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法律知識學習手冊
- 七五普法圖書中心
- 731字
- 2021-05-14 15:43:54
因同一事由承擔刑事責任后是否還要受到行政處罰?
案例分析
某縣公安局在一次突擊檢查中發(fā)現(xiàn)某KTV存在涉黃服務,擬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KTV并非正規(guī)的娛樂場所,而是以KTV為幌子主要從事色情服務,且涉及面廣,涉及金額巨大。公安局遂對此立案調查,案件性質轉為刑事案件,后法院判決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那么,該KTV在承擔了刑事責任后是否還要受到行政處罰呢?
在我國現(xiàn)行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這三大責任承擔方式中,刑事責任的承擔具有最高的強制力,具有優(yōu)先性。《行政處罰法》第七條規(guī)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根據(jù)《行政處罰法》和《刑法》的處罰法定、罪刑適當?shù)仍瓌t,行為人應受的處罰應與其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jié)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行政處罰是對行政相對人尚未構成犯罪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給予處罰。《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即某一違法行為雖應受行政處罰,但同時又構成犯罪的,刑事處罰會吸收行政處罰,最終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該KTV涉嫌犯罪,已經(jīng)受過刑事處罰,公安機關就不能再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七條第二款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第二十二條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深度解析
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尚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如果構成犯罪,根據(jù)刑事優(yōu)先的原則,應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不再進行行政處罰。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不能以罰代刑。但是,已經(jīng)受過行政處罰的,則仍有可能受到刑事處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guī)匯編2017年第11輯(總第249輯)
- 新編反有組織犯罪法律法規(guī)匯編
- 合同綜合法律法規(guī)
- 中國土地法治與土地法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正本)
-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法律法規(guī)全書(含土地、礦產(chǎn)、海洋資源)(2021年版)
- 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 特殊公共設施保護法律法規(guī)
-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最新修正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英雙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guī)匯編2013年第11輯(總第201輯)
- 2014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chǎn)法律法規(guī)全書:含相關政策
- 人身損害賠償實用法律手冊(第三版)
- 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guī)全書
- 實用版法規(guī)專輯:征地、宅基地(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