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一個枯黃的季節。
能見到一些心動的顏色少之又少,即便是南方小城,也缺乏了激情的滋生。偶爾,在草叢間看見一朵朵黃得惹眼的小菊花,眼睛里就會生出一幕幕欣喜。
這個季節,是注定一場花事的劇終。而枯萎,就成了傷感的潛臺詞。之前,總是對著秋天的冷涼悲情。而此時,我發覺枯萎也是一種美。美得心痛,美得記憶來回奔跑,美得人的思念陷入一幕幕幻境。
不是嗎?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改變了行程。一層層薄了,一程程短了,一節節瘦了。那些有光陰有回憶的日子,就連心思都抹上了深濃。
有回憶的日子真好。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我喜歡這樣的時光。一個人慢慢行走,慢慢搜尋,慢慢回憶。慢慢地,在一些心動的邂逅里,撿拾起一朵朵小驚喜,由涼到暖,由薄到厚,再由厚變成一串串長滿細菌的字符,一起塞進骨髓。
空下來時,看衣露申的小說《開到荼蘼花事了》,讀得我心痛,很久沒有這么靜下心來看完一本書了。也許是故事的情節太感染我了,再或許,這本書的內容觸及到了什么。相比小禪的那篇散文《開到荼蘼花事了》,我更喜歡衣露申的小說。
“花事了”這三個字總叫人惆悵。花事,本就是一場美的事物,怎么就可以了了呢?怎么就可以說了就了?
慢慢地我懂了,任何美好的東西總會有一個盡頭。如季節,如風景,如花草,如……愛情。初始,美到炫目,美到驚艷,最后到秋深,全都枯萎了,開到荼蘼,那場面心驚得骨骼都疼痛。
這段時間,陽臺上的花草已不見了鮮色。細瘦的蔓藤上多了一些發黃的細葉,一些摻雜在綠葉之間的枯黃讓血液有了荒涼入侵,像寒露一絲絲,向身體一層一層靠近。
下雨天又去了“愛蓮池”。這幾天,雨水愁人,正適合秋深涼意泛濫。
才接近荷塘,冷風就馬不停蹄地撲來。荷,早已不見荷花,只剩下幾枝孤零零的蓮蓬,孤單得令人心痛。那些荷葉呀,像什么?像老了的婦人,干癟癟地耷拉在枝干,水面上,滿池塘都是。殘荷,難道這就是李老十老師畫里的殘荷?看書上說李老師畫殘荷,蕭條而凄涼,寒意襲人。
這場面憂心得不得了。想曾經,它們都那么努力地生長,努力地綻放,努力地開成世人眼里最喜的模樣。而如今,都殘敗了,還有誰記得那一刻風景?
秋天的雨,一落就沒有止境。盡管冷風亂飛,但我喜歡,我愛。
愛了就沒有什么顧慮可言,哪怕濕了發梢,濕了眉睫,即使把心濕透,我也甘愿。
微風細雨里,一個人慢悠著。看雨水跌落枝頭,看深秋落葉緩緩下墜,看兩旁的小野花在涼風里顫動,思念就慢慢延伸……雨,一陣陣地,或急或緩。風也加大了速度,但我并不覺得冷,因為有心念覆蓋了所有。
一個人的一生,有一份真愛就足夠。哪怕只是遙遠的,短暫的。
從年少到青春,從蔥綠到墨綠,再從春季到秋季,再到季節枯黃。總以為光陰的流轉會讓我們遺忘很多,殊不知一枚葉子的墜落,一程風景的回旋,一首熟悉的音樂響起,都會將我們拉回最深的回念。
我還是那個多愁善感的女子,會因為一些事,一些人而觸景生情。會因為一首動情的歌而流淚滿面。那些曾留在心里的夢,從未曾改變。
晚秋,眾多的枯黃揉進眼里,一層壓過一層。此時,我發覺那些枯萎凋零的樣子都那么誘心。看到這些植物的凋零,我想到我老了的時候,該是一個什么樣子?像殘荷那樣耷拉遍地嗎?
不,我絕不。心里有倔強的聲音發出。我要學杜拉斯那樣,慢悠在夕陽潑墨的老街,身著自己喜愛的花色服飾,傲世獨立。
即便是滿臉皺紋,發絲銀白,或者牙齒全掉光,依然也要讓自己老得“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