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抑郁癥(中文版)
- (英國)瑪麗·簡·塔基 簡·斯科特
- 1608字
- 2021-04-30 20:56:15
中世紀
公元500年以前,人們認為,精神疾病與生理疾病有著相似的病因,它們都應當由醫生來實施治療;但在公元500年之后,這些觀點發生了明顯的轉變,人們重新開始相信,精神疾病是不道德、罪惡和邪惡的標志。這個時期,基督教主導了社會的秩序。對科學的反對,對憂郁癥病因的解釋所發生的變化,以及如何采取適當的干預等,這些方面無一不顯露出宗教教義的痕跡。并且,這種干預越來越成為神職人員而不是臨床醫生的責任。
關于這些觀點,珍妮弗·拉登在她的著作《憂郁的本質》中記載了許多經典的敘述,例如賓根的希爾德加德(1098—1179)身上發生的故事。希爾德加德是德國的一位修女,曾撰寫過《整體治療之書》,該書借鑒了憂郁癥的體液學說,卻提出黑膽汁的形成是由于原罪的存在。當時,其他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人士也報告了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任何以理智喪失為特征的精神狀態都是遭到上帝懲罰的證據。就這樣,人們開始認為憂郁癥是對基督教的信仰和道德所發起的挑戰。憂郁癥患者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妖魔化,并且,許多患者都像女巫一樣在火刑柱上被焚燒致死。1486年,一位著名的天主教會調查員海因里希·克雷默為教皇英諾森八世撰寫了一本關于獵殺女巫的手冊,書名叫作《女巫之錘》(見圖2)。令人稱奇的是,在接下來的兩百年間,這本書被修訂并重印了16次以上,它在整個歐洲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初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歐洲群體并不認為精神疾病是由惡靈或惡魔附身所導致的。例如,出生于木星時段的人[2]認為,憂郁癥是由天體運行所引起的,那些最富才華和最具創造力的社會成員尤其會受到這種影響,所以,憂郁癥是一種令人欽羨的體驗。馬爾西利奧·費奇諾(1433—1499)通常被視為出生于木星時段的人的先導。他出生于意大利,接受過哲學和醫學方面的訓練,而且自己也經歷過憂郁癥發作。費奇諾提倡運動、替代飲食和音樂等治療方法。他認為星象支配著性格,還支持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憂郁癥與智力有聯系,而智力又與土星有關。

圖2 《女巫之錘》的封面
中世紀的相關歷史記載主要集中于社會各階層和小群體對憂郁癥患者的消極和敵對反應。然而,值得強調的是,這些態度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之中。源自歐洲(以及之后的新大陸)的文學作品所著重表達的觀點,通常無法囊括其他文化和宗教的觀念(見專欄1)。我們無法逐一探究這些觀點和態度,只能提供一個簡要的概述,以提高對這些文化差異的認識。
專欄1 憂郁癥相關觀念的文化差異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教誨指出,精神疾病患者是他們的真主所珍視的人,他們應該受到人道的待遇和社會的照顧。他們認為,憂郁癥等疾病是超自然干預的標志,因此,為個體提供平靜和安寧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些觀點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可能是在這種文化里率先發展出了精神病院。
阿育吠陀: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的古代印度教經文包含了對抑郁癥的描述。阿育吠陀是一種印度醫學體系,首次出現在公元1世紀和2世紀。阿育吠陀提到了三種體液(梵文稱為doshas),即瓦塔、皮塔和卡帕。如果這三種體液相對發生了紊亂,就會導致疾病的產生(類似于體液說)。從古至今,印度醫學體系都是根據哪種體液占據主導地位來對抑郁癥進行分類的。瓦塔抑郁癥的特點是焦慮、內疚和失眠,它可能源自令人苦惱的經歷。皮塔抑郁癥表現為煩躁、低自尊和自殺傾向,它可能與過度勞累和缺乏日曬有關。卡帕抑郁癥則表現為過度睡眠、暴飲暴食和精力不足,它可能是由于缺乏刺激而引發的。
猶太教:古猶太教認為精神疾病是惡魔附體的表現,是因為未能維護傳統而遭到了上帝的懲罰。那些受到精神疾病折磨的個體基本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對待,但是法律減少了他們在社會之中所承擔的責任。
傳統中醫:在傳統的中醫看來,抑郁癥是由內臟和連接內臟的經絡發生了阻塞而引發的,這種阻塞抑制了那些本應流向各個器官的“氣”(代表著能量),最終導致了郁結。中醫建議的治療方法包括針灸、運動和“安神藥”——這是一種特殊的中草藥混合物,與底野迦(一種古老的藥物)有一些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