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歌德

耀眼詩星應時而至

1749年8月28日,12點,一顆璀璨奪目的詩星誕生在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城,他的出現使沉寂多年的德國詩壇大放異彩,他就是聞名于世的詩人——約翰·沃爾夫岡·歌德。

歌德出生在一個家境很好的家庭,他的祖父是個有名的裁縫師,他的父親曾是個博士,后為求體面,又買得了一個皇家顧問的空銜。歌德的母親出身顯赫,她是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性格溫存,又愛好文學,常給兒子講故事聽。歌德的外祖母很喜歡這個小外孫,在他4歲時送給他一套表演浮士德故事的傀儡戲玩具,使歌德童年時就愛上了浮士德等民間傳說。歌德自幼就興趣廣泛,勤奮好學。他不僅讀文學作品,欣賞藝術,學習擊劍和舞蹈,而且四處搜集動植物標本,頑強地攻讀多種外語。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他又常常偕其妹四處游玩,盡情領略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的幸福和歡樂。

哪曾想到,歐洲大陸戰爭突起,俄國、法國、英國為各自利益,互相開戰,其間法軍曾一度攻克法蘭克福。歌德的家成了法軍的指揮部。歌德正常的學習生活受到了干擾,不過,這時期他也學到了許多新的東西。住在歌德家的一位法國高級軍官頗有藝術修養,尤其擅長繪畫,一些畫家常與他來往,使歌德有機會觀賞他們的作品。歌德還經常觀看隨法軍到來的法國劇團的演出,有時還和法國小朋友一起到后臺去看演員們怎樣化妝和排練,這一切勾起了他對戲劇的極大興趣,并在此基礎上試著寫起戲劇劇本來。

7年后戰火平息,一切又恢復了安寧。歌德遵照父命于1765年去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但他對法律毫無興趣,便努力鉆研文藝和自然科學。1768年歌德突然吐血,不得不回家休養,病愈后,又于1770年到斯特拉斯堡繼續學習。那里宏偉的哥特式大教堂,郊區迷人的風光和好心熱情的農民開闊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情操。同時,他還認識了很多年輕的文學朋友,其中給他影響最大者是狂飆突進運動的理論家赫爾德爾。

狂飆突進運動是70年代初開始的資產階級文學運動,是以萊辛為代表的啟蒙文學的繼續和發展。它氣勢洶洶,如暴雨,如狂風,又像一股波濤洶涌的激流,直沖向頑固的封建堡壘。它在抨擊封建制度的同時,熱情謳歌自然,贊美人類的自然狀態,如兒童的天真和原始人類的純樸;推崇天才,要求施展個人的才能;主張在創作上打破古典作品的僵死格律;提倡民族風格,尤其重視學習民間文學。赫爾德爾是這一運動的指導者,他長歌德5歲,歌德敬之如師。赫爾德爾也十分賞識歌德的才華。他一方面教育歌德要深入生活,向民間文學學習,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另一方面又要求他摒棄華而不實的文風,突破僵死的古典教條,去鉆研荷馬、莎士比亞等人的作品,這大大開闊了歌德的眼界。赫爾德爾還經常帶領歌德深入山村,走向民間,從老太婆的口中搜集民歌。

就在這年秋天,歌德與美麗多情的少女芙莉德麗凱·布麗紅萍水相逢,一見傾心。歌德一有時間,就去塞生海姆村與她相會?!稓g樂與離別》一詩就是他們之間愛情的寫照。但可惜的是,歌德和芙莉德麗凱的愛情卻如曇花一現。1771年8月,歌德在取得博士學位后離開斯特拉斯堡而返回故鄉。隨著歌德的離去,這段姻緣即告了結?!度D吩姼琛肥歉璧鲁跗诘挠忠黄ψ?,在德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這以前德國燦爛的詩星廖廖無幾,詩壇上多為平庸之作,內容空虛,矯揉造作,而《塞生海姆詩歌》以其真摯的感情,健康的內容、清新的風格和高超的技巧獨步詩壇,這是以往德國詩壇不曾有過的輝煌,歌德開創了德國抒情詩的先河。

情場失意,文壇獲豐

不久,歌德返回了故鄉,在一次參加紀念莎士比亞命名日的大會上,歌德對這位大作家給予了高度贊揚,同時激烈地批判了僵死的古典戲劇格律——三一律。從此他駕馭著戰斗的風帆,在狂飆突進運動的百舸爭流之中沖到了最前列。不久,他寫出了劇本《葛慈·馮·伯里欣根》,內容是關于16世紀一個名叫葛慈的沒落騎士反抗封建貴族,但因脫離農民群眾而最后失敗的故事。創作時,歌德以莎士比亞為榜樣,完全突破了三一律。該劇于1773年出版,并獲得了“德國第一部現實主義史劇”的稱號。

1772年5月,歌德來到威茨拉爾的德意志帝國法院實習。這期間歌德認識了一個叫夏綠蒂·布甫的姑娘。姑娘的美麗和賢淑使歌德極為傾慕,但綠蒂已與歌德的一位名叫克斯特奈爾的好友訂了婚。歌德自知無望,遂于9月10日毅然離開綠蒂重返故鄉,但相思之苦常使他產生自殺之念。這時,歌德另一位友人——威茨拉爾的青年書記耶露撒冷因苦戀一位有夫之婦而自殺。消息傳來,給歌德以很大震動。他詳細了解了耶露撒冷的戀愛和自殺的經過,并結合自己切身的體驗,在4周內寫出了著名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雖以愛情為題材,但卻遠遠超出了愛情的內容而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這部小說運用了大量并且濃熱的抒情語言,并受盧梭和理查生的影響,采用書信體形式,讓維特把自己內心的全部奧秘毫無約束地訴諸讀者,使人感到主人公仿佛就在面前,不由得和他一起去愛、去恨、去歡樂、去悲傷。作者還突破了書信體小說常有的反映面狹窄的局限,而讓他的主人公在廣闊的社會上活動。從純樸農村的天真兒童到上流社會的虛偽市儈,從生氣盎然的田園美景到濁臭逼人的貴族沙龍,這一切構成強烈的對照。作者對時間的安排也獨具匠心,上篇從明媚的春季寫到溫暖的夏日,陪襯出主人公開朗的心境;而下篇從蕭條的深秋寫至嚴酷的寒冬,渲染了主人公不幸的遭遇。季節的變化有力地突出了情節的發展,顯示了歌德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部小說于1774年發表后,立即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由于它傾訴出市民知識分子對封建制度的不滿和找不到出路的苦悶,所以在他們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人們競相閱讀,熱烈評論,甚至維特式的服裝也風行一時,形成了所謂的“維特熱”。這本書很快被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成為德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國際意義的作品。歌德的名字從此傳遍世界。但小說的消極影響也在生活中表現出來。有些失戀的青年男女因受維特的影響而殉情,其中影響較大者有作家克萊斯特與其戀人的情死。1778年1月,有位魏瑪小姐因失戀而投伊爾牟河自殺,歌德親眼看到這位溺死的姑娘的懷中藏有《少年維特之煩惱》。從此,歌德在此書新版卷頭題上《綠蒂與維特》一詩,其最后一句以維特的口吻向具有同樣遭遇的青年們呼吁:“請做個堂堂男子吧,不要步我后塵”。

但歌德首先是位詩人,無詩歌德的生活便失去了真諦。雖有《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小說。就歌德時代而言,詩人是一種褒獎的說法,歌德從來沒有為詩歌擔憂,那是個需要詩的時代,同時,歌德也借詩歌表達自己的理想。歌德的詩正是反映了他獨特的個性。

拜倫曾尊歌德為歐洲詩壇的君主。自8歲時獻給祖父的賀歲詩算起,歌德寫下2500多首詩,數量堪稱驚人,形式更為炫目:獨創的短詩、格言體、牧歌體、頌歌、哀歌、十四行詩、謠曲等,而思想的博大精深更不用說,足令每一位自視清高自命不凡的詩人頓足:既有歌德,何必生我?!

歌德的詩作大體分為抒情詩、古典詩及暮年的抒情詩和敘事謠曲。貫穿其一生的是抒情詩,情詩是歌德詩歌王國的主人,也是其性格的寫真。

歌德瞧不起空中樓閣式的詩,因為那樣的詩干枯、做作,乍一看像是詩,細一讀不過是詩的骷髏——細說起來也不怨那些人,懷著對詩的一腔熱忱,他們只能造詩,那就讓他們造吧。歌德與他們不同,歌德熱情洋溢,生命力旺盛得讓人妒忌。他的人生曲折而幸運,體驗豐厚而深刻,愛情總是不忘歌德,歷史也總是露出啟發人深思的一面,而所有這些,海涅、普希金等短命的詩歌天才們都只能望洋興嘆:上蒼偏心,有意在成全歌德。

接著歌德于1774年寫了著名詩篇《普羅米修斯》,它是未完成的同名詩劇中的一段獨白。詩人反封建的狂飆突進精神在這里得到了最鮮明的表現。詩中借用希臘神話里普羅米修斯這一反抗者的形象,向神權,實際是向封建統治者宣戰。普羅米修斯在否定了神的尊嚴之后,充分表述了對真理和正義必獲勝利的信念。最后他宣稱“我在這里制造人,按照我的形象”,表明歌德用資產階級取代封建統治的思想。全詩采用自由韻體,語言尖刻潑辣,很好地表達出主人公對宙斯的憤怒斥責和極端蔑視。詩成后,因其反封建的主題極其鮮明,竟無人敢將它發表。由于歌德寫出了《葛慈·馮·伯里欣根》、《少年維特之煩惱》和《普羅米修斯》等一系列最優秀的作品,對狂飆突進運動作出了最杰出的貢獻,因而他成為這一運動的光輝旗幟。

1775年早春,又有一位可愛的少女攫取了歌德的心。這位姑娘就是富商的女兒,年僅16歲的安娜·伊麗莎白·睡奈曼,歌德稱之為莉莉。莉莉多才多藝,伶俐無比,跳舞唱歌,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兩人情投意合,感情十分篤厚。不久,他們相互盟誓,私訂終身。

但這段姻緣一開始就潛伏著危機。莉莉的父母自恃是法蘭克福的一流富豪,頗有些歧視歌德中產之家的出身,又不滿歌德那種狂飆突進的詩人的氣質。而歌德的父母也不想高攀,娶進莉莉這樣一個奢華艷麗、嬌貴異常的兒媳。歌德之妹也看不慣這個遍身珠光寶氣、滿臉盛氣凌人的未來嫂嫂。莉莉豪華的生活,過于迷戀社交的活躍性格,也常常使歌德不快。加之眾人從中作梗,兩人也漸感不睦。后來,歌德借故逃避,出游瑞士。

1775年9月,正當歌德與莉莉藕斷絲連的時候,他的人生道路突然有了轉機。當時,薩克森·魏瑪公國的最高統治者卡爾·奧古斯特公爵偕同新婚夫人旅行至法蘭克福。這位年僅18歲的公爵十分仰慕歌德的才能,就邀請歌德去魏瑪從事政務活動。歌德接受了邀請,于11月來到魏瑪。從此,他就離開了狂飆突進運動的潮流而駛向了政治活動的漩渦。

歌德到魏瑪后受到公爵的重用,不久就擔任樞密顧問,1782年又晉升為公國首相,管理著全公國的政務。在這里,他又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最親密者是宮廷貴族封·斯太茵夫人。

斯太茵夫人秀外慧中,才華橫溢。歌德以前曾見過她的照片,一度十分仰慕,在他來魏瑪后的第8天有幸與她相識。兩人一見如故,遂保持了20年之久的深厚友情。其間,歌德在學識、品德、性格等方面均受其很大影響,并為她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歌和信札,詩歌中尤以《對月》最為著名。

這一時期,歌德寫的哲理詩同樣反映出了他思想上的變化。在《神性》一詩中就再也看不到普羅米修斯那種大無畏的反抗精神,詩句亦不再激憤而趨向平和,猶如怒潮后的余波,不過此詩的內容也還是積極的,它把基督教關于神與人的關系顛倒了過來,不是神創造了人,恰恰相反,是人按照自己的品德和意志創造了神。

在這段時間里,歌德也創作了一些敘事詩,并且也成就不凡。1781年4月某夜,圖林根庫尼茨村的一個農民,抱著生病的小兒騎馬趕往耶那,想請那兒的一名醫為兒子治病。醫生檢查過后表示孩子已瀕于死亡,無力搶救。這位農民又抱著孩子策馬回家,途中孩子就斷了氣。幾天以后歌德來到此處。他得知此事后,即以此為素材寫成《魔王》一詩。詩中敘述了魔王以威逼利誘、軟硬兼施的手段來戕害病孩。生動地刻畫出了魔王的奸詐,病孩的恐懼和父親的焦慮。詩中的氣氛逐段緊張,最后以孩子死亡而告終。讀之使人聯想起封建專制魔王對善良人民的迫害。詩成后在世界上廣為傳誦,亦由舒伯特譜成名曲。

在魏瑪從政期間,歌德還深入研究了自然科學,并于1784年發現了人的顎間骨,這對論證整個生命世界的統一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784年,歌德在他起草的小說《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里又寫了一首著名的抒情詩《迷娘曲》。詩中歌德通過主人公意大利女孩——迷娘對家鄉的懷念與贊美,抒發了內心對意大利美景的極度向往。

巨匠攜手創作攀高峰

此期間,歌德正在魏瑪熱衷于時事,哪來的閑情逸志呢?殊不知歌德從政以后逐漸感到,這個封建公國是絕不容許他進行真正的改革的。他實施的每項進步措施都遇到了重重阻力,這使他苦惱至極。因此,他決定到意大利去鉆研古代藝術并進行科學研究,以擺脫眼前的困境。于是,1786年9月,他帶著一張填著假名的護照獨自逃到了這個以古代文化著稱的國家。

到了意大利的歌德先后在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米蘭等文化中心逗留過,甚至西西里、羅馬都留有他的身影。南國的美麗風光使他陶醉,人民熱情開朗的性格和豐富多彩的生活開闊了他的心胸。相形之下,他愈感魏瑪宮廷的枯燥無味和官場生活的單調迂腐。在近兩年的南國生活中,他努力研究古代文藝典籍,臨摹古代繪畫的范本,進行自然科學考察,同時還從事文學創作,主要成果是劇本《哀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和《塔索》。其中《哀格蒙特》描寫的是16世紀尼德蘭伯爵哀格蒙特反抗西班牙的民族壓迫,最后因斗志不堅而被敵人逮捕處死的故事。該劇于1774年就已動筆,因此從中尚可聽到狂飆突進運動的余音。而后兩個劇本則是嚴格按照古典戲劇的形式寫成的。

這其中的原因何在?歌德曾對三一律深惡痛絕,何以現在作繭自縛,原來這是由他思想上的轉變所致,歌德這塊頑石,終抵不過封建濁流的沖擊而變得光潤起來。于是,隨著《普羅米修斯》的反抗精神和《五月歌》里火熱激情的消失,代之以《對月》中的自我解脫和《迷娘曲》中對世外桃源的憧憬。而到意大利后,他更傾心于寧靜、和諧的古典藝術風格,沉醉于古典藝術那種“莊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的理想境界。因此,他在《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里就借用遠古關于伊菲格尼的神話來宣揚理性的高貴和人文主義的力量。而《塔索》則通過文藝復興時期宮廷詩人塔索和一位大臣的爭執,表明了歌德自己不得不與現實妥協的苦悶。如此的藝術內容就必然要求嚴格的古典藝術形式。這樣,歌德青年時代的狂飆突進精神經過十年的從政,終于在意大利過渡到以人性論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義。德國文學古典時期亦是從1786年歌德來到意大利時算起來的。

1788年6月,歌德從意大利回到魏瑪。從此擺脫了繁重的政務活動而專門從事文藝創作和科學研究。在這一時期,又一位天真迷人的姑娘闖進了他的生活,她的名字叫克里斯蒂安·烏爾比斯,23歲,是制花工場的女工。她那天真爛漫的舉止,活潑爽朗的性格及無可挑剔的自然之美與宮廷中那些矯揉造作的名媛貴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歌德不由得一見傾心,并不顧社會地位的懸殊和宮廷貴族的阻撓而和她結合了。1789年,烏爾比斯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奧古斯特。歌德十分珍惜和這位民間女子的感情。每當他去外地辦事,都要求烏爾比斯天天給他寫信,而且信件要編出號碼,以備萬一遺失時能立即發現和便于查找。

烏爾比斯亦十分敬重歌德。1860年10月14日,耶那戰爭波及魏瑪,法軍曾闖進歌德家。就在歌德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烏爾比斯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身軀掩護歌德。法軍士兵被她的英勇所懾服,不得不停止行兇。歌德對她舍身相救十分感激,5天后與她正式舉行婚禮。從此,烏爾比斯即以歌德夫人的身份亦隨作家一起載入了文學史冊。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春雷震撼了整個世界,曾一度使歌德十分振奮。但當革命發展到雅各賓派專政時期,他又由興奮轉為恐懼,并寫了某些嘲諷革命群眾的作品,暴露了歌德世界觀中的弱點。

1794年,德國文學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即歌德與席勒開始了文學上的密切合作。這一年7月,耶那自然研究會開會,他二人都參加了。會議結束時,他們在出口處相遇,并開始了親切的交談,決定在文學上合作。從此,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影響、互相切磋,直到1805年席勒逝世時為止。這段歷史在德國文學史上具有極重要的意義。50年代以前,德國文學長期模仿英、法,直至萊辛創始德國民族文學,并為它的繼續發展奠定了基石。接下來的任務是要在這塊基石上建造起德國民族文學的宏偉殿堂,使德國文學躍入世界文學之林,而這一偉大的任務,就是由這兩位文學巨匠在這10年合作中完成的。

這期間,他們共同研究文藝理論,總結藝術創作的規律,使德國古典文學達到了內容與形式、自由與法則、理性與感性的和諧與統一。歌德在《自然與藝術》一詩中這樣寫道:

誰要做出大事,必須聚精會神,

在限制中才顯露出來能手,

只有法則能夠給我們自由。

努力駕馭藝術規律,使這兩位巨匠在10年間的創作,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他們共同寫警句,彼此鼓勵寫敘事謠曲,并各自完成許多巨著。歌德在這方面有長詩《列那狐》、《赫爾曼與竇綠苔》,而最重要的是長篇小說《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

這部小說通過對維廉、豎琴老人和迷娘等人不幸遭遇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德國黑暗的現實,同時突出了勞動的意義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即把參加生產勞動作為人生的最后歸宿,把個人為人類獻身作為人生的最高品德。這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向上精神和人文主義的理想,這是小說的積極意義。但小說的局限性也很明顯。與少年維特要向貴族伸出刀劍的斗爭精神相反,維廉把貴族當做榜樣,并在貴族的莊園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這反映出歌德對貴族的態度已由斗爭轉向妥協。他這時的政治理想是要在保持現存制度的前提下通過貴族人性上的完善來改革現狀,這當然是無法達到的,但從總體思想上說,作品還是趨于積極的,它作為德國文學古典時期的代表作,其地位僅遜色于《浮士德》,并有“德國第一部最杰出的教育小說”之稱。

《浮士德》立不朽豐碑

在歌德的《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面世后,有人出來反對了,他就是德國反動作家諾瓦利斯,他寫了一本名叫《亨利希·封·奧夫特爾丁根》的小說作為武器與歌德對抗,這兩本書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人生的歸宿在哪里?是在勞動和造福于人類的事業中,還是在虛無縹緲的夢幻境界里?顯然,這兩部作品向德國人指出了不同的出路。一個是積極的,向前的;而另一個則是頹廢的、倒退的。

這部反動小說絕不是空穴來風。當時在德國文壇上正泛起一股逆流,這就是以諾瓦利斯為代表的反動浪漫主義。這些反動浪漫派詩人盡管對現實不滿,但他們沒有崇高的理想和向上的精神,只能沉緬于虛幻神秘的境界里去麻醉自己和讀者。顯然,如任其這一股逆流大肆泛濫,必將造成極壞的影響,于是歌德奮起迎擊反動浪漫派的挑戰。他在關于美學的一系列論文、談話和通信里,批判了反動浪漫派的作品和文藝觀點,并捍衛“藝術要從現實出發并為現實服務”的美學原則。歌德的美學學說有兩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和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在某種程度上的結合。歌德以其光輝的美學著作,為西方美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歌德的成就遠不在此,他在文藝創作方面的成就更是卓越不凡,自1809年他的《親和力》問世后,便開始了自傳體的創作,如《詩和真》、《意大利游記》。

1819年,他出版了詩集《西東合集》。這是歌德采用東方題材來表達自己思想的作品。這期間較為重要的還有1829年完成的小說《維廉·麥斯特的漫游時代》。

在《維廉·麥斯特的漫游時代》里,歌德描寫了一個烏托邦式的“教育區”,闡述了他要通過教育來改革社會的思想。維廉在學習時代參加的那個秘密團體,此時已發展成世界性的組織,其成員都必須憑一技之長為社會服務。維廉成了一個外科醫生。歌德強調每個人都必須從屬于集體,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里可看出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對他的影響。此書更加突出勞動的意義,并表述了理論要與實踐結合的思想??梢姼璧碌娜松^和哲學思想在晚年變得更積極進步了。

歌德創作的頂峰是《浮士德》。這部詩劇取材于16世紀的浮士德傳說。1773年,歌德開始寫《浮士德初稿》。1790年,他出版了《浮士德斷片》。1808年發表了《浮士德》的第一部。最后,直到1831年夏,即歌德逝世前不久全書才脫稿??梢哉f,這是歌德經過60年的艱苦勞動和緊張探索而得出的藝術總結和思想總結。

俾斯麥自豪地說:只要有了《浮士德》,即使終生獨居孤島上,精神也可自足,不怕孤獨空虛來犯。列寧流放國外的日子確實帶上了《浮士德》,但俾斯麥之言是否可適用列寧,只有他自己知道。馬克思倒是最喜愛他的同胞的著作,在大量的論著中不時地讓《浮士德》中的人物出來作證。

歌德的深沉正是體現在《浮士德》這部著作中。晚年的歌德更加深入地思考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及人性的丑惡。這一切使歌德更迷戀于生命,也使他思想更深邃。在《浮士德》中,我們可以體會這位老人的深沉和精辟。

《浮士德》是一部人類精神史的詩學演義,其豐富性與多層次性使得闡釋變得艱難——這是相對準確的闡釋,另一方面,闡釋也顯得格外輕松,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大凡頂尖級的世界名著都是如此:一個開放的世界,一個默默無語的存在,自從它一誕生,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屬于歌德。而且毫無疑問,自從它問世起,歌德也只能作為一個讀者出現了,若重新寫,他再也寫不出這樣一本《浮士德》來。他賦予了它生命,它便是一個獨立的“人造人”,以自己的方式存活,時而還感動著歌德,像感動其他人一樣。從而也使人類對它的理解活動變得饒有趣味又困難重重,它的惟一的揭秘者是它自己——綿延不斷激情洋溢的被哲人兼詩人體驗著的生活。

雖然明知如此,但我們還是不能放棄對《浮士德》的思考,既出自求解的本能,也是為反思人類本身,因為我們抱定一個念頭:最終能給人類生活帶來革命性變化的,不是科學技術,而是人對自身的把握程度。

從1773年起一直到1831年才完成《浮士德》第二部,歷時60年之久,是歌德的哲學遺囑,精神的詩的自傳。

浮士德是一位16世紀以來被德意志人廣泛傳頌的人物,是一位半歷史半傳說,深得民眾喜愛的人物。民間喜愛他的程度,比我國的孫悟空、徐文長之類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喜愛是一個值得人類學重視的現象。

很小的時候,歌德就在浮士德的世界中活著,街頭巷尾的木偶戲,地攤書店的小人書。歌德深深地迷戀這個有點胡作非為又敢作敢為的人物,但浮士德的魅力又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無法說清的東西。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里,浮士德成為了貫穿他生命的一條暗流,在適當的時候——他認為該對生命有所明確交待的時候現身,但浮士德的形影飄搖無定,抓住的欲望必須被長久地克制。當迷茫的眼前被幾十年歲月的體驗與洞察照亮時,《浮士德》終于幸運地降生了。這既是德意志的幸運,也是人類的幸運,從此《浮士德》成為人類的共同財產?!獓栏褚稽c說,成為那些很富有又沒錢者的財產。

歌德40歲剛過,發表了《浮士德片斷》,近50歲時完成《浮士德》第一部。最后8年寫作第二部。全部《浮士德》共1211行詩,用多種詩體寫成,甚至有魔術師的咒語。

這部詩劇的情節由2個賭賽和5個悲?。ㄖR悲劇、愛情悲劇、政治悲劇、美的悲劇和事業悲劇)構成?!短焐闲蚰弧房烧f是全劇的一個總綱。

歌德曾這樣說:“浮士德的性格,從舊日粗糙的民間傳說提煉到這樣的高度上,是表達這樣一個人物,他在一般人世間的限制中感到焦躁不安,認為具有最高的知識,享有最美的財產。是表達這樣一種精神,他向各方面追求,卻越來越不幸地退轉回來?!蓖宿D是經歷一次洗禮后的飛躍,所有的追求都脫落,只有追求本身在獨存。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文藝復興以來進步的知識分子的典型,一經誕生,便成為全世界的財產。浮士德,一個需要不斷咀嚼的名字,一座“人”的永恒的雕像。

《浮士德》是歌德的心靈史,一部精神追求史,是他為人類立下的不朽豐碑。任何評論家都只暴露了其寄生蟲的丑惡和淺陋的嘴臉,任何思想家出于某一目的的曲意解說都是褻瀆,是對歌德也是對自己的褻瀆。

《浮士德》是一部心靈史,浮士德與靡非斯托是人的精神境界的主要的對立面。兩者一要執迷于世俗,一要超升,兩者不斷地抗爭構成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正是在抗爭中,人的靈魂不斷地超越向上。

全劇的結構就恰似人的精神生活,體現了追求者生活的豐富性、無限性以及態度的真誠與自由。它的費解也緣于此。但《浮士德》的費解不同于其他艱深的名著,它靠的不是大量失去背景的典故與晦澀的詞句,它的結構松散包裹著一條明晰的主線:體驗與追求。體驗與追求的豐富性決定了結構的跳躍性。但寓意很明了,存在主義會大受鼓舞——生活的價值在于追求本身,沒有一件事會帶來滿足——帶來的只有新奇。存在主義者會故作同仁似地補充:一切都是態度,沒有什么算作成就,除了態度本身。

馬克思曾惋惜地談到歌德,說他被德國的鄙俗氣戰勝了,他被迫生活在可憐的生活環境中。不錯,他的肉身與行動是值得惋惜,但他的心靈卻在德國乃至世界上下幾千年的巨大時空中遨游,那是誰也無法阻止的?!陡∈康隆芳礊槊髯C。

可以說,《浮士德》是一部關于自文藝復興開始的德國知識分子精神生活的發展史,但其更是一部關于歌德個人的精神生活的發展史,要不然,它不能如此地打動每一個平凡與不凡的心,更不會引起那么多人的震撼。

黃昏戀羨煞凡人

令世人驚異的是,已年過七旬的歌德絲毫未現老態,身體硬朗,說話語氣鏗鏘有力,眼神依然犀利有神。一位名叫胡菲蘭德的醫生檢查過他的身體后說:“我從來沒有遇到有誰的身體和心智像歌德這樣完美的。”他不但體力和智力超群,還始終保存著青春的熱力,到了74歲的高齡,仍燃燒著愛情的火焰,愛上了一位19歲的少女,并向她求婚,還由此創作了一首長詩《瑪麗思巴德哀歌》,懷念這位戀人。

引發歌德晚年愛情的少女叫烏爾里克·馮·萊維卓,她是個失去父親的少女,她有兩個妹妹,姐妹三人與母親定居在波希米亞的溫泉療養地瑪麗·恩馬德。1821年8月,歌德到瑪麗恩巴德度假,和她們相遇。15年前,他在卡爾斯巴德曾經和烏爾里克的母親有過一段戀情,這次他們久別重逢,烏爾里克已經長成一個17歲的少女了。棕褐色的鬈發像瑪麗安妮和克里斯蒂安娜,藍湛湛的眼睛很迷人,歌德很喜歡她。常跟她開玩笑,和她一起散步,給她誦讀英國作家斯各特的作品,還把一部新出版的《威廉·邁斯特的漫游時代》送給她。讓她在花園里坐在自己的身邊,給她講《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里的故事,他把她當做他可愛的小女兒。第二年,歌德又去了瑪麗思巴德,在那里住了一個月,將近一個月的朝夕相處,他對烏爾里克萌發了愛情。

雖然說黃昏戀沒有什么可奇怪的,但對世人來講,一個74歲的老人與一個19歲的少女搞在一起,未免被人視作笑柄了,何況他已有自己的兒孫。

在《瑪麗恩巴德哀歌》中,唱出了一個老詩人的激情和純真,他期待著和煦的陽光。但是,歌德沒有想到,流言蜚語比他的馬車跑得更快,他還沒有回到家中,魏瑪城里已在傳播“樞密顧問馮·歌德先生要結婚了”。一場寒冷的風暴正等待著他。

根源就產生在他的家里,他的獨子奧古斯特首先發起質問,堅決反對父親重新結婚,他對歌德大發脾氣。當時,歌德的兒媳奧蒂麗的妹妹也在旁邊推波助瀾,不管歌德怎樣解釋、說明,甚至懇求。奧古斯特鬧得更兇,威脅父親,要把全家遷到柏林去。當時奧蒂臥病在床,沒有介入這場糾紛,但是,這個一向比較和睦的家庭從此蒙上了一層無法抹去的陰影。

繪畫與雕塑齊頭并進

歌德不單單是位詩人,更確切點說,他是一位藝術家,他把生活看作是一切藝術的來源,對藝術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威尼斯時,他就注意到了民間生活的豐富多彩。確實,這里的人民也是這一切賴以存在的基礎,1786年10月4日,歌德在看了哥爾多尼的《奇奧察的風流事件》的一次演出后這樣寫道:“觀眾一同參與演出,臺上臺下融為一體。白天,在廣場和岸邊,在游艇上和宮殿里,買者與賣者,乞丐、船夫、女鄰人,律師及其對手,熙來攘往,各守一攤,說東道西,吆三喝四,連唱帶耍,又罵又吵。入夜,他們便到劇場去,看和聽他們白天的生活……”歌德領教了念念有詞的街頭演說家,認為維羅納古代半圓形劇場的殘址表明,過去的人民比今天更有人民的氣派。因為,事實上,建成這樣一座半圓形劇場,就是為了使人民感到自豪,感到開心。歌德在威尼斯把人民視為一大群人,視為一種必然的、天生的存在。他認為,人民既是自然,以至在意大利這里,不屈服于任何高壓的人類的純樸本性使他感到驚奇。無疑,不論威尼斯還是羅馬,同樣存在著封建關系。但是,它同德國的封建關系相反——由于民族歷史的發展而得到了緩和。使歌德高興的是,他所見到的高度的民主主義,高度的平民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以及民間真正的高度自由,這一切同樣也反映在文藝方面。利多的漁夫吟唱意大利古典文學作品,這對歌德來說,是一個難忘的事件。他就這樣描繪了一幅意大利圖畫,以及對意大利生活的憧憬。由于美是表現群眾,來源于群眾的,所以,美便不可避免地蘊含了民族性格,這是不可變的,歌德就是對這兩千年歷史的文化遺產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畢竟這一文化遺產與人民精神、生活息息相關。

過去與現在是相互制約的矛盾體的兩個方面,而人民的古典藝術就蘊含于這一相互制約的關系之中,歌德之所以能寫出偉大的藝術作品,就在于他對此深有感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羅馬成了歌德精神復活的場所:現在我越來越難說,為什么要留在羅馬,常言道,海越深,人也就越想往里探索。歌德承認,開始很少懂藝術。過去他欣賞的似乎只是大自然的光彩,而今才領悟到大自然的本質,他認為,古典藝術偉大嚴謹的形式成了他的尺度,他也許不大贊成文藝復興,對所見的巴羅克式的建筑更不屑一顧,因為這促使歌德去尋求內容與形式的偉大而單純的比例。他特別注意觀察古代雕像、希臘的造型藝術和寶石雕刻。他重新開始研究解剖學,繪制人體圖,制作模型。芭蕾舞、音樂,特別是歌劇成了他研究的新課題。歌德把所看到的、經歷的和理解的一切歸納為若干命題,這些命題已被總結在他的《對自然的單純摹仿、手法、風格》一文中,它發表在1789年維蘭特主持的文學雜志《德意志信使》上。歌德認為,單純摹仿乃是受到限制的對象的個別表現形式的摹仿,根本不足以把握重大的主題;表現手法乃是一種既充滿潛力又充滿危險的方法。這種表現手法越是因方法比較簡單而接近于忠實的摹仿,越是努力從另一方面企圖把握和明確表現對象的特征,并通過純潔、活潑和積極的個性而使兩者結合在一起,它也就越是變得崇高、偉大、可敬。如果一個藝術家脫離了生活,他將變得越來越空虛和毫無意義,也將越來越遠地離開單純摹仿的風格。歌德寫道:風格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認識基礎上,是建立在事物的本質上的。一旦藝術通過對大自然的摹仿,通過努力創造共同的語言,通過對對象的細致而深刻的摹仿,而終于能越來越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和它們存在的方式,縱觀一系列形象,并懂得了把各種不同的有特色的形式加以比較和摹仿,那么風格便成了它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達到了堪與人類的最大努力相匹敵的地步。這里歌德把他在羅馬逗留時的認識向我們作了介紹,這種認識不僅同他當時在《法蘭克福學報》中的美學信念是一致的,而且他堅定不移地充實他的這些信念,并對現實主義理論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因為他要求要有意識地塑造美的形象和更精確地確定自然與藝術之間的關系。美與一般事物的關系,對象以及藝術家同對象關系,大自然及其藝術反映的特點——歌德在這里對這些基本問題作了論述,并從歷史的角度上做出了適當的答復,而這些問題在過去的啟蒙時代還沒有過這樣的發展。歌德認為:藝術家,只有當他從歷史的角度出發,面向人民,面向自然,只有當他懂得順應歷史的客觀規律,并運用藝術和詩歌的適當原則去形成時代的本質時,他才會贏得偉大現實主義藝術的普遍特性。在這一點上,無論是作家還是藝術家要想創作出真正的作品來只有深入生活,而意大利時期的生活使歌德形成了藝術和文學的古典現實主義的基本思想。

歌德這一思想最后發展并形成了世界文學的觀點,歌德認為,現在開始了一個大同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各民族必須團結起來,以便促進全人類的幸福。德國人一方面顯示了值得驚嘆的美學業績,另一方面,卻又被禁錮在狹隘丑陋、愚昧和自我滿足中。因此,人們必須向別人敞開思想,接受世界文學。

就歌德在藝術上的偏好而言,除去對詩歌的傾心,另外對他最具有誘惑力的藝術門類就是繪畫。在文學上,歌德可謂功成名就,而在繪畫上,他則始終沒有達到自己渴望的高度,也許正因如此,他才特別渴望當一回畫家。在歌德的腦海中頻頻閃現出德思斯頓美術館主任顧問室里德爾先生和萊比錫畫院院長奧塞先生的親切合影,20多年學畫的前塵往事又一幕一幕浮現在他眼前。

在進大學之前,歌德已經培養了自己對繪畫的濃厚興趣,到萊比錫后,仍保持著這種愛好,除文學外,繪畫是他最感興趣、最愿意投入精力學習的科目。歌德之所以不斷產生對繪畫的熱情是因為他覺得這種藝術形式——荷蘭派繪畫使他更加堅信這一點——最符合他對自然和現實物質世界強烈關注與熱愛的天性,用繪畫表現自然,從繪畫中認識自然,對他來說始終是一個強有力的誘惑。那時,歌德和幾個學生拜奧塞爾為師,在業余時間學習繪畫,雖說歌德在繪畫技藝上終沒能取得多少進步,但在審美趣味方面卻受到奧塞爾很大影響。奧塞爾欣賞意大利派的繪畫作品,崇尚單純樸素,討厭巴洛克風格的渦卷型裝飾、貝殼裝飾以及其他一切離奇古怪的藝術趣味。此外,他狂熱地崇拜藝術史家溫克爾曼,不僅熱烈地向學生推薦溫克爾曼的美術史著作,還給他們講述溫克爾曼的藝術生活,并指導他們對溫克爾曼的著作進行閱讀。奧塞爾對溫克爾曼的推崇強烈感染著歌德,雖然當時歌德還不能完全讀懂和理解溫克爾曼的論著,但他勤奮努力地鉆研它們,極力在隱晦的領悟中吸取教益。通過在奧塞爾指導下的閱讀,青年歌德不僅初步了解了溫克爾曼的著作和思想,還第一次認識了古希臘的藝術世界。

雖然歌德小時候就觀賞過父親及其朋友們收藏的一些繪畫作品,奧塞爾又在萊比錫全城搜羅了許多藏畫給他講解,但隨著對造型藝術理論和實踐越來越多的了解,歌德還是渴望見識更多的藝術藏品。1768年3月,也就是歌德居留萊比錫的最后一年的春天,19歲的歌德悄悄去了德累斯頓,在那兒,他寄住在一個鞋匠家里,只要美術館開門,他天天都到美術館去。德累斯頓美術館不僅裝飾得莊嚴華麗、氣派非凡,美術藏品也極為豐富。在這里收藏作品的有些畫家是歌德所熟悉的,而有些則只略知一二。當時繪畫的鑒賞以酷似自然為上,荷蘭派的風景畫、靜物畫和室內畫都是特別能打動他的作品,因為這些畫能使他聯想到現實并和現實進行多方面的對照比較。在這些畫幅面前,歌德往往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常以自己的驚呼使解說員忍不住笑了起來。由于歌德每天都在美術館參觀,美術館的主任顧問官里德爾先生便敏銳地注意到了他。里德爾先生非常贊賞歌德對藝術的熱情,親自為他講解,引導他注意那些可能會有助于他的地方,雖然歌德在德累斯頓只住了不長一段時間,里德爾先生的和藹、認真和對工作的勤勉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在德累斯頓停留的最后幾天,歌德還經人介紹拜訪了薩克森美術院的院長封·哈格多恩先生。哈格多恩先生也非常喜歡歌德這個遠道而來的熱情的藝術愛好者,他讓歌德參觀了自己珍藏的一些名畫,使歌德在美術館之外再一次大飽眼福。回到萊比錫后,歌德結識了著名書商、高特舍特著作的出版者布賴特科普夫一家,了解了不少印刷方面的知識,后來又在布賴特科普夫家結識了銅版畫雕刻家斯托克先生。斯托克先生的工作是按照奧塞爾先生的繪畫作品制作各種尺寸的銅版畫,用于文學作品的插圖,這個實用美術家做事嚴謹、工作勤懇,他的精湛技藝和銅版畫制作過程本身所具有的魅力都對歌德產生了強烈吸引力。躍躍欲試的歌德在斯托克先生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銅版畫的雕刻技藝,開始時他只模仿他人的作品雕刻種種風景畫,不久就扮演起斯托克先生的助手的角色來,同時還在學習銅版雕刻的間隙學習木刻,并在這方面也小有成就。但是有一點當時歌德沒有充分注意到,那就是在進行銅版畫雕刻時,銅和酸化學反應所產生出的有毒氣體使他的身體受損很大,這成了他以后發病的重要原因。

歌德從萊比錫輟學返家后,父親對他的情緒低迷和糟糕的健康狀況一直頗為不滿,他再次發病后,父親的心情變得更加煩亂,時常流露出不耐煩的焦躁情緒,好像他故意不讓自己的病情好轉似的,與母親和妹妹對他關懷體貼的態度形成強烈反差。歌德覺得父親冷酷自私,不近人情,心里對父親不無怨恨,但想到父親對自己的培養和厚望,想到自己使父親的期望和虛榮心受到的挫折,他心中又不免有幾分自責,思過之下,他盡量投其所好地使父親高興,在養病期間,畫了很多幅靜物畫和人物畫。雖然他的畫技仍比過去沒有多大提高,父親卻像對待大師的初作似地將它們裝裱好,用線框圍起來,督促他將它們完成。有時,父親還讓自己的家庭畫師幫助歌德修飾潤色畫面,以便使歌德能將自己的筆觸和畫師的筆觸相互對照。在完成紙上畫稿的同時,歌德還醉心于銅版畫的雕刻,他按照從斯托克那里學來的知識和技巧,嘗試獨立完成從繪畫到雕刻、再到印刷的銅版畫制作全過程,并且取得了部分成功。不久,歌德的喉嚨又開始發炎,疼得很厲害,醫生的藥劑也無能為力,歌德漸漸領悟到疼痛可能與雕刻銅版畫有關,便馬上放棄了這個極其吸引他的工作。

在斯特拉斯堡期間,歌德在洋德爾的引領下沉迷于文學,很少畫畫?;氐椒ㄌm克福和在韋茨拉爾期間,他偶爾像維特一樣拿起畫筆,或者和朋友們一起觀賞鉛版畫作品。在離開綠蒂回故鄉的路上,心情抑郁的歌德再一次動了當畫家的念頭,他用小刀子做占卜,將它從岸上扔向河水,看它是否會順利地落進水里——如果刀子被水邊的楊柳擋住沒能落進水,他就放棄做藝術家的念頭,反之,則意味著他可以在造型藝術上取得成功。占卜的結果卻暖昧不明:扔出去的小刀子瞬間消失在濃密的枝葉中,歌德根本無法看清楚它的下落,而與此相應,水面卻激起噴泉般的水花來,似乎證明刀子確實又掉進了水里。歌德的心里十分掃興,覺得這是不吉之兆,當藝術家的念頭也就暫時作罷了。不過,盡管有這次不吉利的占卜,回到法蘭克福后,為了排遣對夏綠蒂·布甫的思念,歌德仍在造型藝術上花去了一些時間。他一面研究法蘭克福藝術愛好者們收藏的一些繪畫和銅版畫作品,一面從事寫生練習,還收集了不少古代雕塑的仿制品。

在以后的日子里,歌德也時常拿起畫筆。到魏瑪后,他還創辦了一所繪畫學校,并親自給學生們講解解剖學知識。

在羅馬,歌德住在德國畫家約翰·海因利希·威廉·梯施拜因的住處,當然,他的假面具很快就被揭穿了,德國老鄉們都知道了約翰·梅勒就是大作家歌德。梯施拜因在給拉瓦特爾的信里這樣愉快地來描述歌德:“我確實非常喜歡他,他生活很簡樸,要求我給他普通的食品和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間,只要能夠睡覺和毫無干擾地進行工作就行。他現在就在那里面坐著哩。每天上午9點前,他寫自己的那部《伊菲格涅亞在錦里斯》,希望把它很快結束,接著出去參觀那些藝術杰作品,他和那些大人物們不來往,除了藝術家外誰也不接待,哪家也不去。”

的確,在意大利期間歌德專注于創作的時間極少,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他要完成自我教育。在四處游覽中,臨摹、寫生與畫家朋友切磋畫技,欣賞古建筑物遺跡和博物館的藏畫占去了歌德的大部分時間。在意大利期間,歌德畫了上千幅畫,山川、古跡、人物,無所不包,有一幅描繪羅馬狂歡節的畫,歌德畫了整整一個星期,盡管它畫得似乎缺乏熱情,歌德自己仍然很喜歡它。

另外,歌德對雕塑也頗有研究,他曾對自己雕塑的羅馬神話人物的頭像很滿意,并學會了鑒定各種雕塑,他也研究古代建筑術,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都能引起他的興趣,但最讓他心儀的是古典風格建筑。歌德對藝術充滿了愛,愛也使他成為大藝術家。

一代天驕含笑離世

歌德在創作《麥斯特》和《浮士德》時,沒有放棄對詩歌的創作,這期間他創作了一些令人滿意的格言詩,簡單明了而又給人以啟迪。

歌德還對外國文學極為關注,這方面不止是對歐洲,而是對整個世界,值得說的是他在印度、阿拉伯、波斯和中國文學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詣。他在讀過印度古代詩人迦梨陀娑的名劇《沙恭達羅》后曾寫過一首雋美無比的小詩加以贊頌:

春華瑰麗,亦揚其芬;

秋實盈衍,亦蘊其珍;

悠悠天隅,恢恢地輪。

歌德特別想知道中國的文學情況。當時,中國雖已出現了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在世界文壇上也堪稱一流的偉大作家,但遺憾的是他們的作品尚未介紹到歐洲。一些在文學史上不占主要地位的作品,如《王姣梨》、《花箋記》、《百美圖詠》等卻被一些來過中國的傳教士譯成英語和法語。歌德讀過這些作品后覺得和中國人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并給這些作品以高度的評價。同時他也知道,這些作品并非屬于中國最優秀的文學,可見他對中國文學的輝煌成就有充分的估計。他曾用中國文學中的一些主題寫了14首中德四季晨昏雜詠,其中第8首描寫了夜的景色。

歌德在完成巨著《浮士德》后,心血已經耗盡。當他親手把已校對的打印稿包裝好的時候曾說:“我這一生的今后歲月可以看作一種無償的贈品,我是否還工作或做什么工作,事實上都無關宏旨了?!边@時歌德的個人生活是很孤獨的,他的夫人早已于1816年去世。1830年,他的獨生子也在意大利旅行中死去,這給歌德精神上以沉重的打擊。1831年8月28日,他在慶祝自己最后一個誕辰時,再一次穿過伊爾美瑙的叢林,攀登上吉息爾漢山的峰頂。大自然依然是那么幽靜安寧,但此時的歌德早已長發如雪,兩鬢成霜了。當他看到50年前刻下的題壁詩《游子夜歌》時,心中不禁百感交集,并自言自語地念道:“稍待,你也安息”,不由得潸然淚下。下山回家后,健康狀況愈加不好,這年冬季歌德感到分外寒冷,他急切盼望那明媚的春日早日來臨。1832年3月的一天,枯草微微萌出新綠,歌德感到幾分春意,于是滿懷欣喜。他令人備上馬車,要外出散心,不想歸來就發起高燒,臥床不起。經確診,身患肺炎,病情嚴重,但歌德頑強地與病魔抗爭。一日早晨,他詢問當天日期,當聽說是3月22號時,他高興地說:“春季已經開始,我們亦將復元?!鄙衔缢晕腋杏X果真好轉,遂掙扎著離開病榻,坐到案前的靠椅上。他叫人打開窗子,以便室內明亮些。他似乎又要寫作,可就在他用僵直的手指吃力地寫出頭一個字母“W”后,立即轉入昏迷,但口中猶喃喃有聲,時近中午,就在他誕生的那個時刻,他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此時,遠處教堂的大鐘又敲起了十二響,像是在向全世界沉痛宣告,這位偉大詩人已與世長辭。

歌德的離世給德國乃至歐洲人民帶來了巨大悲痛,人們決定把他與他生前的好友席勒安葬一處,使這兩位好朋友又重新在一起。

歌德在逝世前滿含激情地喊出了最后一句話:“多一些光!”是的,歌德漫長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他實踐了在《浮士德》中寫下的“要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在自由與生活的享受”的格言。他83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奮斗不息,在文學、美學、哲學和科學等領域都為人類作出了極其寶貴的貢獻。特別在文學方面,歌德的貢獻無與倫比,可以說他不僅是德國文壇的巨匠,而且是堪稱世界級的文學大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东县| 巴塘县| 海门市| 凤台县| 扎赉特旗| 崇文区| 会昌县| 黔南| 彩票| 普宁市| 鸡泽县| 巫溪县| 九江县| 洪湖市| 白银市| 台江县| 桐城市| 广平县| 拉萨市| 湖州市| 多伦县| 临朐县| 措美县| 那坡县| 九寨沟县| 邯郸市| 安庆市| 阳山县| 连州市| 瑞金市| 阜宁县| 正定县| 阳高县| 广南县| 长岭县| 库车县| 彭山县| 柳江县| 佳木斯市| 广平县|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