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最新發現——生命起源之謎
- 世界歷史百科:系鈴尚無解鈴人·世界之謎(上)
- 李劍橋 竭寶峰編著
- 715字
- 2021-05-24 10:53:22
傳統的觀點認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但現在一些科學家對這一觀點產生了疑問。他們認為原始海洋中的生命物質多是小分子,而且濃度太低,不足以發生有效的反應而生成生命必需的生物大分子。他們還提出,原始海洋中的生命物質必須通過某一方式聚集以后才可能形成生命。
美國著名的生命起源專家弗瑞斯為上述觀點提供了佐證。他把少量的高嶺土放入一個容器中并加入一些核苷酸衍生物的溶液,在室溫下放置。每經過一天,他便設法將容器中舊的核苷酸衍生物溶液吸出去,并隨即加入新的核苷酸衍生物溶液,如此反復。當他向容器中的高嶺土“加入”了14次核苷酸衍生物溶液后,他驚奇地發現核苷酸衍生物在高嶺土上逐漸聯結了起來,還長成了由50多個核苷酸組成的長鏈核酸。他同時也發現,如果容器中不加入高嶺土,則不可能形成長鏈的大分子核酸。在這一實驗中,弗瑞斯用高嶺土模擬原始地球上的礦物質,但是由于吸附作用而富集了核苷酸衍生物分子,在高嶺土的表面甚至還可能發生了催化作用。這兩點促使核苷酸衍生物分子很容易連結,并且形成生命的基本物質之一的核酸。
弗瑞斯用同樣的實驗方法還發現,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在伊利石和石灰羥基石等礦物存在下,可以分別形成高分子的多肽鏈,這便為蛋白質的生命提供了可能。
弗瑞斯根據自己的實驗認為當時原始地球上大量存在的各類礦物質很可能發揮了富集原始海洋中生命小分子的作用。而這些礦物質通過吸附作用將生命小分子吸附在其表面上,這樣也使這些小分子很容易發生相互反應,生成極其復雜的生物大分子。弗瑞斯的實驗提示了構成生命體的兩種最重要的物質——核酸和蛋白質均很可能是在礦物的表面生成,據此可以認為,生命可能起源于礦物質的表面。
如果上述觀點成立,恐怕當今科學生命遺傳的教科書要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