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秦漢帝王之謎(2)

根據目前考古調查發掘,秦始皇陵園的布局結構有下列七個特點:其一、陵墓有內外兩重城垣,呈南北狹長的“回”字形;陵墓近于方形覆斗式,座落在內城的南半部。其二、在陵墓西邊墓道的一個配房中,埋有成組的車馬,既有髹漆的木車,又有彩繪的銅御手和銅車馬。其三、在陵墓西北角的內外城之間,發現有左右飼官的建筑遺址,飼官是陵寢中供給飲食的官。其四、內城中心有宏偉壯觀的寢殿建筑。其五、內城的東北部有一長方形的區域,向北有門可以通向外城,向南有門可以通向陵寢,可能是用來居住管理陵園的官吏和供奉陵寢的宮女。其六、在陵墓內外城的南部以東,有一長條南北向的陪葬墓地區,當是一些親屬和大臣的葬地。其七、在陵墓東邊外城以東1千米處,正當東門大道的北側,有三個放置兵馬俑的從葬坑,組成了面向東方的龐大軍陣。

關于秦始皇陵,尚有許多問題我們至今仍不能明白,如秦始皇陵的朝向為什么是正東方?秦始皇陵是否被盜?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到底是什么性質?等等。

后代的帝王大都是以面南為尊,而秦始皇陵卻是坐西向東,為什么會這樣呢?

著名學者楊寬認為:“陵園整個朝向東方,在東方正中設有大道和東門闕,因為按照禮制是以東向為尊的。陵園的東門大道,相當于后世陵園的‘神道’,是整個陵園的主要通道”,“秦始皇創設第一個皇帝的陵園,并不是憑空設計的。他有戰國時代各國君王的陵寢作為藍圖”,也是“按時國都咸陽設計的”。始皇陵的布局“對西漢諸帝陵園發生了直接的影響。西漢陵園的布局有許多方面是沿襲秦的禮制的”。贊同這種說法者都認為秦漢之際的禮俗決定了陵墓的朝向。《禮儀·士冠禮》云“主人東面答拜,乃宿賓”。《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鴻門宴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都說明,戰國到秦漢時期,主人是朝東坐的。秦始皇生前是天下共主,死后的陵墓便理所當然是要坐西向東的。

有人認為秦國本偏西隅,建陵向東的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征服東方六國的決心。全國統一后,陵還在繼續修,但布局朝向沒有改變,這主要是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視著原來的東方六國之地,以防有人東山再起。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牽強。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除了要顯示雄踞天下的威風之外,也可能因為他仍然在祈求生死輪回,尋求神仙境界。生前無法覓到不死的秘方,死后也要閉著雙目瞻矚東溟,以求神仙引渡天國。秦始皇為長生不老,出巡到瑯琊,命方士求仙取藥,派徐福帶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并多次親自出巡,東臨碣石,南達會稽,在瑯琊、芝罘一帶留戀忘返。他自己多次東巡,仍無法到達日夜思念的仙境,萬歲的天子不長壽,結果照樣不能違背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還是得病而死。徐福沒有回來,仙藥也沒有求到,秦始皇心里感到十分遺憾,死后他也要面朝東方,求神仙把他引導進天國。

有人發現不僅僅是秦始皇陵,秦國其他的墓葬大多是坐西向東的。考古發掘證實越是秦國早期的墓葬,幾乎全是朝著這種方向。有學者認為秦人的祖先來自東方,他們對自己曾經勞動和生活過的地方懷有特殊的感情。然而路途遙遠,中間相隔了許多敵對的國家,他們很難回到自己原來的家園。死后,他們只能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葉落歸根的感情。部分專家對秦人的祖先來自東方不以為然,認為秦人的祖先來自西方,之所以他們要采用頭朝西方的葬俗,主要是寓意他們的祖先是從那兒過來的。

也有人認為甘肅地區曾流行過屈肢葬,這與當地的古文化和某種原始宗教信仰有關。秦人的西首向東的葬法,應該與他們的民族特性相關。

秦始皇陵是否被盜,將直接決定保存至今的這座陵墓的價值。

一些人認為這座精心建造的帝陵并不能使秦始皇在死后仍與生前一樣過上帝王生活,反使帝陵成為貪婪者的目標,歷史上曾遭受過多次的破壞。其中較大規模的破壞有兩次:一次是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中后,曾以三十萬人,火燒阿房宮,盜竊者掘其陵墓,燔燒其宮觀,三十日運物不絕,這是最大的一次破壞。到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時,又經過一次大規模的破壞,所以清代文學家袁枚曾說:“生則張良之錐荊軻刀,死則黃巢掘之項羽燒,居然一坯尚在臨潼郊,隆然黃土浮而高……”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從陵底到陵頂,修遍了戰溝,有幾處挖得特別深,陵頂上還挖了一個很大的坑。

另有一些人認為秦始皇陵并未被毀,被毀的只是陵園的附屬建筑,而秦始皇陵地宮并未被盜,它仍在現存的秦始皇陵封土下、兵馬俑坑身后一千多米處。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根據陵區周圍的含汞量分析,發現地宮中心有大量集中汞的成分,而且分布具有一定規則,這從化學成分分析上印證了《史記》中關于墓內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描述。再通過對秦始皇陵封土堆的全面探測,只發現有個盜洞,而且深不到九米,未能接近地宮,整個封土的土層為秦時的原狀。總之地宮的宮墻沒有破壞痕跡,地宮中水銀分布有規律,可見秦始皇陵未被盜毀。

1974年,在外城以東一千二百二十五米處,發現了三個兵馬俑坑,這個重大的考古發現,轟動了當今世界。三個兵馬俑坑都坐西向東,呈“品”字形分布。其中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面積一萬四千多平方米,內有戰車、步兵組成的大型方陣,有陶人陶馬六千余件。二號坑在一號坑的東北邊,平面呈曲尺陣。三號坑在一號坑的西北邊,平面呈凹字形,面積五百多平方米。另外在二號坑和三號坑之間,還有一個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為四千多平方米的廢棄坑。按照考古工作者的探測,全部兵馬俑加起來有七千多個,駟馬戰車一百多輛,戰馬一百多匹。坑內兵馬俑全部面向東方,與陵園的方向保持一致。

秦始皇陵邊上大量兵馬俑的存在,令世界驚嘆。然驚嘆之余,人們要問,這些兵馬俑的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與秦始皇有關嗎?

主持對秦始皇陵考古的袁仲一先生認為大型兵馬俑的存在,象征著駐在京城外的軍隊,就如皇宮中的宿衛軍。以戰車、步兵相間排列的一號坑兵馬俑軍陣是右軍,以戰車和騎兵為主的二號坑兵馬俑軍陣是左軍,未建成的廢棄坑,當為擬議中的中軍,第三號兵馬俑坑是統帥三軍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征著屯軍的壁壘。有人觀點稍有不同,認為這些兵馬俑象征著秦始皇東巡的衛隊。

也有人認為兵馬俑僅是體現秦皇軍陣布局。兵馬俑坑是一項未完成的工程,全部建成要有五個坑。從設計者角度來說,兵馬俑是按當時的方陣來設計的。方陣是一種進攻型的軍陣,按前后左右中五個方位配置兵力。主將所在的叫中軍,與敵戰斗的是外圍四軍。作戰時,戰陣可隨時變換,互相保護。兵馬俑一、二、三號坑修建后,爆發了秦末農民起義,陵墓的建筑被迫停了下來,被廢棄的坑僅挖了個土塘,還未來得及放置陶器具。而第五個坑尚沒有動工挖掘,所以現在見不到任何痕跡。

楊寬先生認為兵馬俑排列成面向東方的龐大軍陣,是有其用意的:一方面是用來表現秦朝威鎮東方的形勢,另一方面又是用來表現東向為尊的禮制。

林劍鳴先生認為兵馬俑不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而是屬于具有紀念碑性質的建筑物,可能稱為“封”,用以表彰統一全國的軍功。他認為兵馬俑是秦始皇時代建造的,但其性質不是陪葬坑。因為秦國仍有活人殉葬的舊習,根本無需建大型俑坑陪葬。從出土的兵器來看,很少見到鐵兵器,與當時十分發達的冶煉水平不相稱,因而這支部隊根本不是一支戰斗部隊。

更有人在對獬冠、銘文的細致分析后,認為兵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公元前306年,昭王年少即位,太后攝掌政事。太后臨終之際下令近臣為她殉葬。秦昭王為人仁厚寬容,在人殉的要求未予滿足的條件下,對于自己的出身之母,塑造真人大小的殉葬,布置一個輜重車隊,象征性地讓太后回歸自己的楚國故地,這在當時也是符合各國習俗風尚的。

對于這座顯赫的秦始皇陵,至今仍有許多問題沒有解釋清楚,我們期待著研究者們新成果的出現。

劉邦流氓成性之謎

今江蘇省沛縣相鄰的豐縣,在二千年前是秦朝的沛縣豐邑。劉邦出生于豐邑,豐邑秦末置縣,屬于沛縣,漢興改稱豐縣。

劉邦有兄弟三人,長兄名伯,次兄名仲,他自己名季,伯、仲、季就是老大、老二、老三的意思,以排行取名乃是鄉間俚俗。劉邦這個名字頗為文雅,據說那是他當了皇帝后起的名,當皇帝之前一直叫劉季。農民子弟無錢入學,他的兩個兄長都是文盲。劉邦比較聰明,父親把他送入鄉間學校,讀書不多,略能識字與作文,至今劉邦家鄉中陽里還保存著他讀書時的書塾。鄉間缺醫少藥,大哥患病早死,二哥是個樸素巴結的莊稼漢,埋頭隴畝,辛勤耕作,略有節余,稍置產業。父親贊揚老二干活賣力,持家有方。劉邦卻游手好閑,不治產業,被人看作是個不務正業的人。老太公有時也責怪他于家無利可入,認為他沒有出息。

其實劉父也是一個游手好閑之徒,平時不治家產,喜歡飲酒,有錢就打酒與人共飲,經常出入鄉間市井,肚子餓了,隨便買個湯餅充饑。凡是鄉里有斗雞、踢球的事情,他都要插上一手,而且很在行。這種從小養成的習性,直到晚年還是沒有改掉。當時劉邦封他為太上皇,住在長安皇宮中,食宿都很豪華,劉邦以為這下他總該高興了,但出乎意外他總是一副郁郁不樂的樣子。劉邦不解,忙問其故,答稱自己從小就樂與屠夫、小販之流結交,現在周圍沒有這號人,很不習慣。劉邦為逗父歡心,選宮內廢址,筑成類似豐沛鄉里市井風光街一條,以內監充任屠販,叫賣其中,樂得太上皇留連忘返。

少壯之年的劉邦很多生活習性與他的父親相似。他的酒癮很大,是邑市小酒店的常客。手中有錢就現買現飲,無錢則賒酒記帳,但他不會賴帳,一旦有了錢,他會加倍甚至加幾倍償還。酒家歡迎這樣的酒客,混得熟了,如同一家。當他喝成爛醉如泥,顧不得什么體統,就和衣臥倒酒家床上,成了醉漢。可是后來劉邦當了皇帝,誰都不敢講他以前喝酒的事情,相反還有人為他粉飾了一些神奇的色彩,說什么劉邦醉臥時,老板娘常常親眼看到他身上有龍出現,龍體附身正與劉邦后來當上皇帝相符。傳說還有兩個老板娘居然不計血本,把劉邦一年欠下的酒帳來個一筆勾銷,這無非是想證實劉邦龍體附身的神異之事。

劉邦結交的朋友也有屠販之徒,不過比他父親稍高一個檔次,可能與他的經歷有關。約公元前216年,時年31歲的劉邦被推為泗水亭長。亭長雖只管轄十里以內的民事、訴訟,是個小小的鄉吏,但他有機會與縣吏打交道。加上劉邦為人豪爽、不拘禮節的個性,很快與同事、上級混得很熟。

不務正業,游蕩鄉里,使劉邦染上流氣,這個習性直至他補秦吏時還依然故我。當時沛縣有一外來戶,戶主姓呂,因與沛令友善,人們尊稱為呂公。那些有頭面的縣吏、鄉吏,得知沛令結識了一位尊客,紛紛準備厚禮往賀。主吏蕭何負責收受賀禮、賀錢,告訴送禮人不足千錢,只能坐在堂下低等宴席。劉邦囊中羞澀,不要說千錢,就是十錢、百錢也拿不出來,但他要躋身酒宴,怎么辦?急中生智,假裝賀客往見,大言不慚地高聲喊:“賀萬錢!”在座的貴賓大為驚奇,自愧不如。他大搖大擺地闖進大門,手中卻空無一物,正當諸吏疑惑不解時,不料呂公從貴賓首座中徐徐起身,跨步相迎,引入貴賓之席。

劉邦好說大話,誑騙眾吏,自然使主受賀禮的蕭何不滿,于是當眾數落了劉邦幾句。但呂公不以為意,居然對這個捉弄他人的不速之客十分看重,其中緣由,據說呂公相中劉邦狀貌將來貴不可言,遂有此舉。

劉邦與呂公在賀宴上的邂逅相遇,還引出了他大齡得妻的風流韻事。呂公擇婿不以男方的家產、地位為重,而從其將來發展前途考慮。傳說呂公精通相術,初見劉邦,大奇其人;再相狀貌,貴不可言,到底是他的相術靈驗,還是后人有意夸大其辭,今天不得而知。但尊劉嫁女是事實,不能說此人沒有眼光。

劉邦好發大言,常常會流露出豪邁大志。有一次,他被征發到秦都咸陽服徭役,目睹秦始皇豪華壯麗的出巡,四周簇擁著威武的侍衛、鮮艷的儀仗和無盡的馬隊,只見到處都是光亮閃閃的刀槍兵器。事后他大發感慨道:“為人應做一個大丈夫,大丈夫當如此地出人頭地。”也許善于觀顏察色的呂公正是從劉邦的口出大言、必有大志這個角度去認識劉邦的,才會做出常人難以想像的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坪县| 六枝特区| 绩溪县| 肃南| 松江区| 藁城市| 嘉峪关市| 三都| 札达县| 新晃| 武宣县| 花垣县| 宿迁市| 庄浪县| 崇信县| 利川市| 二手房| 叙永县| 荆州市| 建平县| 屯门区| 宜城市| 大足县| 石门县| 屯留县| 屏东市| 祁门县| 呼和浩特市| 乌拉特后旗| 马山县| 高密市| 西宁市| 青龙| 叶城县| 临城县| 涞源县| 炎陵县| 余庆县| 礼泉县| 奉贤区|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