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傷保險條例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5019字
- 2021-05-17 10:39:43
第八章 附則
第六十四條 〔相關名詞解釋〕
本條例所稱工資總額,是指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
本條例所稱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條文注釋
本條例所稱的工資總額,是指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需要強調兩點:一是,支付的對象是全部職工,包括農民工、臨時工等各種用工形式、各種用工期限的所有勞動者,而不限于單位職工花名冊的在冊職工;二是,工資的構成是勞動報酬總額,包括了工資、津貼、獎金等多項收入,而不限于崗位工資或者是基本工資。但是,勞動者的以下收入不屬于工資范圍:(1)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如喪葬撫恤費、生活困難補助費、計劃生育補貼等;(2)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如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3)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根據國家規定發放的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配套規定
《勞動法》(2009年8月27日)
第46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47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48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第49條 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50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51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案例注釋
案例40:未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因與工傷職工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被認定為工傷
原告賴某訴稱,原告是南康市某磚廠個體業主,2006年11月19日,陽某開始為某磚廠進行機械維修,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2007年1 月10日陽某在磚廠維修機器時左手受傷,后被被告贛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工傷。因原告與陽某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間不存在勞動關系,被告所作工傷認定決定適用法律錯誤,原告請求撤銷被告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被告贛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辯稱,陽某自2006年11 月19日進入原告磚廠工作,2007年1月10日陽某在上班時間內,在原告廠房內從事機器維修操作時受傷。原告與陽某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陽某向被告提出了工傷認定申請,被告依法將陽某所受傷害認定為工傷。被告所作的工傷認定決定有法律依據,請求維持。
法院認為,原告與陽某雖然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已經形成事實勞動關系,陽某所受傷害亦符合工傷構成的法定條件,因此,被告所作工傷認定決定合法,法院予以維持。
用人單位和職工只要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職工就能得到《工傷保險條例》的保護。用人單位企圖通過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否定與職工之間的勞動關系,借此逃避工傷保險責任,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
第六十五條 〔公務員等的工傷保險〕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所在單位支付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條文注釋
國家機關不同于企業,在許多方面有其特殊性,例如國家機關的經費完全由財政撥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生工傷事故或者患職業病的概率較低,因此,建立起工傷保險制度的國家,大多建立單獨的國家機關工傷保險體系。本條例考慮了這些特殊情況,規定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所在單位實際上是由財政支付費用,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規定。
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其工作性質和工傷風險程度等與公務員比較接近,據此,本條規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傷保險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制定。
配套規定
《公務員法》(2005年4月27日)
第77條 國家建立公務員保險制度,保障公務員在退休、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公務員因公致殘的,享受國家規定的傷殘待遇。公務員因公犧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和優待。
第78條 任何機關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自行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保險待遇。任何機關不得扣減或者拖欠公務員的工資。
第79條 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退休金以及錄用、培訓、獎勵、辭退等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第六十六條 〔非法經營單位工傷一次性賠償及爭議處理〕
無營業執照或者未經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的職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該單位向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賠償標準不得低于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單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傷殘、死亡的,由該單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近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賠償標準不得低于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前款規定的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就賠償數額與單位發生爭議的,以及前款規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近親屬就賠償數額與單位發生爭議的,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條文注釋
[一次性賠償金支付標準]
一次性賠償金按以下標準支付:一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6倍,二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4倍,三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2倍,四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0倍,五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8倍,六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6倍,七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4倍,八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3倍,九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2倍,十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倍。
賠償基數,是指單位所在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
配套規定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2010年12月31日)
第3條 一次性賠償包括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在治療期間的費用和一次性賠償金。一次性賠償金數額應當在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經勞動能力鑒定后確定。
勞動能力鑒定按照屬地原則由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理。勞動能力鑒定費用由傷亡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第4條 職工或童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在勞動能力鑒定之前進行治療期間的生活費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確定,醫療費、護理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以及所需的交通費等費用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準和范圍確定,并全部由傷殘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勞動法》(2009年8月27日)
第15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并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配套解讀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均不得招用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介紹就業。禁止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開業從事個體經營活動。
案例注釋
案例41:取得營業執照前非法用工,致使被用工人因工作受傷應支付一次性賠償
原告佛山市某家具公司訴稱,2006年6月1日,原告取得了《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被告唐某2006年7月13日進入原告公司從事捫皮工作,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約定被告入職試用期為兩個月,每月工資800元,試用期屆滿后每月工資1300元。2006年7月14日被告在工作中受傷,2007年2月7日,被告被評定為十級傷殘,醫療終結期為2個月。原告支付了被告的相關醫療費用,并以800元/月的標準支付被告兩個月的停工留薪期工資。2006年10月9日,原告合法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在被告受傷時原告已經依法取得名稱預先核準,后來也依法通過審核領取了營業執照,原告雇用被告不屬于非法用工,應當按照被告實際工資800元/月支付工傷待遇。被告唐某辯稱,被告2006年7月13日進入原告公司上班,2006年7月14日在工作中受傷,后被認定為十級傷殘,受傷時原告公司仍然未取得營業執照。被告請求原告按照非法用工的標準支付工傷賠償。
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雙方未簽訂合同,僅口頭約定試用期兩個月,試用期工資為每月800元,轉正后每月工資1300元,由于原告公司當時僅取得名稱預先核準,未取得營業執照,公司尚未成立,依法不具備經營資格與主體地位,不能成為勞動關系主體,原告、被告雙方不構成事實勞動關系,僅僅構成非法用工關系。被告在無營業執照的原告單位上班時,受到事故傷害導致十級傷殘,有權得到原告支付的不低于工傷保險待遇的一次性賠償。根據有關法律,原告應該向被告支付的一次性賠償金,應該按照原告單位所在地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而非原告本人實際工資為標準計算。
未取得營業執照的單位雇傭的職工因工作受到事故傷害導致傷殘的,所在單位以已經取得名稱預先核準為由,否定非法用工行為性質,不會得到法院支持,非法用工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向職工支付一次性賠償。
案例42:童工在工作中受傷、死亡,支付一次性賠償(順德市龍江鎮某家具有限公司與方某工傷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2004〕佛中法民四終字第64號)
裁判要旨:用人單位不得招用童工(不滿16歲),若該童工在工作中受傷、死亡,用人單位應當向該童工或其直系親屬支付不低于工傷待遇的一次性賠償。
第六十七條 〔實施日期及過渡事項〕
本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條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尚未完成工傷認定的,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執行。
案例注釋
案例43:《工傷保險條例》的適用(鈴王公司訴無錫市勞動局工傷認定決定行政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7年第1期)
裁判要旨:在《工傷保險條例》施行前作出的工傷認定被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后,又在《工傷保險條例》施行后重新啟動的工傷認定程序,應當執行《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
案例44:因公受傷在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前未進行過工傷認定,勞動行政部門應當受理其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常行終字第32號)
原告翟某訴稱,原告是某建筑公司一名建筑工。1999年7月30日,翟某在某教學樓施工時被吊籃壓傷,次日被診斷為脾破裂,并進行了脾切除手術。1998年翟某在某建筑公司施工中左髖骨受傷,2004年3月22日經醫院診斷為左髖骨退形性骨關節病。某建筑公司雖然給原告支付了27600元賠償金,但是不能完全補償原告因工所受的傷害。原告于2006年3月30日向被告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被告作出了不予受理決定。原告請求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獲得法定的工傷待遇,撤銷被告作出的不予受理決定。被告金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辯稱,原告在1998年、1999年兩次因工受傷。2000年1月5日,原告與所在單位某建筑公司簽訂了“工地事故一次性處理協議書”,約定某建筑公司一次性付給原告27600元。被告認為,某建筑公司已經向原告支付了工傷賠償,所以原告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被告請求維持被告作出的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決定。
法院認為,原告與某建筑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原告與其單位某建筑公司簽訂了“工地事故一次性處理協議書”,雙方同意原告所在單位向原告一次性支付27600元的賠償,盡管該筆賠償金已經實際支付,然而該協議不屬于工傷待遇協議。原告受傷未經工傷認定程序,也未進行傷殘等級評定,該協議以及原告接受某建筑公司支付的賠償金這一事實,并不能表明原告已完全享受工傷待遇。在《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前原告已經受到事故傷害,而且沒有申請過工傷認定,原告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被告以原告已經享受工傷待遇為由做出不予受理決定,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予以撤銷。
《工傷保險條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尚未完成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的,可以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依法享受工傷待遇,即使勞動者已經接受了用人單位一定數額的賠償金,法院并不認定為勞動者已經依法充分享受了工傷保險待遇。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最新修訂本)
- 《湖北省食品安全條例》釋義
- 中國法院2015年度案例:土地糾紛(含林地糾紛)
- 中國科普政策法規匯編(1949—2018)(上下冊)
- 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全書(含全部規章及立法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含刑法修正案(十)及法律解釋
- 公務員
-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大全(2018年版)
- 中國人力資源法律審計報告2018:從東盟十國看“一帶一路”國家的勞動與雇傭管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注釋本
- 中國人力資源法律審計報告2014:了解企業人力資源法律風險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最新修正本)
- 中國法院2015年度案例:勞動糾紛(含社會保險糾紛)
- 口供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