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投資之銀行大博弈
- 董寶珍
- 826字
- 2021-04-30 12:41:05
大旱之年該低價賣出土地還是低價買入土地
當下的中國銀行股類似這樣一幅圖景(見圖1-2)。
一條河流的中游地區由于氣候異常變化遭遇了干旱,因此上游河水流經干旱地區被截流,流向下游的水自然減少了。下游兩岸有大量的良田,由于水量減少,導致良田的灌溉受到影響,產出暫時下降,但下游的人們認為水量會永遠減少。如果這個認知還得到了某些專家的認同,專家甚至提到未來下游可能會沙漠化,人們就會在恐慌中爭相以5折的價格拋售下游的土地。實際上,水量減少只是短期情況。人們低價競賣土地的過程是錯誤認知導致的錯誤交易行為。

圖1-2 銀行業圖景
一些相對理性的人基于常識,認為下游水量在一段時間之后會恢復正常,下游良田的灌溉長期而言不會受影響,所以,他們以5折價格買入,等待過一段時間恢復正常。可是他們買入后,時間一年年過去了,下游水量始終不增加,于是他們實在耐不住,把自己低價買入的良田賣掉了。
然而這時上游傳來了確定的消息,出現了人人都能看見的事實,上游的供水量增加了,而且還是長期增加。增加的上游來水注入干旱地區的水庫,個別水庫已經被注滿,從而流向下游的水量也開始增加,但此時下游良田的價格還沒有上漲!這時,你該買入良田,還是賣出良田?
實際上,氣候的變化與銀行業的經營周期類似。《史記·貨殖列傳》就提出了“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的農業周期,這與銀行每隔10年都會出現一次壞賬高峰其實非常相似。人類社會從來沒有擺脫過旱災的影響,但其發展卻從未停下過腳步。氣候異常導致的饑荒幾乎每隔12年就會發生一次,但隨之而來的便是風調雨順。銀行業何嘗不是如此,壞賬處理完后便會進入新增長周期,我們可以在財務報表上看到這種增長。
真正偉大的投資者都是杰出的逆向行動者。巴菲特說過一句話:不確定性是投資者的朋友。價值投資者一定要敢于逆向投資,歷史性機會都是在基本面還沒有完全表現出好轉時出現的。
2008的金融危機造就了百年不遇的投資機會,如果做更大量的統計,你會發現幾乎所有最好的投資機會都出現在基本面最壞的時刻。