繼承父志,繼續與卡勒瑪克人作不屈不撓的斗爭,后被叛徒殺害。第三部《賽依臺克》講述了瑪納斯家族第三代英雄賽依臺克嚴懲內奸,為父報仇,驅逐外敵,重建聯盟,振興部落的事跡。第四部《凱耐尼木》,描寫第四代英雄凱耐尼木率領部眾,抗御外侮,使人們得以安居樂業。第五部《賽依特》歌頌第五代英雄賽依特為民除害的事跡。第六部《阿斯勒巴恰、別克巴恰》敘述了賽依特的兩個兒子——第六代英雄阿斯勒巴恰、別克巴恰率眾繼續與卡勒瑪克人作斗爭的業績。第七部《索木碧萊克》,描寫第七代英雄索木碧萊克驅逐異族侵擾,立下了赫赫戰功。第八部《奇格臺依》,記述了第八代英雄奇格臺依繼承父輩遺志,把屢屢來犯的掠奪者卡勒瑪克打得落花流水,柯爾克孜先民重新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瑪納斯》各部之間既可單獨成篇,內容上又相互關聯,從而形成史詩宏偉的規模。整部史詩描寫了瑪納斯幾代人與卡勒瑪克人不屈不撓的斗爭,表現了古代的柯爾克孜人反對外族壓迫、渴望美好生活的理想。蒙古族的英雄史詩《江格爾》的結構又與藏族、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不同。《江格爾》著力描寫以江格爾為首的英雄群體的輝煌業績。江格爾手下有六千零二十名勇士,史詩對這些熱愛故鄉、珍視友誼、嫉惡如仇、英勇善戰的眾多英雄作了熱烈的描寫與歌頌。這就形成了《江格爾》龐大的史詩規模。

一定的內容總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去表現,史詩充實而豐滿的內容決定了史詩規模的宏大。從史詩的宏大規模中,我們看到了各民族勞動人民天才的智慧和創作才能。

其二,神話、幻想與現實巧妙交織。

由于史詩產生的時代與神話產生的時代相當接近,所以它無法擺脫神話對它的影響。在史詩中,忽而天上,忽而人間,忽而地獄,忽而天堂。用墨如潑的敘事與濃烈淳厚的抒情交織在一起:既有奇特的幻想、瑰麗的場面、神力的夸張,也有真實的人世生活的準確描寫。《格薩爾王傳》中的格薩爾是神,但他投生下界時又變成了真正的人,他對老妖魔的勝利,是人對神或人對魔的勝利,在他身上更多地體現著神話、幻想(人們的美好理想)與現實的交織和統一。如《降服妖魔》中關于格薩爾人間生活的描寫,處處給人以現實感,仿佛使我們聞到了藏族特有的酥油奶茶的香味。如珠牡命婢女阿瓊吉、里瓊吉打酥油茶的場面,富有民族生活特色。她要兩位婢女煮茶,并囑咐“柴火要燒得像彩霞紅堂堂,皮風袋要打得像野牛猛吼叫”;關于柴火的燒法,她說“牛糞像好漢,應當摞起來燒。劈柴像英雄,應當堆起來燒。柏樹像戰神,應當翻著燒。貓兒刺像妖怪,應當壓著燒。羊糞像魔鬼,應當拌著燒。酥油像大臣,多放些兒好。鹽巴只提味,少放些兒妙。”茶煮好后,第一瓢敬天神,第二瓢大王喝,婢女喝末一瓢。婢女們喝剩下給馬喝,馬喝剩下給狗喝,狗喝剩下潑地上,抓把灶灰撒黑魔。史詩把民族生活、民族習慣表現得很真切。只有當格薩爾遇到困難時,神佛才來相助,人們的美好愿望(幻想)借助神佛之力加以實現罷了。蒙古族短篇英雄史詩《智勇王子喜熱圖》,在神話與現實的揉合上也具有代表性。史詩說道:東方特古斯王國的王子喜熱圖遵照父母的指示,到太陽國去,向幼年時訂婚的太陽國蓋麗茹公主求婚。太陽國王不肯輕易允婚,設下三種競賽,試探喜熱圖的本領。在賽馬、射箭、摔跤三項比賽中,喜熱圖以超人的機智和本領戰勝對手,得以和蓋麗茹公主完婚。這三項比賽,至今還是蒙古族傳統節日“那達慕”的主要內容。從太陽國、特古斯國到蟒古斯部落的描寫,無不表現出史詩創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神話、幻想、現實緊密結合的顯著特點。

其三,華美的詞藻,使史詩具有絢麗壯美的色彩。

史詩的出現往往是一個民族語言發展的高峰和創作走向成熟的標志。因為史詩要表現奇特瑰麗的幻想,描繪威武雄壯的戰爭場面,塑造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敘寫真實的社會生活,這一切都要靠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來完成。史詩產生于民間的集體口頭創作,它無疑汲取了民間口頭語言精華。尤其是大型的英雄史詩,在創作和流傳中時空跨度大,而且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豐富加工,因此語言具有無比巨大的表現力。為了從各個方面表現英雄豪邁的氣概、顯赫的戰功,史詩中常常有大段的英雄贊、駿馬贊、寶刀贊以及對英雄出生地的熱情贊美,這些華麗的詞藻使史詩的風格更加豪放宏偉、渾厚迷人,顯示出民族生活的特異魅力。如《格薩爾王傳·降服妖魔》中關于格薩爾出征前那番披掛的唱詞,顯然吸收了藏族的馬贊、鞍贊、刀贊、弓箭贊等民間祝贊詞的語匯。用贊祝詞來塑造格薩爾的形象,或構成史詩的形象畫面,不僅壯麗多姿,而且具有濃厚的藏民族生活氣息。

任何一部英雄史詩,語言上的鋪陳、夸張、比喻、擬人手法俯拾即是,那壯美的言詞構成的生動人物形象和畫面,令人驚嘆不已。至今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作家的詩歌創作,在語言上達到如此高超的成就。《江格爾》第三章《洪古爾和薩布爾的戰斗》是這樣來描寫英雄洪古爾的:

在六萬名敵將云集的戰場,

他英勇地徒步鏖戰,

把那高大的香檀連根拔起,

砍了枝丫扛在肩上。

猛力一擊,

把五十名好漢打得肢體斷碎,

信手掃去,

把五六名勇士打得血肉飛迸,

……

他的盔甲腐蝕了,

刀傷化膿了,

膿血流淌了,

香檀似的腰干彎曲了,

光彩煥發的面孔灰塵似的黯淡了,

這時六千只槍尖向他刺來,

他縱身一跳,

四肢不碰刀尖,

像火星一樣躍到高山頂上。

像這樣揮灑自如,夸張壯美的描寫在史詩中隨處可見,它使史詩具有雄偉豪邁、渾厚感人的藝術魅力。

在《洪古爾活捉魔鬼端殊日格爾勒》一章中這樣描寫了洪古爾的馬:“馬兒剪動著六扎長耳,秀麗的軀體神采煥發,如草叢中驚起的兔子,向上跳躍一萬八千下。兩個鼻孔噴出的氣流,把路旁的草兒吹倒;四蹄刨起的泥土,堆得像山一般高”。這里,用了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夸張,生動地描繪了戰馬的雄姿。在蒙古族的另一篇英雄史詩《紅色勇士谷諾干》中,鋪陳、比喻、夸張的手法比比皆是,語言是那么的華麗優美。如贊美谷諾干的妻子是一位天仙般的美人,用連類排比的句法,從臉蛋、腰身、眼睛、眉毛、嘴唇到舉止、步態、氣味,都用最美、最寶貴的自然物加以比喻:“她的眼睛像一洼湛藍的清水”,“她的臉蛋像一朵剛開的水蓮”,“她的嘴唇像山丹花般艷麗,她的香氣如麝香似的撲鼻……”而對英雄座騎的夸贊,激烈戰斗場面的渲染,也表現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如說馬的高大雄健是“從前頭初初一瞅,你以為是一座沙丘”;“從后邊初初一望,你以為是一堵城墻”,“從旁邊初初一看,你以為是一座高山”。形容戰爭之持久和激烈的是:“打到天上,打了星群般多的回合”;“沉到海底,打了魚群般多的回合;踩遍大地,打了寸草般多的回合”,“他們的武器掠過的地方,崖頭和戈壁都被掃光;他們的武器嘩啦啦碰撞,天空和大地都被震得搖晃”。這些豐富貼切的比喻、優美的贊祝詞和大膽的夸張想象,使史詩具有雄渾壯美、繽紛絢麗的氣魄。

其四,韻散相間,便于敘事和抒情。

英雄史詩大部分是說唱體形式,有些英雄史詩除韻文演唱外,還常常伴有散文的說白,語言韻散相間,有說有唱。英雄史詩中散文部分一般用于敘述情節,而韻文部分除敘述情節外,主要用于抒情。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無論分章本與分部本都采用韻散間行的形式。每段韻文開始,有“怯阿拉拉毛阿拉拉”這樣的襯聲,有音無義。這種襯聲在分部本中較多用。在分章的《降服妖魔》本子中,形式也多種多樣。如“翁木那埃拉拉毛阿拉,塔里拉毛塔靈”、“翁木那埃,塔靈拉毛塔靈”等等。散文的敘事,在史詩中只作為情節的過渡,語言概括、簡短,而韻文部分則以抒情帶動敘事,十分感人。如格薩爾即將出征,珠牡百般勸阻,格薩爾一怒之下揚鞭策馬疾走,但當他聽到珠牡的哭聲時,又頓生憐憫之情,回頭看了又看,唱道:

哎呀呀,珠牡為啥這樣怕我走,

珠牡為啥這樣愁。

我現在決定離開嶺尕,

就像石落大海不回頭。

要降服魔鬼般的惡敵人,

怎能領你珠牡走!

……

心里惦記著你,

吃飯沒有味。

心里惦記著你,

喝茶像白開水。

心里惦記著你,

馬兒不抬腿。

珠牡妃子呵,

我哪會忘掉你。

這里韻散間行,有敘事,有抒情,既表現出了格薩爾剛毅勇武的性格,又體現出他對珠牡的無限鐘情,生動地刻劃了一個剛柔相濟、有情有義的英雄形象。

值得指出的是,史詩是在神話世界觀的基礎上產生的,有著濃重的神話色彩,盡管如此,史詩和神話的思想傾向又是不完全相同的。早期史詩所描寫的,多是人與自然的斗爭。在開始時,自然在人的心目中被神化了,人和自然融為一體。隨著生產力的日益發展,隨著大自然實際上的被征服,人類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他們不再把自己看成是和自然融為一體的、神的附屬物,而是獨立于自然界之外,可以與神對抗的人了。神話描寫的是關于“神”們的故事,以“神”為中心;而史詩敘述的不再只是神的故事,而是人與神的較量,以人為中心,神的地位逐漸被人所取代。頌人代替了頌神,從這點意義上來說,史詩是神話的一種否定和反叛。

史詩,作為一個民族知識的總匯,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無論是人類文化史、民族史、社會關系史、家庭史等方面的資料,都保存于史詩中。我們應該把握住史詩的這一特點,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深入地對史詩進行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龙胜| 全椒县| 犍为县| 靖安县| 闸北区| 台中市| 上饶市| 尼勒克县| 屏山县| 汪清县| 海南省| 汤原县| 河源市| 汤原县| 百色市| 祁东县| 四子王旗| 雅安市| 曲水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利县| 彰化县| 青浦区| 上饶县| 庆云县| 申扎县| 凯里市| 大兴区| 滁州市| 江都市| 新营市| 砚山县| 安顺市| 会东县| 达州市| 嘉善县| 原平市| 乐亭县| 浑源县| 乌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