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無菌文化

除了擺脫惱人的體味,維多利亞人的個人衛生觀念還圍繞著健康展開。而這一時期有關健康的研究,卻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的革新。

維多利亞時代,微生物理論的基本架構雖已成型,但并沒有完全得到證實。直到19世紀60年代初,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才向世人證明了事物的衰變是由空氣中存在的微生物造成。他的實驗很簡單:將一組材料暴露在空氣中,另一組放置在真空狀態下。在真空中的樣本一直沒有腐爛,直到空氣被導入器皿。自此,人們相信,小到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得到的微生物就是衰變的根源。衰變和腐壞并不如人們之前所想為自然生成,而是生物活動的結果。生物可以被消滅——在理想情況下,用某種藥劑能夠消滅細菌,卻不會傷害病人。巴斯德的下一個突破就是確定了石炭酸在殺菌方面的用途。

當人們逐漸接受這些觀點之后,越來越多關于已知微生物的信息涌現出來。在這股全新的實驗熱潮中,最杰出的發現來自倫敦流行病學會(Epidemi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創始人之一約翰·斯諾(John Snow)博士。他在1854年爆發的霍亂中,成功找出了疫情的來源,指出每一起霍亂病例都源于索霍區百老大街一處被感染的水泵。幾乎可以肯定,正是由于處理了這處受感染的水泵,無數的生命才得以拯救。

瘴氣理論認為,所有的疾病都由不干凈的空氣引起,但病人身上所表現的病癥是由其本身,而不是感染源決定。在舊理論中,同樣邪惡的瘴氣在一個人的身體上可以表現為肺病,而在另一個人身上可能就成了胃病,這取決于患者的體格特征和所處環境。直到1879年,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首次證明了某種特定的微生物是某種特定疾病的病原。到1884年,傷寒、麻風、白喉、結核、霍亂、痢疾、淋病、瘧疾、肺炎和破傷風的致病細菌被相繼發現并區分開來。這是認知的革命性轉變,對之后的疾病研究和醫療手段都有著巨大影響。然而,在清潔問題上,它似乎改變了一切,卻又什么都沒有改變。

如果細菌真的存在于每一個角落——在空氣中,在水里,在一切物體表面,那么清潔就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祛除污垢一直被認為是保護家庭免受疾病困擾的良方。人們之前是為了避免受到不潔空氣的污染而清理垃圾,而現在,卻是為了消除細菌本身。最終,所有曾經被奉為教條的清潔習慣依舊全都適用,且有效。

微生物理論,就如舊理論一樣,提倡注重個人衛生,定期清空污水池、打掃房間、清洗服裝、擦洗廚房、洗凈碗碟,如此種種。不論基于何種理論,家政工作都對保持健康有著重要意義。社區清潔工作也是如此:微生物防治與瘴氣防治采取的措施一樣——完善城鎮垃圾管理,定期清掃街道,起訴在公共場合傾倒垃圾的行為。在微生物理論和瘴氣理論下,保持個人衛生也同樣對疾病預防有著重要作用。這讓人們相信干凈的身體既不會污染空氣也不會滋生病菌。

如果漢娜·卡爾威克在微生物理論被廣泛接受和認可之后,依然在廚房進行晨間洗漱工作,她就再也不用擔心熱水會打開毛孔的問題了。她可能不再只是想洗手,而是更想給手消毒。

彼時,石炭酸依然是很受歡迎的殺菌劑之一。它除了能在藥店里以水劑和粉末的形式出售,也能摻入肥皂中進行售賣。這樣一來,清潔就不再只是愉悅視覺和嗅覺的行為了。石炭酸自身的刺鼻氣味賦予“干凈”這個詞一種全新、無菌的含義。在當時,聞起來有石炭酸肥皂氣味的女仆通常都能得到女主人的信任與青睞。如果你想感受維多利亞時代的清潔感,現在市面上一種“焦油”肥皂(Coal Tar Soap)與之類似,不過其內部的活性成分被換成了茶樹精油。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制造商仍保留了石炭酸氣味,因為時至今日,這種氣味仍帶有一些暗示安全無菌的文化意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昌都县| 通许县| 镇安县| 银川市| 二连浩特市| 成武县| 巫溪县| 万盛区| 上林县| 崇阳县| 万宁市| 景洪市| 巴青县| 民权县| 鹤峰县| 万荣县| 班戈县| 斗六市| 灌阳县| 盖州市| 威海市| 潞城市| 巫山县| 财经| 台前县| 石景山区| 从化市| 砚山县| 鹿邑县| 拜城县| 莒南县| 合江县| 郎溪县| 长武县| 南陵县| 修文县| 赤城县| 勐海县|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